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陽春市教育實驗幼兒園一直在探索多種混齡活動模式,以讓不同年齡段幼兒進行交往、互動,真正實現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在開展混齡活動的過程中,實施者發現幼兒之間的愛心行為十分欠缺,混齡活動中以大帶小的優勢沒能充分發揮出來。本文通過分析影響愛心行為的因素、制定開展愛心教育的策略、總結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在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混齡活動;愛心教育;實踐探索
現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被家長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我中心”傾向明顯,不懂得運用語言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不怎么會與別人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不會關心他人、沒什么合作意識、自理能力弱。除了與家長共同探討這些問題,更新他們的育兒觀念外,幼兒園應如何在日常活動中來針對這些問題作出教育呢?通過對比我園的蒙臺梭利混齡班和其他普通同齡班,我們發現,在混齡活動中,幼兒有足夠的機會和不同年齡段的同伴交往、互動,非常有利于他們的社會性發展。近年來,我園一直在探索多種混齡活動模式,以改變幼兒幾乎都是與同齡人進行交往的方式,通過與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交往、互動,真正實現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我園現有三種混齡活動模式:蒙臺梭利教學混齡班(全園只有一個班,以下簡稱蒙氏班)、戶外混齡體育活動、星期八小鎮職業體驗館。在開展混齡活動時,我們發現大孩子由于能力比較強,會搶占較多的活動資源,從而影響到小孩子的發展;在活動的過程中,大孩子很少顧及小孩子,小孩子從大孩子身上學到的東西并不多。我們深深意識到幼兒之間愛心行為的欠缺,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刻不容緩,因此,我園進行了在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 影響愛心行為的因素
影響幼兒愛心行為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的兒童觀
家長的兒童觀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到孩子愛心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很多家長沒有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社會成員,覺得孩子是隸屬于自己的一部分,什么事情都要經過自己同意,要依賴自己。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家長對孩子往往更多的是無微不至的照顧、不分對錯的溺愛,很少以平等的心態與孩子相處、給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的家庭育兒觀不利于孩子愛心行為的正常培養。
(二)同齡的編班模式
現階段大部分幼兒園都是同齡編班模式,這種編班模式考慮幼兒間的差異性較少,他們一直都是與同齡的同伴交往,極少有機會進行差異化年齡教育活動體驗,除了對一些能力強的幼兒表現出服從以外,他們的相處模式是平等的,在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時,甚至是以競爭的方式來解決的,他們之間比較少有愛心行為。
(三)教師的活動設計
由于編班是同齡的模式,導致教師組織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同齡這一條件下設計的,有關愛心教育方面的活動設計及情感體驗比較少。
二、 開展愛心教育的策略
在幼兒園開展愛心教育,混齡活動是最好的載體,有了好的載體更要有好的策略,我園在開展愛心教育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幼兒常常會把教師當作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做幼兒的好榜樣。
在蒙氏班有三個年齡段的孩子,小組的孩子剛入園時會哭鬧、不肯吃東西,老師就會安撫他們、喂他們吃飯,平時教他們做工作,中組和大組的孩子便會模仿去做這些事情,對弟弟妹妹充滿愛心。如在開展蒙氏工作時,中組的訊訊看到老師在指導琳琳,她很認真地觀察老師對琳琳充滿愛心的指導。后來她看到小組的恩恩不會操作時,便主動對恩恩說:“小弟弟,我來教你吧!”儼然一個有愛心的小老師。
(二)利用言行把握時機
在活動中,幼兒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不要盲目介入,不要急于告訴幼兒答案,而是應該仔細觀察,不要剝奪幼兒自主表現的機會。如果大孩子帶著小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老師就不需要干預,如果確實有必要,也要找準時機才介入指導。有一次,蒙氏班小組的棋棋做了磨桂皮的工作,想把桂皮粉裝進密封袋里,但裝不進去,用求助的眼神看著老師,老師沒有立刻去幫她,而是看了看旁邊的程程,程程就主動對棋棋說:“棋棋妹妹,我幫你吧。”說完就很小心的幫棋棋把桂皮粉裝進了密封袋。準備出去戶外活動時,小組的晴晴不會穿鞋子,老師說:“誰能幫幫她呢?”中組的堂堂立刻就說:“晴晴妹妹,我來幫你吧。”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在混齡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言行,把握時機,才能更好地在幼兒之間進行愛心教育。
(三)細致觀察善于引導
