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鵬

摘 ?要:該文基于筆者從事圖書版式設計的相關工作經驗,提出將版式設計的實用性和美學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思路,論文從圖書開本設計、版心設置、文字與空白設置、字體設置4個方面探討了具體的協調設計方法,并建議將版式設計與圖書裝幀設計合并和與時代同步發展,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圖書 ?版式 ?設計 ?整體 ?協調
中圖分類號:J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3(b)-0211-02
眾所周知,版式設計的價值是通過實用性和美學性得以體現的。如果說為讀者更為準確快捷地了解圖書內容提供便利體現了版式設計的實用性,那么,通過技術化、藝術化的視覺語言為讀者營造如入芝蘭之室的閱讀氛圍,則體現了版式設計的美學性。二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版式設計是一項旨在追求圖書整體性的工作。事實上,目前國內的許多圖書在這一環節上存在疏漏。盡管這些為我們理論上的討論留下了空間,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圖書的版式設計只注重膚淺的外部包裝,毫無個性可言,也談不上和諧的整體性。因此,將版式設計的實用性和美學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恰當地體現圖書內容,凸顯圖書個性,應成為版式設計人員的工作重心。
1 ?圖書開本設計
在設計圖書版式時,設計者首先要做的是確定圖書的開本與形態。開本與形態一般根據圖書的實用性、美學性和書的性質來決定。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書籍的大小即長與寬的比例不同,會給讀者帶來不同的審美感受。毋庸置疑,合理、勻稱的比例是一切美感產生的基礎。通常,32開本圖書的寬與高的比例近似于1∶1.414,這種比例給人以明快、洗煉、舒適、韻律之美感,如高210mm、寬148mm、厚約20mm左右的國際大32開圖書就十分美觀實用。我國目前流行的開本規格有32開、大32開、國際32開、16開和國際16開,版型過于單調,因此推出更多能讓讀者眼前一亮、緩解視覺疲勞的圖書開本和形態十分必要。通常,在包括國際版型或國內的大32開本圖書在內的圖書中,異型開本的出現會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當然這要因“書”而異。異型開本的選擇也許會成為圖書成功制勝的亮點。
從圖書的實用性而言,圖書又可分為在家或辦公室等相對固定的場所閱讀的收藏用書和在車廂、旅游景點、休息場所等隨時隨地閱讀的便攜式用書,設計者應根據圖書的內容、用途以及功用設定圖書的大小。此外,設計者應根據內文字數的多少合理選配圖書開本,以達到圖書形態的均衡勻稱,獲得盡如人意的視覺效果,進而提升圖書的品味,凸顯個性。
2 ?版心的設置
在確定了圖書開本后,設計者應著手版心的設置,即確定天頭、地腳,內邊、外邊的比例。這時通常會在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產生矛盾。因為國際通用的版心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被通稱為“中國式”的東方式設計,即版面的寬高比例為2∶3(32開和16開),四邊空白比例為2(內邊)∶3(底邊)∶4(外邊)∶6(上邊);一種為西方式設計,即底邊與上邊的空白比例恰好與“中國式”設計相反。如果開本為1∶1或4∶3,那么邊緣比例數也應該相應變更。當然一本書美觀與否由多種因素決定,它不僅取決于頁面邊緣的比例,而且開本和書頁版面版心之間的比例協調也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圖書的版心設計十分不合理,如頁面文字密密麻麻;邊緣也不講究比例,如四邊被設定為同比例,這就無法體現圖書的和諧之美。設計者尤其應注意的一點是,圖書左右兩側版心的協調統一。圖書翻開后,左右兩側的版心應集中于版面中心,且版心的大小相同。設計者應根據圖書的實際情況量體裁“書”,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圖書的功用,獲得預期的效果。
3 ?文字與空白設置
黑與白,即文字與空白(間距)的合理設置也是版式設計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它們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賴;既互相映襯,又互相制約,因此在設計中必須要處理好黑白二者的辯證關系。但有不少設計者習慣性地只重視版面上的文字和圖的排列組合,卻忽視了文、圖實體以外的空白布置。
黑與白是圖書版式設計的主要藝術語言,而“白”則是圖書版式設計的生命,如果沒有“白”,那么書的版式設計將無從談起,“白”貫穿于圖書版式設計的全過程。在版面上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不留白,版面上就只會有一堆密密麻麻的文字,這樣就會字不成行,文不成篇,根本無法閱讀;每篇文章之間、每個專欄之間,也要留空白,否則,篇、欄會混淆不清。如果我們把版面上的空白布置得恰到好處,不僅會激發人們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而且還能夠提高整個版式設計的審美價值。
