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是高中化學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培養聯系密切。在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下,高中化學教學需引入綠色化學觀,引導學生預防化學污染。本文從綠色化學觀的內涵入手,以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教材為例,闡述實驗教學中學生綠色化學觀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綠色化學觀
一、 前言
高中化學實驗的原材料不可避免地涉及有毒物質,實驗產生的廢棄物也含有強酸或強堿等物質,會對師生的身體健康及周圍環境造成危害。高中化學教師需在實驗中注重學生綠色化學觀的培養,規避化學實驗對環境與人體的不良影響,以綠色化學實驗的方式學習化學知識。
二、 綠色化學觀分析
綠色化學是有效解決化學污染的途徑,該理念主張化學實驗反應產物與最終產物的無污染,也注重化學藥品的最大化利用。在本質方面,化學反應是離子交換產生新物質的過程,綠色化學要求在化學反應中,不存在無用的離子,確保每一個離子有效應用,減少化學物質的浪費現象。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實驗的合理設計與實驗操作的規范等手段,保障化學反應的無害化與綠色化。基于高中化學實驗的復雜性與多樣性,高中階段是學生綠色化學觀念的最佳培養時期。就理論角度而言,綠色化學觀有兩項內涵,分別是綠色化學價值觀與綠色化學教育觀。
綠色化學的價值觀是指學生對高中化學實驗及環境的準確認知,要求學生在進行高中化學實驗時,可明確實驗中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會引發化學污染的藥品,并要求學生掌握化學藥品的合理處理方式,規避其對人體造成的損害,減少化學污染。
綠色化學的教育觀是指教師需將綠色化學觀引入高中實驗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的落實不僅是化學行業工作者的責任,也是學生及全社會群眾的責任,引導學生在開展化學實驗時,樹立將化學對人體、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三、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綠色化學觀的培養策略
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部分教師對綠色化學觀的認識不深入,仍舊在實驗中應用大量的化學藥品與有毒有害物質,化學藥品浪費現象嚴重,極易引發化學污染。基于綠色化學觀的重要性,高中化學教師需提高對綠色化學觀的重視,在高中實驗教學中引入綠色化學觀,并引導學生落實該理念,改進高中化學實驗存在的浪費與污染問題。本節以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教材(下文簡稱“魯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為例,闡述實驗教學中學生綠色化學觀的培養策略,為高中化學教師提供實踐參考。
(一)規范學生實驗操作
在化學實驗中,規范的實驗操作是指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儀器的精準選擇與操作,對實驗材料的精準測量,減少實驗中廢棄物的產生,減少化學污染。同時,規范的化學實驗操作,還可降低對實驗儀器及實驗材料的損害,降低實驗事故出現的概率,保障實驗安全。在魯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的實驗中,涉及氣體的實驗較多,存在“聞氣體”的實驗操作。由于高中化學實驗應用有毒或易燃氣體,教師需規范學生的“聞氣體”操作,保障實驗安全,控制化學污染。
就有毒氣體而言,教師需在實驗前講解有毒氣體的危害,并指出“聞氣體”的規范操作,即:應用密封容器裝有毒氣體,并在聞氣體時打開一個小口,以手扇的方式“聞氣體”,不可直接打開瓶口,引發有毒氣體的大量泄露,造成嚴重的化學污染。同時,在應用有毒氣體前后,學生需做好氣體裝置氣密性的檢查,避免實驗過程中有毒氣體出現泄漏現象,或者由于氣體裝置損壞導致實驗失敗,浪費實驗材料。在上述有毒氣體的實驗操作中,也適用于高揮發性的化學溶劑處理。例如,在實驗中涉及高揮發性有機溶劑苯時,學生需保障實驗室的通風,避免有毒物質濃度過高,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
就易燃氣體而言,在開展氣體燃燒實驗時,需保障氣體的純度;在進行有毒氣體的制備實驗中,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需在制備所用的化學裝置后安裝尾氣吸收裝置,用于收集尾氣,避免廢氣揮發,引發安全事故。可見,通過化學實驗操作的規范,可提高學生對安全綠色實驗的重視,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理念。
(二)引入微型化學實驗
微型化學實驗是指使用微型的化學儀器與少量的化學藥品。在傳統的高中化學實驗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化學實驗材料與大中型化學儀器,學生在開展化學實驗時,應用的材料較多,產生的有害物質也多,造成較為嚴重的化學污染。但在減少化學藥品用量時,較大的化學儀器難以準確觀察化學現象,不能取得理想的化學成果。就此,高中化學教師可通過化學儀器與化學藥品的縮小處理,在保障化學實驗成果的同時,減少化學污染的出現,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展綠色化學觀。
以碳還原氧化銅實驗為例,教師可將傳統的反應儀器替換為小型儀器。例如,某教師選用長度為20cm、直徑為4cm的玻璃管與小型試管;要求學生在實驗中稱量0.1g CuO、0.01g碳粉、2mL石灰水。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將玻璃管截斷為相同的兩段,一段制作為導管,一段利用酒精燈封口,作為小型試管;將稱取的0.1g CuO和0.01g碳粉置于小型試管中,以傾斜方式置于操作臺上;以抖動方式控制試管,使試管內藥品均勻置于小型試管底部;通過膠管連接小型試管與導管,在管內通入石灰水,用酒精燈加熱試管,觀察實驗現象。在上述實驗中,教師將實驗材料的使用量減少90%,可顯著減少產生的有害物質,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同時,上述實驗中實驗材料均為自制,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引入綠色化學實驗