在混齡活動中,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可避免會存在差異,教師應針對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給予他們不一樣的問題和任務,既要培養大孩子的愛心,又不能讓小孩子有依賴性。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提問幼兒,提問時,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針對不同的幼兒而有所區別,多向他們一些為什么,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多角度地思考,共同提升經驗,把小孩子的問題讓大孩子嘗試著解決,讓大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也讓小孩子從大孩子身上得到啟發。在全園混齡開展的星期八小鎮職業體驗館活動中,小班的孩子總是在本班和隔壁班的場館玩,不會去比較遠一點的場館玩,而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就會到處去玩。如一樓小班的俊俊只會上二樓的插花店玩,老師就問大班的亮亮:“俊俊只會來插花店玩,不會去其他地方,怎么辦呢?”亮亮說:“我等會去蛋糕店玩,我帶他去吧。”老師又問俊俊:“你想去哪里玩呢?”俊俊說:“我想去警察局玩。”通過這樣的問答,大孩子就會知道要先了解小孩子的想法才能正確的幫到他們。又如在快遞公司,小孩子總是不能把快遞送到正確的地方,大孩子就會讓小孩子先帶路,如果小孩子走錯了再糾正他,這樣既培養了大孩子的愛心,又不會讓大孩子的愛心剝奪了小孩子鍛煉的機會。
(四)提供材料創設情境
在戶外混齡體育活動中,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材料來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需要,鼓勵幼兒進行各種創造性的游戲,并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各年齡段的幼兒積極自發地參與到混齡體育活動中,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游戲,創造激發孩子們愛心的機會。小班的銘銘在爬梯子,中班的宏宏看見他只是坐在梯子上不動,很無聊的樣子,就說:“小弟弟,我搭天橋給你玩吧!”銘銘高興地說:“好!”幾個中班的孩子就找來材料搭天橋,銘銘也在一旁幫忙。在這樣的混齡體育活動中,既使孩子們的能力得以提升,又讓孩子們的愛心得以釋放,同時孩子們也體驗到混齡交往的快樂。
(五)家長支持家園合力
只有幼兒園與家庭共同配合,愛心教育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通過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家長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對我們在各種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充滿信心。我們邀請家長觀摩了各種混齡活動,家長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了解孩子在混齡活動中愛心行為的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我們也建議家長們平時多與孩子一起邀請各個年齡段的小伙伴做客,結伴去社區、大自然開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和大自然這個活教材,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
三、 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需要轉變部分家長的看法
部分家長對在混齡活動中進行愛心教育有一些看法,怕大孩子在帶小孩子的過程中會減少自己的活動時間,對大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有影響;也有家長怕小孩子對大孩子有依賴情緒,導致不能更好地獨立,會阻礙他們成長。所以,我們需要與家長做好溝通,讓家長知道混齡活動三個年齡段間幼兒角色的轉化:小班體驗,中班學習,大班付出。這三個階段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孩子可以在這種經歷中從感受愛、學習愛到付出愛,從而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孩子。
(二)需要完善的環境措施
在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需要創設良好的環境。添置一些必要的設備和材料,加強活動環境的創設,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讓他們不斷地將教師創設的環境構建出新意義。
(三)需要提升教師的素質
在蒙臺梭利教學混齡班、戶外混齡體育活動、星期八小鎮職業體驗館這些特定的環境中實施愛心教育、培養幼兒的愛心行為,教師要同時面對各個年齡段、身心發展水平存在差異的幼兒,對自身的專業素質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教師隨時都要細心觀察并及時分析孩子的行為,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愛心教育方案,樹立大孩子組織活動的信心,激發他們的愛心;培養小孩子挑戰自己的信念,在模仿大孩子的過程中及在大孩子的幫助下習得各種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混齡活動中開展愛心教育。
參考文獻:
[1]成潔萍.混齡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嚴小帆,廣東省陽春市,陽春市教育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