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 張鵬 何塵梟 葉亞西 孟書嫻 徐義恒


摘 ?要:為了確保燃氣管道能安全入駐安全管廊,通過CFD軟件模擬出中壓0.2MPa及0.4MPa下,不同通風換氣次數下燃氣泄漏的擴散情況和通風情況,根據計算結果,分析出不同燃氣壓力與通風換氣次數下(未能關閉分區閥門的特殊工況)燃氣泄漏擴散的規律,燃氣艙內燃氣泄漏擴散與時間的關系,并給出合理的搶險施工建議。
關鍵詞:綜合管廊 ?燃氣獨立艙 ?通風 ?泄漏 ?CFD模擬
中圖分類號:TU990.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023-02
關于燃氣泄漏擴散問題的研究尤其是軟件模擬方法,已經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都為正常事故處理方案下的模擬,對未能正常進行事故處理的情況研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和缺陷。因此該研究針對燃氣獨立艙泄露事故未及時關閉閥門進行模擬,來分析燃氣泄露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并做出規律總結,并提出合理建議。
1 ?研究方法
1.1 綜合管廊內天然氣擴散的CFD數值模擬
CFD中的FLUENT軟件包含豐富而先進的湍流模型,能夠精確地模擬無粘流、層流、湍流。湍流模型包含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組、k-ε模型組、雷諾應力模型(RSM)組、大渦模擬模型(LES)組以及最新的分離渦模擬(DES)和V2F模型等。此次研究采用的是k-ε模型組。
1.2 物理模型
建立所研究問題的物理模型,這是CFD數值模擬的第一步。該文模擬燃氣艙長200m、寬1.8m、高2.5m,燃氣艙內天然氣管道直徑為426mm,泄露孔設置在模型正中間,為矩形曲面孔,邊長50mm。有動力機械進風口、排風口分別設置在燃氣艙的兩端。用ICEM建立三維燃氣艙模型,泄漏簡化模型見圖1。選擇天然氣管艙頂部每15m設置一個天然氣報警探測器,以監測探測器報警響應時間。
1.3 邊界條件
進風口設置為速度入口,管廊天然氣管艙內正常換氣次數為6次/h,事故換氣次數為12次/h和24次/h,天然氣泄漏口選用壓力入口,泄漏壓力為P1=0.2MPa和P2=0.4MPa。天然氣出口選用壓力出口,出口壓力為101325Pa。
2 ?模擬結果及分析
2.1 燃氣泄漏擴散模擬結果
首先對正常通風下燃氣泄露進行模擬,之后進行事故通風下燃氣泄露模擬。模擬結果如圖3所示。
2.2 計算結果分析
模擬結果列于表1中。
2.2.1 通風換氣次數對燃氣泄漏的影響
由表1可知,0.4MPa下泄露點下風側20m處到達爆炸下線的時間依次為7.5s、6.3s、5.3s;35m處到達爆炸下線的時間依次為14.4s、12.0s、10.5s;50m處到達爆炸下線的時間依次為24.6s、20.8s、17.5s。由結果分析可知,隨著換氣次數的增加,泄露點下風口到達爆炸下線的時間減少,且隨著距離的增加,減少幅度越來越大。
2.2.2 不同壓力對燃氣泄漏的影響
由表1數據可知,0.2MPa燃氣管道發生泄漏,在事故通風換氣次數<24次/h情況下,在泄漏點上風側形成的爆炸范圍<10m,在0.4MPa相同換氣次數下,上風側形成的燃氣爆炸濃度范圍<15m,即上風側15m以外將不會有爆炸風險。表明每增加一倍壓力,上風側爆炸濃度范圍增加大約5m。同時可知下風側5m、20m、35m監測點處隨著壓力的升高,到達爆炸下限的時間依次減少1~1.5s、1.5~2s、4~4.5s。綜上所述,管道內燃氣壓力與通風換氣次數對爆炸范圍和危險時間影響極大,總結出其規律對燃氣通風安全及事故搶險有重要意義。
3 ?結語
針對于發生燃氣泄漏而未及時關閉上游燃氣閥門情況,通風換氣次數越大,上風側的安全范圍越大,主要危險區域為下風側,若艙內存在人員,往上風逃生更為合理;而針對不同燃氣壓力,不同的通風換氣次數能有效地控制泄漏口下風側爆炸范圍,在緊急搶險時,應首先關閉上風側閥門,這對于救援和處理故障施工更加有利。
參考文獻
[1] 林圣劍.廊內燃氣獨立艙室通風系統運行模擬與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
[2] GB 50028-2006,城鎮燃氣設計規范[S].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49-2009,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T 50838-201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