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梅,劉 娟,劉江越,李自臣
(1.烏魯木齊職業大學,烏魯木齊 830001; 2.廣東白云學院大數據與計算機學院,廣州 510450)
職業教育辦學具有地域性、行業性、開放性的特征,其質量提升是地方職業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首要任務[1]。課堂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帶[2],符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需求[3]。在專業基礎課的課堂教學中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達到增強學習主動性、激發專業興趣和提升專業認知的培養目標,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的領域。
“物聯網技術基礎”課程涉及面廣、內容更新快,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開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4]。學完本課程后,學生可以加深對物聯網領域的主要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的了解,加深對專業的認識,提升對專業的關注度。在該課程教學活動中,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選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積極教學法”中適合的學習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改善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專業認知,增強主動學習的持久性和逐步養成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
“積極教學法”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分析概括、協作溝通、動手操作等多種能力,是一種體現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式。世界銀行在中國實行的云南省職業教育發展項目中,針對教學改革方面引進了積極教學法的理念[5]。2018年積極教學法引入到學校,各專業教師經過系統培訓,將積極教學法和具體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并實施到教學中,獲得教師們一致認可。
“物聯網技術基礎”課程是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與傳感器、網絡、云計算、信息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內容相關聯,技術更新快,教材內容的更新相對滯后,信息技術領域的概念知識多。面對自主意識較強的當代大學生,單純以灌輸式、講授式為主的課堂教學,極易造成學生學習獲得感低,產生消極抵觸情緒和學習壓力,對課程學習失去動力,進而導致課堂中出現玩手機,走神、閑聊等各種學習參與度低的情況。通過對2018級物聯網專業開課班級的課前調查結果得知,83%的同學課前對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了解很少或者沒有了解,92%的同學自主學習意識薄弱,58%的同學希望通過課堂學習提升自身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講授、討論、直觀演示、課堂練習、參觀教學、現場教學、自主學習、任務驅動等方式、方法組織教學[6]。為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藍墨云班課”、“慕課”、“職教云”等多種方法、模式和學習平臺呈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教學法”以傳統方法為基礎,結合當前職業教育學情,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更詳細的設計和改良,以達到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的宗旨。
第一,有導向性點名提問。當教師先點出某位同學,隨后拋出“問題”讓大家思考時,教師無法保證所有人都在積極思考問題。在提問之前,教師務必先拋出“問題”,讓同學們進行獨立思考,隨后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問題,這個過程每位同學不確定誰會被點名,故而都會積極的思考問題。教師在使用這個方式時,需要注意提問的覆蓋滿,對于回答正確的同學給與積極的語言和眼神反饋,對于回答有困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進行啟發追問,或者降低問題的難度,將“問答題”轉化為“選擇題”,協助同學積極思考并找到答案。這個方法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為保證課堂中每位同學都積極思考,使用時避免同學在未經教師允許的情況下提前說出答案。
第二,思維導圖。此方法具有直觀、便于知識梳理和便于記憶等優點,目前已廣泛運用于中、小學各學科知識的梳理、復習中。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回顧復習環節,教師可以用“有導向性點名提問”的方法讓同學說出上一環節的學習要點,并在黑板上畫出“思維導圖”。通過提問和繪圖相組合的過程幫助同學對學習要點進行規律性梳理,達到有效復習的目的。復習時,提醒同學不可以翻看教材、筆記和資料,僅用大腦積極回顧,當“思維導圖”呈現出來時,提醒同學記筆記,再次強化復習。
第三,改良版頭腦風暴。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拋出一個“開放式問題”,每位同學獨立思考,并在筆記本上記錄想到的所有內容。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快速組織每組隨機的某位同學公布自己想出的答案,一個小組一次僅一人回答一個答案,后一組回答的答案不能與前一組相同,依次循環,直到列出全班所能想到的所有內容,教師將每位同學回答要點羅列在黑板上。整個過程快速而有序,充分激發同學們積極思考,大家都會努力將自己想到的內容分享給其他人,形成積極而活躍的課堂氛圍。此方法多數用在一個學習內容的導入環節,教師在收集完同學們針對問題的反饋內容后,依據課程需要,進行分類統計或者勾選出與下一步需要展開的內容,推進課程學習。