在高中化學實驗領域,綠色化學是指通過化學實驗材料、儀器的更換,減少化學污染的化學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高中教師可通過以下三點引入綠色化學實驗,發展學生的綠色化學觀。
第一,更換化學實驗的材料。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部分實驗會應用污染性較強的實驗材料,引發化學污染。基于綠色化學觀,教師需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更換實驗材料,引入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實驗材料。例如,應用四氯化碳替代石油醚;應用三氯甲烷替代三氯乙烯等。
第二,更換化學實驗的儀器。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儀器是實驗的關鍵載體,教師可在部分化學實驗中,用廢舊材料替代儀器,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樹立綠化化學觀。例如,在部分化學反應中,可用塑料瓶替代反應容器;在應用點滴板時,用塑料板替代。
第三,更換化學實驗的催化劑。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催化劑是應用頻率較高的化學物質。部分催化劑存在毒性,教師可將其更換為無毒或毒性較小的催化劑,引導學生開展綠色化學,培養其綠色化學觀。
另外,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針對部分化學藥品用量大,極易引發材料浪費;或應用有毒有害氣體,易引發嚴重化學污染,且教師難以采取有效更換方式,減少化學藥品用量或有毒有害氣體的化學實驗。教師可利用仿真模擬系統,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化學實驗,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了解實驗操作要點,觀察實驗現象,獲得化學知識。在這類化學實驗教學中,可有效防止材料浪費、化學污染現象,也是綠色化學實驗的一種實現途徑。
(四)設計綜合化學實驗
在高中化學實驗中,造成化學污染的化學廢棄物難以避免。教師可在教學中,設計綜合化學實驗,將某個以化學廢棄物為原料的實驗與產生該化學廢棄物的實驗聯合,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驗,有效處理化學廢棄物,減少實驗材料的浪費現象,控制化學污染,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觀。例如,對于高中化學實驗產生的低濃度的含酚廢液,教師可在廢液中添加NaClO3或漂白粉,將廢液中的酚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對于高中化學實驗產生的高濃度的含酚廢液,可組織學生通過乙酸丁酯進行萃取,再添加氫氧化鈉,調節溶液的pH值,實現反萃取。
就此,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時,教師可打破教材的局限,結合實驗特征,遵循綠色化學觀念,設計綜合化實驗,將實驗產物與實驗原料相關的兩個實驗整合,在第一個實驗產生廢棄物后,通過一定處理措施,轉變為第二個實驗的原料,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發展綠色化學觀。
(五)合理處理實驗廢棄物
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學生為迅速結束實驗,在處理實驗廢棄物時,直接將有毒有害物質丟在垃圾桶或下水道內,甚至有學生將液體潑在地面,極易引發化學污染。針對該現象,高中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需引導學生合理處理實驗廢棄物。對于可回收的物質,教師可組織學生應用合理方法回收再利用。以“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實驗為例,針對實驗中剩余的氯氣,教師可組織學生用氣球進行收集,避免氯氣在空氣中擴散,影響人體健康;針對實驗中產生的氯化氫氣體,可通過水進行吸收,為后續應用氯化氫溶液作為原料的實驗提供原材料,實現化學實驗物質的循環再利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綠色化學觀。
同時,在高中化學實驗中,教師需做好實驗室管理工作,在規范化學廢棄物處理的同時,規范學生的儀器處理。例如,某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實驗時,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小組在實驗結束后,依次檢查其他組的儀器處理效果,發現一個問題,給予該組同學一定的獎勵;如果教師在后續檢查中,發現各小組均未發現的問題,給予全班學生懲罰。通過上述管理機制,顯著提高學生對綠色實驗處理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化學觀。
四、 結論
綜上所述,綠色化學觀的培養可提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通過本文的分析,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需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引入微型化學實驗與綠色化學實驗,設計綜合化學實驗,合理處理化學廢棄物,推動高中化學的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踐行綠色化學觀,培養學生的環保理念。
參考文獻:
[1]王彬.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培養綠色化學觀的教育探索[J].學周刊,2019(1):39.
[2]連莉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綠色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64.
[3]張香.高中化學綠色實驗教學策略應用探析[J].名師在線,2019(20):44-45.
[4]張細妹.STSE教育視角下高中化學綠色主題教學應用探究[J].名師在線,2018(24):87-88.
作者簡介:李麗芳,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