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紅 彭利民 張雷

摘 ?要: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過快,少數民族固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動發生了變化,沒有形成與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青少年在“傳統”和“現代”的生活中彷徨,體育行為、價值取向和獨特生活方式尚待定型。云南民族地區實現少數民族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制定體現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增強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文化自覺,以健康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青少年健康的體育行為,促進其終身體育習慣養成。
關鍵詞:體育行為 ?少數民族青少年 ?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G812.4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185-03
1 ?問題提出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近年來云南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在城鎮化進程賦予經濟繁榮的同時,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打破了少數民族原有的文化生態結構。城鎮化過程中青少年在“傳統”和“現代”的生活方式中彷徨,體育行為、價值取向和獨特生活方式尚待定型。青少年是傳承民族文化和振興民族經濟的希望,在當今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建設中在吸收、接納、適應和傳播現代文化的同時,自覺將本民族文化進行繼承,是民族地區良發展的保障。本文通過調查,了解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育行為的動因及活動過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文山州丘北縣,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的佤族、壯族、苗族和彝族為主要調查研究范圍。隨機抽取3個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年齡在10~18歲之間青少年樣本數各90人,共計270人,進行問卷調查,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40份。隨機對3個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中老年人樣本數各10人,共計30人進行訪談。
2.2 研究方法
2.2.1 訪談法
主要訪談民族地區城鎮化的社會變化、生活方式、體育行為習慣的變化歷程及心理體驗。在訪談之前,先進行訪談計劃的研究設計,使用錄音設備記錄訪談內容,在訪談之后,對訪談資料加以整理,確保訪談內容的系統性和真實性。
2.2.2 問卷調查法
對民族地區青少年群體,采取外在性問題和內在性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與訪談法的互補。發放問卷27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
2.2.3 邏輯推理法
根據調查結果,歸納城鎮化進程中少數民族青少年在多元體育文化生態中的主體作用和作用機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云南民族地區青少年體育行為調查
城鎮化使民族地區變成了經濟化、一體化和單一化發展模式,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存在著公共利益與民眾群體和諧發展的滯后性。本文從內外在因素的角度對青少年體育行為進行調查,外在因素包括經濟、政治條件和人文、自然條件;內在因素包括行為方式、思維方式、情感方式的轉化。
3.1.1 青少年體育行為外在條件調查研究
從表1中可以看到:學校、社區和家庭是青少年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主要場所,在城鎮化建設中加大了體育場地的建設投入,但有24.1%和41.4%的青少年對學校和社區提供的體育場所和器材表示失望。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城鎮化發展過快,不合理的體育資源配置造成相對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學校內喜歡的小球類項目和室內娛樂項目活動的開展,不能提供良好體育資源給青少年與家庭的社區體育活動開展。同時,公共服務政策還不完善,學校、社區和家庭的體育活動較少,沒有形成與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意識形態。
3.1.2 青少年體育行為外在條件調查研究
從表2中可以看到:有32.9%、28.8%的青少年平均每天體育活動的時間小于30min和不足1h,運動時間嚴重不足。城鎮化的進程使得青少年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電子產品促進了青少年靜態生活方式形成,缺少戶外運動體質下降趨勢顯著。從調查的結果中明顯看出,影響青少年體育活動主要原因是體育場地短缺、活動群體參與和家長態度。現階段青少年缺少一起活動的群體,低年齡段的青少年喜歡家長的陪伴活動,高年齡段的青少年喜歡同伴間的群體活動,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使得家長的陪伴活動和同齡群體活動成為了奢侈,無法實現青少年作為社會人的體育需求,使得青少年體育活動無法達到增強體質、社會交往和突破自我等功能。
3.2 云南民族地區城鎮化過程中青少年體育行為特征形成原因
自然環境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生存、發展的基礎,隨著追求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少數民族地區大量自然資源毀壞和民族文化流失。由于忽略民族地區的特點,異質文化的傳播與本土民族文化的傳統產生碰撞,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本土民族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在民族地區開發中沒有很好地把自然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很好的協調起來,致使形成了老年的“原始人”,中年的“經濟人”和青少年的“信息人”。學校體育基本教授現代體育項目,同時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無法滿足青少年日常體育活動時間需求;社區體育場地設施配置和活動開展主要針對中老年人,對于青少年并沒有吸引力。
4 ?云南民族地區青少年健康體育行為形成建議
4.1 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生態性法令政策建立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云南民族地區城鎮化的建設速度和規模已經形成,物質基礎已經奠定。各級政府部門應制定合理的政策方針實現以少數民族為核心,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新型城鎮,以保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異質性,正確處理民族文化的傳統性和時代性的關系。只有少數民族地區物質制度和精神文化的協調發展,增強少數民族成員的文化自覺,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傳承,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才能提供青少年以良好的物質與文化環境,保障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
4.2 完善公共服務政策,發揮社區和家庭體育功能
依據民族地區城鎮化特點,公共服務政策應整合學校體育、民族節日、社區文化建設、家庭和諧發展等要素,拓展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傳統體育、現代體育活動的時間維度和空間范圍,構建群眾性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以保障民族群眾享有的基本體育服務權益。從而實現學校體育為基礎、社會為引導、家庭全員參與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青少年體育行為干預,培養青少年健康的體育行為,提高少數民族青少年的體育文化素質和體質健康水平。
4.3 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健康行為建立
良好的青少年健康是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地區人群健康狀況的綜合反映。從人的全面發展和終身教育方面出發,以健康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通過素質教育培養使學生深諳敬畏生命、珍愛生命的真諦予以追求生命的價值,最終形成良好的體育價值觀。增強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文化自覺,提高民族成員的素質,吸收、接納、適應和傳播現代主流體育文化的同時,自覺將本民族體育文化進行繼承,通過融入現代體育元素和形式,來提升民族體育的品質,促進其終身體育習慣養成。
參考文獻
[1] 王彥斌,錢寧.現代化過程中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對云南幾個少數民族村寨的調查分析[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4(2):102-108.
[2] 田祖國,白晉湘,鐘海平.論民族傳統體育現代變遷與少數民族價值意識重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8-9,21.
[3] 石剛強.民族體育多元化的全球化視角[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