第四,小組活動。課前教師將學生分成4~6人為一小組(分組時考慮性別組合,隨著課程進度的推進可以變換分組,可以保證組員配合的新鮮度。),教室桌椅也以此為前提進行布局。運用此方法開展教學時,教師先拋出“問題”,指定時間要求每位同學獨立思考,并將所想到的要點羅列在筆記本上。隨后教師提議,每個組自行推選出組織能力強、認真負責的一名同學擔任組長,同時推選出書寫工整的一名同學擔任記錄員(組員可以輪流扮演這些角色)。在規定時間內,組長組織小組內討論,將本組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所想到要點形成統一的方案,記錄員記錄并呈現方案(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馬克筆和大白紙,完成方案內容)。這個過程中教師巡視每個組討論情況,提示時間進展,關注學生參與度。最后,每個小組將討論得出的方案統一張貼在教師指定的區域,教師組織同學們認真觀察各組方案,及時記筆記,教師對所有方案中的共性要點進行突出呈現和強化,個性要點給與肯定,遺漏要點進行補充。
“積極教學法”中不僅包括課堂活動中具體方法的使用,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有效學習環境的創建。教師根據課程實際情況,提前做好教室燈光、溫度、桌椅擺放、教具準備等硬件環境的創建,盡可能較少上課干擾因素。教學板書要確保每位同學都能看清楚黑板或者投影展示的學習內容,教學演示時確保每位同學都能聽清楚教師的指令、看清楚教師的示范操作等。
第二,制定可以檢測的學習目標。每節課,教師參照教學大綱,制定難易適度并可自行檢測的學習目標,并在課堂中呈現給學生,便于學生在學習完本節課的內容后,可以借助課程檢測環節自行判斷是否達成學習目標,適合的學習目標可幫助學生達成自我肯定,增強學習過程的滿足感和自信心。
第三,檢測與評價。在課堂上進行的課前復習和課程小結階段,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復習檢測題和課程小結檢測題,建議以單選題為主,題量5~10個,主要實現快速檢測學生學習效果。檢測題可以提前印制紙質版,學生完成檢測題后,同學之間需要兩兩交換答題卷,每位同學反饋相鄰同學的答題信息,避免因學生答錯產生學習壓力。教師統計答題正確率情況,對錯誤較多的題,進行提問強化,及時鞏固。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教師也可以通過藍墨云、職教云等網絡平臺提前做好電子檢測題,學生在線答題,隨時獲得答題結論反饋,教師即刻獲悉班級答題情況,現場強化學習中的薄弱點,并進行信息數據積累。
第四,正向激勵。教學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語言、眼神等方式去充分激勵學生的每一次學習嘗試。例如,運用“有導向性點名提問”方法時,學生回答正確給與肯定,回答錯誤也要及時給與鼓勵,運用“改良版頭腦風暴”方法時,針對學生表達的每個不同觀點,都寫在黑板上,充分尊重學生。即使課堂出現遲到、打瞌睡或者不參與活動的現象,教師務必以正向心態關注原因,形成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同時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作業、成果時,努力發現對方的優點、不足之處給予中肯的改進建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學生,教師和同伴帶來的鼓勵、認同、表揚都將激勵學生積極努力學習。
第五,習慣養成。在教學全過程中,教師努力培養學生記筆記、按照指令完成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手機管理等習慣,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講授、站在學習者角度設定學習環境、課堂中避免頻繁走動造成學生學習干擾、避免背對學生上課等因素。
在該課程中,針對不同的章節模塊,選用“積極教學法”中適合的“學習方法”,學生課堂學習狀態、學習參與度和獲得感明顯改善,同時給教師也帶來不同的教學體驗,表1中展示以一節課為例,用“積極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教案示例。

表1 “物聯網技術基礎”教案示例Tab.1 Teaching plan example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foundation”
通過一個學期的持續性嘗試,課堂中同學們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及時記筆記并配合教師指令參與教學活動的習慣。通過課后滿意度調查(如圖1所示)反饋了解到,大家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在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自學能力、專業興趣度等多方面都有較大收獲。

圖1 課后滿意度調查Fig.1 satisfaction survey after class
上述內容所涉及的“積極教學法”中的具體學習方法只是一些常用方法,不同的課程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特點和學情需要,進行組合改變,對于新方法,需要積極嘗試、反思改進、再嘗試,整個過程教師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積極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在課堂中如何避免講授過多、結合新方法教學進度能否按計劃完成、對于已經形成一定教學風格的教師如何快速掌握“積極教學法”、如何在人數較多的班級中運用上述方法,這些都是教師面臨的挑戰,可以進一步去探索、嘗試和研究。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從實踐中不斷嘗試后逐步總結出來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不斷嘗試、改進、再嘗試,才能適應當前學情、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的需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從“教會他人”的傳統習慣中轉變為“協助他人學會”的模式。在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過程時,既要關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同時要積極協助學生養成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畢業后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打下基礎[7]。在此向“積極教學法”培訓專家史蒂芬老師表示衷心感謝,培訓期間通過史蒂芬老師的示范,引導參訓教師親身嘗試以及培訓全過程都用“積極教學法”模式完成,很好地演繹了“做中學”的教育精神,激勵著每一位參訓教師在職業教育改革道路上不斷嘗試、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