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程東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于20日就職展開第二任期。兩岸關系發展到現在,大陸已經不是特別在意她說什么,但“獨派”動作連連,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系條例”中“國家統一”字眼,因此蔡英文就職演說攸關臺灣前途和命運,島內民眾相當憂慮。
就職典禮限制規模
受疫情影響,民進黨當局2月底宣布暫停籌辦就職活動。臺灣“總統府”11日稱,基于防疫優先,今年蔡英文和副手賴清德的就職典禮不舉行慶祝大會與“國宴”。按照安排,5月20日上午9時,蔡賴將在“總統府”大禮堂宣誓,接著是“行政院長”“總統府秘書長”和“國安會秘書長”進行就職宣誓;蔡英文10時抵達臺北賓館廣場發表就職演說,之后再回到“總統府”,主持“行政院副院長”及各部會首長的宣誓儀式。現場人數依據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引,限制在一定的規模,其中臺北賓館目前邀請賓客人數約200人。
不過臺疫情指揮官陳時中10日稱,島外疫情仍然嚴峻,但如果島內疫情持續穩定,他建議5·20就職典禮放寬參加人數。此外,今年的典禮沒有邀請來自海外的人。
兩岸論述基調引猜測
至于蔡英文就職演說中兩岸政策的基調,臺“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11日稱,就職演說還在持續討論撰寫,目前無法報告確切內容,但蔡的兩岸政策始終是穩健一致的。臺灣《中國時報》11日披露稱,蔡英文5·20的兩岸論述將維持年初勝選演說中拋出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8字以及“不挑釁、不冒進”的基調,同時聲稱“致力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現狀,兩岸雙方都有責任”。《聯合報》11日稱,今年的就職演說,蔡英文“將從4年前到現在民進黨執政后帶給臺灣社會的改變,再對應到兩岸、國際情勢變化,闡述執政團隊的挑戰與因應”。值得關注的是,“國安”和兩岸人事可能有變,其中“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可能異動,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和副主委邱垂正等人也傳出異動。此外,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將留任,“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將出任“監察院長”。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王高成直言,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不大,如能保持第一任就職談話的基調,應能維持兩岸“不戰不和”的僵局;而如果以競選期間的基調強化“臺灣認同”和意識,或者強調“中華民國臺灣”論述,兩岸關系恐更難改善,甚至可能惡化,未來不排除大陸可能加強對臺“壓迫式部署和演習”,軍事準備和訓練更有針對性。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岳稱,當前雙方更該關注的是兩岸關系如何做好危機管控,避免誤判、防范擦槍走火。
5·20后兩岸關系不樂觀
大陸學者對5·20后的兩岸關系也不樂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稱,兩岸關系眼下考驗就是蔡英文5·20發表的連任就職演說,她如何表態非常重要,如果表態得不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肯定就終止了,然后兩岸敵對性更強、更危險。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受訪時直言,北京未來不僅可能終止ECFA,如果認定民進黨踩“法理臺獨”紅線,觸發《反分裂國家法》,將祭出非和平手段。他形容兩岸間經濟、軍事等實力對比猶如雞蛋碰石頭,“至于誰是雞蛋,誰是石頭,臺灣人很清楚,民進黨也很清楚,而石頭從來不會怕雞蛋的”。
“臺灣要做棄子還是炮灰?”新黨榮譽主席郁慕明11日在《中國時報》撰文稱,離蔡英文連任就職只剩10天,兩岸幾乎無人對她的就職演說抱有期待,“經過一場疫情,臺灣仇中、謀獨更已原形畢露,觸發大陸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擦槍走火隨時可能引爆”。文章說,臺灣必然面對兩種可能:一是美國雖不樂見大陸崛起,但受自身國力所限,加上與大陸共同利益的制約,只能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臺灣就變成美國向大陸討價還價的“牌”,哪天陸美談攏了,臺灣瞬間成為“棄子”。第二種是比“棄子”更危險的情況,那就是陸美沖突已超過可談判的范圍,大陸先發制人,把美國的“臺灣牌”收回,戰場當然就在臺灣,臺灣將成為美國“反中”圖謀的替死鬼,“無論是第一或第二種情況,臺灣都必須為親美抗中付出代價”。
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質問道,民進黨當局現在欲挾著防疫成果鋌而走險,繼續操弄兩岸對抗,屆時若反被認為是破壞兩岸現狀的“麻煩制造者”,豈不成了以卵擊石的笨蛋嗎?他建議蔡英文在5·20演說中主動釋出善意,以促進兩岸恢復對話。《旺報》11日還稱,很多人對蔡英文就職演說已不抱希望,在陸美對抗關系及民進黨當局依賴美國的架構下,蔡不可能對大陸遞出橄欖枝。不過,這并不表示她不能表達善意,“她雖然‘不能說什么,但絕對可以不說什么。不該說的話不說,在現階段就是一種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