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難點中的難點,其在語文考試體系中是檢驗“立德樹人”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指標之一。加大作文教學力度,有針對性的提高學生高考作文水平是當前階段高中語文教師應當著重加強的。基于此,本文從高考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著手,首先簡要分析了當前階段高考作文教學的狀況,隨后闡述了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的概念和內涵,最后筆者針對高考作文教學現狀提出了在高中高考作文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型指導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考作文;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
一、 引言
縱觀近幾年我國高中教育的發展,其為國家輸送了大量優秀的綜合型人才,是社會各大高校的人才儲備基地。因此,保證高中學校的教學水平至關重要,尤其是高考語文中的作文教學。隨著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高中教育對于學生的能力教學非常重視,作為出色的儲備人才必須要有良好的高考作文寫作能力,參看近年各省高考作文題型,任務驅動型作文成為考試熱點,適當備考此類型作文對考生非常重要,也才能更好為提高語文成績保駕護航。當前階段高中作文的教學模式尚有不足之處,為了提高教學成效,必須適當進行教學改革,可以探索實踐創新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
二、 當前階段高考作文教學的狀況
現階段,高中學校在高考作文教學中的教學模式中規中矩,過于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高考作文掌握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欠缺。另外,學生閱讀量少,視野不寬廣,對時代社會關注度有限,作文教學模式化套路化程度高,在思路的拓展、思維的改善方面,作文的課堂教學還有很大的不足。這樣的教學狀態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寫作的學習。
三、 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的概念
任務驅動型寫作,是近些年來的熱點。任務驅動型寫作是指任務語言教學法,是以完成交際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型寫作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作決定式寫作任務,面對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從多個話題中選擇一種結果,然后充分、詳細地論述。另一種是交換意見式的寫作任務,就是指提供的話題極具可討論性,讓學生自由發揮,不必達成統一意見。當前階段的高考作文中,很多任務驅動型寫作的題目,提供一個具有爭議性、真實性、對立性以及層次性的事件,讓學生展開寫作。例如,全國卷中女兒舉報父親開車接電話的材料,就是層層發展的,從女兒舉報到警方核實出發,再到警方微博引起熱議,最后到媒體報道擴大了事件的影響。事件一波三折,在極具真實感的語境下給予學生爭議性、對立性的思索空間。
四、 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的內涵
任務驅動型寫作,從本質上說,首先要求學生對于材料的認識要充分。對于命題材料的選取,要求學生遵循“一點四面”,以緊貼主題為基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次性、真實性、有理有據。具體來說,任務驅動型寫作有以下內涵。
其一,體式驅動,即規定文章的體裁和格式。例如材料中明確給出寫成書信體的指令,或者明顯暗示指令。
其二,對象驅動,即材料中有明確的對象指令,例如“對于此事,你怎么看”,要求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三,內容驅動,即以材料內容為基本,引發思考和討論,考查學生對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其四,思維驅動,即任務驅動型寫作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要求學生對材料進行剖析,引導學生關注、思考,從小小材料中燭照深刻道理。
五、 在高考作文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型指導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
高中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適當拓展自己的思維,根據自己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知識掌握程度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中語文教師在高考作文指導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教學可以訓練學生的高考作文寫作能力。運用這種方式,學生有足夠的空間來開拓自己的思維,鍛煉自己的理解和材料分析能力,學習效率能夠大大提高。
任務驅動型寫作要求學生在寫作之前,要綜合材料內容以及含義,這與闡釋型寫作不同,要求選取好寫作對象,要在表達思想和交流的過程中,對材料中具有多異性、影響理解的內容,必須要厘清和表明自己的思想立場和觀點,同時,要以小見大,選取一點來進行細化、深化,而不能夠泛化、面面俱到地進行沒有目的的討論。
例如,在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三個候選人的材料中,問學生認為誰更具有風采,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寫作立意。這道題目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密切結合,考查學生多方面關注和思考的能力和精神境界。首先,材料構建了一個場景,“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三名候選人:大李、老王、小劉。最后提出問題引發思考:你認為誰更具風采?通過作文,要體現出自己的思考、權衡和選擇。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要從單個人物出發,說明“最具風采”的理由以及自己的思考。第一個人物大李,他是優秀知識分子,是走在時代科技前沿的人,他的成就在于學術創新,同時,材料中還指出他“篤學敏思、矢志創新”,從這個人物出發進行任務驅動型寫作,學生就可以從“思考”“積累”“創新”“志向遠大”等等主題開展寫作,這些內容也是高考應試作文中常見的寫作主題。第二個人物老王,他與大李不同,他是廣大小人物的折射,雖然他沒有做出行業內的創新突破,但是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能認真專注,將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愛崗敬業。如果從老王這個人物來進行寫作,就可以從以下角度來進行立意: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在平凡崗位上將工作做到極致的普通人。第三個人物小劉,他的生活方式代表著精神追求,他不是行業內最優秀的人,但是他的攝影作品能夠引發無數人的贊嘆。如果從這個人物來進行立意,可以這樣寫:我認為最具風采的人物是藝術家,他能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填補人們內心的迷茫和空虛,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從這個角度來進行寫作,就有很多的事例可以使用,古今中外的文學家、藝術家等都是良好的素材。