文字與空白的合理設置不僅能讓讀者產生視覺安全感,而且能為讀者創造一種平和的閱讀心態。通常,大32開本圖書橫排22~27字(5-號),縱排25~27行較為合理。但目前為數不少的圖書黑白設置過于單調、擁擠和生硬,有時設計者會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完全置讀者的閱讀感受于不顧。薄一些的書籍尚可以選擇這種設計,但頁碼較多的書籍則應在版式設計時注意空間的富余性,讓讀者毫無心理負擔地購買圖書。在頁面上過度地設置文字,有時會讓讀者中途放棄閱讀。看似簡單的版式設計,有時會對一個人的世界觀產生影響。因為版式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化的、有視覺美感的語言,有助于讀者產生平和的閱讀心態,反之,則會令讀者心生負擔,甚至嫌厭。如果字間距、行間距、大小標題和正文間排置過于稠密壓抑,也會無形中給讀者造成心理強壓,引起視覺和閱讀上的不適感。眾所周知,人類的視野范圍是有限的。科學家們發現,人類最佳閱讀視野為8~10cm,所以,16開本的圖書設為兩欄對讀者的閱讀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白在色彩學中屬“極色”,它給人的視覺感受各不相同,從人的視網膜對色彩的感覺來看,白色的視野最大并有擴張感,顯然白色給人以開闊感。圖書版式設計的布白,決不能隨心所欲,當然也并非空得越大越美,而是要把版面的空白布置得均衡、適度。空白太大,則松散無神,影響讀者的閱讀感受。像推理偵探類圖書,情節錯綜復雜,邏輯推理縝密,如果空白處過多,就會破壞應有的緊張感和神秘感,無法令讀者獲得預期的閱讀效果。
4 ?字體設置
版式總體設計中除了上述的開本、版心和黑白設置外,同樣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字體,因為字體也是總體設計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人認為文字的功能就是將內容順利地傳達給讀者,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因為圖書設計者可以通過變換各級標題、引語、注解、問答等的字體和字號來區分結構、劃分層次。不僅如此,讀者會因字體形態和風格的各異產生不同的視覺、心理感受。
字體的大小形狀隨著閱讀時間的延長,會對讀者的身心產生直接的作用,一定的字體會產生一定的心理作用。字體不同,會產生或柔和、或嚴峻、或古雅、或流暢的藝術效果,如中國書法中的篆、隸、楷、草等字體給人的精神作用就不同。目前版式設計中多用的字體為宋體、楷體和黑體,也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長體、偏體、粗體、細體等形態各異的字體。宋體端莊秀麗,筆劃深淺適中,閱讀舒適,用于正文和標題很適合;仿宋體秀麗挺拔,多用于簡短的文字或說明性文字;黑體筆劃粗重有力,透露出肅穆莊重的陽剛之美;而楷體溫潤清爽,體現出陰柔之美。版式設計者應根據文字內容、用途以及讀者對象選擇相應的字體。
總之,設計者在字號的大小與字體的選擇上應以讀者的審美需求為準,并使之與內容協調統一。此外,需要提及的是書眉的美學作用和實用性問題。一本書通常由篇、章、節3個部分構成或由數篇文章結集而成。大體來講,偶數頁的版心上部體現書名,奇數頁則體現篇、章、節的標題,目的是便于讀者查找相關內容。但書眉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其實用性功能上,經過藝術處理后的書眉也應體現其美學功能,如設計者在選擇了美觀的書眉字體基礎上,可以用簡潔洗練的圖案或點線加以修飾,這樣,既可以打破版面的單調呆板,又可以平添一份高雅的情趣。但用于書眉的筆墨過多又會產生喧賓奪主的負面效應,有夸張之嫌,所以,設計者要做到游刃有余還需獨到的藝術眼光和美學修養。
5 ?結語
上面談到了版式設計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相關對策,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不是版式設計過程中偶然產生的操作錯誤。目前由于出版業界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本是一體的版式設計與圖書裝幀設計被分割開來,出現了封面設計與版式設計各自為戰的狀況。封面設計雖由一些相對專業的技術人員完成,但版式設計多由文字編輯或排版人員完成。這一不合理的分工導致圖書整體風格無法協調統一,甚至在出版工藝的基本環節上都會出現諸多問題。
此外,人們對美感認識也有時代性。版式設計也是時代的產物,它必須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這就要求設計者不斷追蹤時尚元素,并將這些元素融入、揉合進圖書版式設計中,令讀者常看常新,愛不釋卷。因此,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才能與讀者的現代美感同步。
參考文獻
[1] 徐俊杰.視覺元素在圖書版式設計中的運用探究[J].辦公室業務,2018(12):66-69.
[2] 姜來.建筑類圖書版式設計初探[J].科技與出版,2016(12):15-18.
[3] 楊揚.淺談策劃編輯在圖書版式設計中的作用[J].傳播與版權,2013(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