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環境之中,教育工作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尤其是農村地區,由于整體經濟條件較差,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自身學習水平都會和城市學生存在較大差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農村幼兒園在進行教育工作時,便會采取“小學化”的方式,直接向幼兒們進行小學教育。顯然,這種教學模式與幼兒自身的發展規律相悖,對其個人成長沒有益處。本文主要描述了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際現狀,探討了造成農村教學小學化的主要原因,并對于小學化問題的處理方法方面發表一些個人看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原因;處理
一、 引言
對于幼兒教育而言,本身應當將幼兒自身作為中心人物,結合其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普遍幼兒教育出現了違背其發展規律的狀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小學化問題。在一些農村地區,部分幼兒園為了保證所有兒童的知識水平有所提高,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讓其提前學習小學內容。顯然,這種教育思想存在問題,理應及時得到糾正。
二、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實際現狀
(一)教學規范小學化
在當前普遍幼兒園之中,許多教師都會對幼兒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必須時刻聽從教師的指導,不能和教師有任何沖突。同時在聽課的時候,必須做到專心聽講,不能有任何思想拋錨的情況。當教師提出問題的時候,盡可能舉手回答。顯然,這些基本規范基本上已經和小學教育完全一樣,促使廣大幼兒能夠像小學生一樣做到遵規守紀。然而,幼兒普遍身心發展還不健全,無法有效控制自身行為,這種教育模式對其個人成長沒有任何益處。
(二)教學過于知識化
在進行幼兒教學的時候,同樣多數幼兒園也變得具有小學化特點。
其一,實際使用的材料不再是一些幼兒教育課本,而會改為一年級教材,讓所有幼兒提前學習小學知識。
其二,在課程設置方面,會提高語言課程的占比,部分幼兒園還開設了英語課程和數學課程。而原本運動課程的占比時間全面下降,幼兒很少有機會參與活動。
其三,在要求方面,一些幼兒園會讓幼兒進行拼音和加減法學習,甚至還為其布置相關作業。如此操作自然會讓幼兒們的學習負擔有所增加,壓力提升,甚至還有可能對于學習產生一定的反感情緒。
其四,在內容層面,書寫和計算部分的占比非常高,而活動部分的占比非常低。顯然,這種教育模式和幼兒的身心發展完全不符。
(三)教學形式小學化
對于幼兒教育來說,通常教師理應對幼兒們進行感知教育,讓其了解自己周圍的生活以及身邊存在的真實事物,懂得基本常識,以此將其內心潛在的積極性全部調動起來,并起到想象力發散的效果。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農村幼兒園都取消了這些實踐活動,而是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替代,強行向幼兒們進行知識傳授。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還會為其布置相關作業。顯然,這種教育形式基本上已經和小學沒有任何區別。
三、 造成農村教學小學化的主要原因
(一)幼兒教育壓力過大
相比于城市幼兒園,普遍農村幼兒園自身生源數量相對偏低,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農村幼兒的數量正處在持續縮減的狀態。二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會讓自家孩子前往城市幼兒園接受教育。三是部分小學會調整招生模式,設置招生考試。因此幼兒園為了滿足實際情況,迎合家長的要求,展示自身教育效果,自然會調整教育模式,使得幼兒園的整體發展變得非常畸形。
(二)家長認知非常片面
普遍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未來能夠茁壯成長,進入優秀的大學,走向人生的巔峰。然而,他們對于幼兒教育本身的理解十分淺薄,并不懂得幼兒的發展規律。很多家長單純覺得幼兒只有掌握了相關知識或者具備了一定的技能才算是真正學到了內容。而一些活動僅僅只是玩耍,對于幼兒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因此,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實際需求,便會轉變自身教育模式。
(三)幼兒教育的特點被忽視
對于很多農村教育機構來說,自身教育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幼兒園領導認為,幼兒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為小學教育奠定基礎,促使其能更好地投入到小學學習活動之中。因此就會調整教學的形式,讓幼兒們接觸更多知識學習。顯然,這種教育模式存在較大缺陷,對于幼兒自身的實際特點優勢忽視。
四、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處理方法
(一)政府部門需要頒布合理政策
其一,政府部門理應盡快頒布相關文件內容,建立監督機制,確保該地區的幼兒園都能有相關文件資料進行參考。首先是在幼兒園之內不能設置教學大綱,不采取任何教學考試。其次是做好興趣班的管理工作,讓幼兒們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自由參與興趣班級。而此類班級不能占用任何活動時間,同時也不能強迫幼兒參與。再者則是對于幼兒的作息時間予以合理安排,不能隨意縮短幼兒的運動時間。最后則是不能按照小學教育的方式劃分班級,每個班級的幼兒需要無差別分入。
其二,取消所有學前班。通過教育部的改革意見能夠得知,廣大農村幼兒園早期存在的學前班,都要進行逐步調整,向一年制度的幼兒園進行過渡。如果發現有任何幼兒園過渡不達標,則需要取消其辦園資格。
其三,對于辦園的基本布局應當展開調整。結合省區發展的實際情況,盡可能調整幼兒園的數量,確保各個區域都能有幼兒園存在,并且做到分配合理。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差的偏遠地區,政府部門應當給予幫助,提供一定的資助,鼓勵發展民辦幼兒園。
其四,對早期的辦園類型展開調整。首先是對一些原本附屬于小學的幼兒園進行改進,如果能夠重新建設,盡可能重新建設。如果無法重新建設,則需要將其和小學分隔開來。其次則是所有改建的幼兒園,都要保證獨門獨院,確保其有著較高的獨立性,不會和周邊小學有所聯系。
