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秋進
摘 ?要:伴隨當今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其有力推動著信息交流方式的更新與多元,而借助網絡開展信息交流,已經成為其主要方式。在設計信息處理軟件時,對分布式數據處理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與需求,因此,在將分布式思想應用在數據庫設計中,已成為當前的一種新趨向。該文結合當前實況,以復用技術為基礎,就分布式Web軟件開發方法做一探討,望能為此領域研究有所借鑒。
關鍵詞:復用技術 ?分布式Web軟件 ?開發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015-02
現階段,在互聯網上處于流動狀態的信息,體量正在越發增大,而且還變得更加復雜,另外,在傳送速度上也變得更快。從根本上來講,其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用戶要求Web能夠提供更大的信息廣度與深度,除了囊括文字信息之外,還涉及各種多媒體信息,比如視頻、音頻、圖片、圖形等。第二,用戶要求Web能夠提供更加多的服務項目或內容,功用變得更加完善與優化,其中,諸多功能均需以Web交互能力的提升為前提,才能實現。從上述內容可知,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斷提升Web技術優勢,方能更好地滿足用戶要求。該文基于軟件復用與面向對象技術,探討了一種更加實用的分布式Web軟件開發方法,現對此做一探討。
1 ?面向對象及軟件復用技術分析
面向對象技術實為一種已經得到深層次應用的軟件設計技術,其以客觀世界當中一些真實存在的對象(事物)為著眼點,來進行整個軟件系統的構造,而且在實際構造過程中,盡量選用人類自有思維來進行。所以,所構造的系統能夠將問題域給直接映射出來,此外,還能將問題域當中的事物及其關系的原有形態給保存下來。而對于軟件復用技術來講,即為把已經成功開發且比較成熟的軟件成分,用作更新軟件系統或環節的構造;主要目的就是借助軟件,對各活動所獲得結果進行生產,最終實現重復式使用,促進整個軟件產品在質量及生產效率方面的雙重提升。還需要指出的是,在整個面向對象技術體系當中,存在著許多機制,能為軟件復用提供支持,比如聚合等,但需說明的是,當前已經實現的僅為代碼級復用。針對此級別的復用來講,其往往將功能實現作為注重點,因此,未能重視結構級分析與設計結果上的復用。該文圍繞面向對象當中的概念“類”使用,在系統結構一級使用類當中,再次進行擴充,即主題;以主題庫的構建為著眼點,把軟件復用的基本理念與思路應用在整個系統開發的各環節當中,如此一來,便能夠對各階段(如編碼、設計及分析等)進行優化,提升系統的可復用性及可擴展性。
2 ?主題庫法的原理分析
2.1 構建主題庫模型——問題分析
在具體的分析階段,所謂面向對象法,從根本上來講,可就是把那些屬性、服務均相同的對象歸類,而在最終實現時,再借助類生成具體對象,在此過程中,類便是一種能夠復用的主題。需要說明的是,單憑一類主題仍遠遠不足,對系統結構進行整體性描述,存在著比較有限的能力,所以,可用抽象原則來處理類,把那些聯系比較強的類融合起來,從中將其基本服務與屬性給抽取出來,建立若干類集合,即主題,如此便能夠借助各粒度的主題,建立以類為對象的主題庫;最后,借助主題,組建完善的系統。可將系統當作以問題域解決方案為對象的主題,在擴展系統或是解決相似問題時,均能夠給予支持與輔助。如此便能夠建立一個持續抽象狀態的過程(對象、類、主題、系統)。還需要強調的是,在此過程當中,其各級的服務與屬性較前一級,更具一般性特點:第一,屬性抽象,能夠獲得公用性更高的屬性,即在設計Web分布式數據庫當中,獲取更加公共且實用的數據集,如此一來,便能夠實現數據庫當中冗余的減少。第二,對服務的抽象,從中便能夠得到對象的原理實現方法及部分功能;對于這些方法而言,又被稱作層次的公共方法。
通過此種描述,使各層面抽象均能分成若干部分,即描述自身特性的私有屬性、上一層繼承所得到的公共屬性等;借助此方法,能夠得到系統模型,并建立一個層次類圖。此外,軟件復用借助主題庫方法,能夠融合到整個面向對象的各層面當中,無論是主題的方法,還是其屬性,均能夠被具體層所復用,且因存在各抽象層面,各層抽象對象均能夠被其他系統復用,最終建立一種更加優質的復用機制。
2.2 求解主題庫模型——系統設計
針對上述類型來講,其將構建系統模型作為注重點,把此模型進行轉化,使之成為與相關要求更加相符的抽象系統實現方案,也就是用軟件復用理念及面向對象方法,對系統模型進行求解,此乃系統設計階段的任務所在。根據上述模型,以最底層為起始掉,把它不斷演化,直到最高層對象。而在此過程當中,可選擇如下方案:第一,一般-特殊結構。針對此結果而言,多針對上、下層主題間謂緊耦合關系,也就是說,上一層主題針對下一層主題,存在諸多公共的方法或屬性。受此驅使,下一層在實際實現過程中,借助繼承機制,便能夠得到上一層所對應的公共部分,此時,僅需對自身屬性再次進行描述便可。此結構在整個開發方法當中最常用。第二,整體-部分結構。此結果多針對上、下層主題間為松耦合關系。在某些狀況下,某層次的主體存在著比較復雜的功能,其在映射問題域上,與繼承相比較更加自然。此時把它分離出來為佳,當作此層主體對象當中的部分對象。
針對上述方法而言,均用到了軟件復用技術,不同之處就是所用手段,一般-特殊結構在實現復用上,所采用的是繼承機制,而整體-部分結構把具體功能當作部分對象,并把它融入整體當中。從根本上來講,上述兩方法可以互融,比如將一個公共部分對象加入主題當中,此時,具體層便能將此部分對象直接繼承。因此,在設計時,應綜合考慮上述方法,使系統模型在求解上更佳自然與準確。
2.3 實現主題庫模型——系統實現
通過求解主題庫模型,后續工作便是借助面向對象開發工具,翻譯求解結果,使之成為代碼。核心是在轉換時,問題域語義需保持好,要想達此目的,需要選擇恰當的開發工具,此外,還需要把握好主題的粒度。之所以要這樣做,因為此時已實現系統,首先可以借助繼承機得到部分公共算法,以此為復用軟件提供方便;其次,盡量減少系統的層次,為后續系統維護、升級提供方便。針對設計當中的一般-特殊結構,可借助開發語言當中的繼承機制,直接獲得。如此一來,便能夠建立自設計類庫,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實現類庫過程中,需要注重各個類間的隱藏性、封裝性。針對整體-部分結構來講,可把一些對象做成構件,建立系統自設計構件庫。此時,需要將那些與系統相似的構件進行收集。最后,依據特定方式,把構件庫與類庫融合,建立系統架構,如此便能夠提升整體系統的可移植性,并達到節約開發成本的目的。
3 ?結語
綜上,該文以構建主題庫為核心,探討了一種新型的開發方法,其中,將面向對象作為基本理念,實現整個系統的開發;此外,還利用軟件復用主題技術,將其劃歸到系統開發的各環節當中。把構件Web數據庫系統,向構建此系統主題庫進行轉化,以此來實現系統在設計、分析及代碼等方面的復用,獲得更好的操作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會娟,許惠平.Web Service技術在基于WebGIS的移動目標監控系統中的應用[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0(1):30-35.
[2] 楊春金,潘顯映.基于分布式Web的多線程日志的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6,34(10):91-93.
[3] 汪維華,葛君偉,解紹詞,等.基于DCOM的分布式Web模型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5,22(6):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