(二)革新任務驅動型寫作教學的評估考核手段
在傳統的高考作文課堂中,課堂結束時教師考查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往往會采用提問或者試卷測試等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收不到很好的成效。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改變思維,革新任務驅動型寫作教學的評估考核手段,以一個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作文學習狀況。任務驅動型寫作要求學生的習作首先要有一個簡潔亮眼的標題,然后進行引述,表達觀點,并且分層次闡述觀點的理由,最后聯系生活實際,做好收尾。
例如下面這則材料:
某大學教授79年深耕教育,開創高等教育學科的先河;某大學生熱衷選秀,渴望通過選秀節目一夜爆紅;某學生羨慕“官二代”“星二代”,渴望坐享其成。針對這三種人,你更加欣賞哪一種?
在材料中提到的三種人,體現的是三種不同的精神追求,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個人價值觀”的角度來構思、行文。教授“大道至簡”的精神無疑是值得褒揚的,這種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進取精神在當下極為可貴;對于某大學生的人生態度,可貶其急功近利;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從第三種人的角度來寫,批判第三種人的畸形價值觀。無論從哪個角度來進行寫作,都應當遵循任務驅動型寫作的基本準則,自圓其說,令人信服。
(三)任務驅動型寫作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考作文教學中,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階段,我國的高考作文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收效甚微。以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讓學生成為班級主角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對于高考作文教學效果顯著。通過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感悟、主動思考,理解任務驅動型寫作的內涵,實現學生高考作文水平的提高。
任務驅動型作文一般都是針對現實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于社會和自身的思考能力。因此,自主學習就是開拓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在高考作文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型指導方式,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學習、互幫互助,學生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自己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大大增強。
例如,在“9月3日大閱兵”的材料中,要求學生從場外替補和閱兵場上的正式兵中選擇,什么更讓自己感動。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給材料、給定寫作任務的作文題目。兩則材料,特點明確。從材料中提煉作文立意,至少可以有三個:第一,崇高是不分崗位的。第二,日夜的苦練。第三,每一個細節,千萬遍的演練,做到極致。學生進行寫作前,首先構思要明確,從三個立意中要選擇一個進行寫作,回答選擇這個立意的理由,體現出自己的深入思考。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學相對來說有更強的針對性,以培養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為目標。因此,在作文的指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工作應當合理應用創新的任務驅動型寫作指導教學模式,明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全方位地鍛煉學生的作文學習能力。對于高中而言,教學的重點工作是為國家高校培養專業的儲備人才,所以作文教學應當應用更加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高考需求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彭毅.核心素養背景下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復習備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9):111-116.
[2]官啟軍.立意明確有話說:就一個高考作文試題淺談任務驅動型作文[J].中華少年,2018(17):189.
[3]王兆林.新高考背景下材料作文寫作思維探微:基于新材料作文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思維辨析[J].教學考試,2018(19):20-23.
[4]楊萬扣.“三解”:任務驅動型寫作升格指導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版,2018(8):65-67.
[5]呂永海.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結構與審題立意方法[J].高中生:作文,2019(5):56-57.
[6]陳穎義.不宜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全國新課標卷Ⅰ任務驅動型作文探析[J].教學考試,2018(46):46-47.
作者簡介:王莉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州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