(二)做好幼兒園內涵的建設工作
其一,對于幼兒園的基本辦園宗旨予以明確。園長需要定期參與地方教育部組織的相關學習活動,理解幼兒教育工作的實質內容。并按照相關指導思想提出的要求,優化自身教育計劃,并與內部教師展開溝通,組織一些合理的基礎活動,確保所有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其二,優化幼兒園內部師資團隊。為了確保農村教育得到發展,教師自身的水平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此,幼兒園理應做好培訓工作。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促使廣大教師的理論思想和實踐能力都能夠得到增強,正確把握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并對于“幼小銜接”的基本特點進行全面把握,以此轉變原本錯誤的教育行為。
其三,幼兒園內部應當創設相應的活動體系。根據具體指導內容,對于所有不符合當前幼兒自身發展狀況的內容全部去除。同時再結合教育提出的幼兒教育剛要,優化日常活動內容。對于具體活動的時間,同樣需要調整,確保每個幼兒每日至少有1個小時的運動時間,而游戲時間則至少為1個半小時,以此為其個人成長奠定基礎。
其四,幼兒園還需要不斷能提升自身辦園水平。對于設施優化工作來說,同樣可以看作是加強內涵建設的重要方式。幼兒園理應通過籌措資金,促使自身整體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包括墻壁粉刷、設施更新、增加玩具種類以及材料更換等。
(三)優化家園聯系渠道
其一,幼兒園自身需要創設良好的家園網絡,促使家園之間能夠更好地展開溝通。通常來說,家園聯系工作對于幼兒自身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教師有責任和家長們展開溝通,讓其了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知識,同時能夠使得自身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諸如,通過發放相關教育手冊,促使家長們能夠了解一些基礎的教育知識,并嘗試在家庭之中對幼兒展開教育。同時雙方還要定期展開交流,交換彼此的信息,從而對于幼兒的發展狀況能有更多的深入了解。
其二,對于家長們展開全面培訓,從而使其基本育兒理念得到轉變。在幼兒園之中,通過開展專家講座的方式,以此讓廣大家長們也能受到教育,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也能共同參與到日常教育的工作之中。同時也能掌握更多幼兒教育的基本知識,促使自身教育方式變得更為合理,進而對于小學化問題的處理帶來更多益處。
(四)基于幼兒身心狀況開展教育工作
對于幼兒園來說,理應結合幼兒自身的身心狀況,優化自身教育模式,促使其在未來進入小學之前,能夠提前做好所有轉變。
其一,對于廣大幼兒自身的主體意識展開培養,促使其能夠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諸如在進行大班教育的時候,可以讓其根據自身的想法,自主安排今日的游戲內容,促使其思想更具計劃性。同時還可以額外設置一些值日工作、床鋪整理、書包收拾以及帶玩具回家等活動。
其二,對幼兒自身的閱讀興趣予以培養,以此能夠使得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度得到一定程度的緩沖。尤其是在大班之中,教師可以單獨設置“識字游戲”的小型活動。通過參與游戲,促使幼兒自身的聽讀能力得到提升,并與他人有足夠的機會展開交流。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使其閱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另一方面還能增強其表達水平。
其三,對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展開培養。對于廣大幼兒來說,如果能夠具備較強的規則意識以及責任意識,自然對其個人成長會有諸多幫助。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理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基礎條件,并在各類教學活動之中予以滲透,促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諸如,在開展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們積極交流,并承擔自身的責任。在每一次活動之中,教師都盡可能做到合理引導,自然可以使得幼兒的綜合素養得到提高。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廣大農村幼兒園來說,普遍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小學化”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相關教師理應提高重視程度,通過合理的措施進行調整和優化,把握其中具體的原因,確保現有的教育模式得到改善。這樣一來,廣大幼兒就能做到健康成長,為其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偉,王德清.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成因及其對策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8(1):33-34.
[2]張學仁,賈曉靜.文化生態學視域下廊坊市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調查研究[J].才智,2017(28):158-159.
[3]鐘文艷.談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性及其應對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5):18-20.
[4]徐青.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及糾正和預防[J].林區教學,2016(1):116-118.
[5]柴占學.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不容忽視:學前幼兒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報告[J].中國農村教育,2010,2015(7):32-33.
作者簡介:康建斌,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三嘉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