李春莉,張 蜜,董 英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簡稱SP),又稱模擬病人,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的,能準確的、逼真的表現和復制病人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與其他完整的測驗方法不同,SP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考試方法,它通常是許多臨床能力評估方法中的一部分, SP的訓練是根據實際病人的病歷,采用各種技術,以幫助“演員”身臨其境,通常培訓一個SP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設計病歷;訓練受訓者表演,訓練不僅要圍繞病歷的內容,也要注意病人的感情,受訓者要根據培訓教師的要求以不同的方式接受訓練;受訓者進行評估和提供反饋;實際模擬。
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利用標準化病人可以克服以往臨床教學或測驗中難以找到具有針對性的病例的問題,SP可以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了測驗的有效性;每個考生都可以面對同樣的病人和問題,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SP可以作為評價者對受試對象作出更加合理的評判;SP的考試手段可以有效規避醫學考試中涉及的道德倫理方面的問題;省略了考官參與觀察和評分,節省了考試的開支。SP考試方法更接近于臨床實際。標準化病人作為現代醫學教育的標志,已經得到全面推廣并廣泛應用于各大醫學院校教學中。
外科護理是各大醫學院校一門非常重要的臨床必修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醫學人才。目前,外科護理教學中存在著很大問題:第一,授課方法單一、理論知識居多。由于教育經費缺乏、軟硬件設備的落后以及教學改革的不徹底,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臨床實踐教學和新時代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第二,課程安排不合理、學生興趣不高。課時少,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授課較快,達不到深層次教學,互動較少,學生聽課效果不佳,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第三,理論與實踐脫節。很多院校缺乏資源和其他機構合作,使學生缺乏實訓、實習機會,掌握的知識得不到驗證和鞏固,難以應對醫院病人的問題。
選取某高校護理專業兩班的學生,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學生,每組男、女人數相同,年齡相當。在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研究組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3.2.1 標準化病人的選拔
選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小組的人員,要求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理論、表演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職業素養等,如:可適當選擇退休護士或院校教師為對象,此類人員經驗豐富且較為固定、可塑造性強,能夠做到全程配合工作直至研究結束。
3.2.2 設計實驗教學病例
高校教師根據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目的設計標準化病人情境化病例,每份病例都按正規醫院信息設計,包括床號、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以及治療情況等,并邀請專業的外科護理專家查看病例,彌補不足,使研究能夠發揮最大效果,提供更有利的數據支撐。
3.2.3 標準化病人的培訓
根據教學要求培訓研究對象,使其能夠真實表現出真正病人的癥狀、表情動作以及心理變化等,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考核,通過后錄用為本次研究小組對象,以達到標準化、高仿真的效果。
3.2.4 教學研究實施過程
本次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由教師向研究小組和對照小組講解實驗教學目的、要求、注意事項及教學任務等。研究小組采取標準化病人教學進行實驗操作,對照小組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操作,兩組教學案例與實踐內容一致。
3.2.5 教學研究采用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外科護理提出一些整改意見,讓學生了解教學中的不足, 并對護理方案進行改進,當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結束后,由標準化病人和教師對兩組學生提出反饋意見和操作效果評價,包括理論成績、技能操作以及綜合表現的測試。
本次實驗教學通過對成績分數進行處理分析(中間如有個別學生放棄不計入本次實驗分析),由表1可得出,研究組和對照組的理論成績沒有明顯差距,研究組的技能操作以及溝通能力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學生教學結果對比Tab.1 Comparison of teaching results between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方法最早在1991年由Paulal Stillman引入中國,在美國的中國醫學基金會(CMB)的支持之下,浙江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以及九江醫學專科學校三所院校聯合培養了第一批次標準化病人。后來,中國醫科大學、山東大學醫學院等學校也開始培訓標準化病人。目前,國內很多醫學院校將標準化病人納入到教學和考試中,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將標準化病人用于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研究組學生較對照組學生的技能操作、綜合表現成績均有明顯提升,而在理論成績上卻沒有明顯差距,說明了理論知識主要體現的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而技能操作和綜合表現則體現了學生在實踐中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傳統教學模式與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模式側重點不同,前者注重教師授課理論知識,而后者則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學習,通過學生與標準化病人的溝通,強化學生掌握知識點和了解病情的能力。再加上這次標準化病人的反饋情況和教師對每個學生點評,使每個學生對外科護理過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過標準化病人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學習,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綜合水平得到提高,真正地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訓課堂上,學生們更加踴躍、主動,能夠與標準化病人有效溝通,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缺乏溝通、互動的不足,也使學生明確了自身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
把標準化病人應用到外科護理教學課堂中來,學生參與到課前準備、課中觀摩、課后訓練中來,激發了學生興趣,提升了學生對護理教學課堂的參與度、熱愛度,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模擬,真正的進行實操練習,才能真正落實標準化病人在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為社會培養適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