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洪


“學會學習”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們非常關注的話題。培養、提升學生的“學會學習”素養,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當下防控疫情“停課不停學”的教育現實,無疑是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巨大考驗,也對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提出了挑戰。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素養,并將其順利轉化為行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提升,是擺在校長、教師面前一道緊迫的現實難題。
一、在線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不會學習”現象
作為一所擁有5000余名學生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漳州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年齡跨度大,具有不同的身心特點、學習特征。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的在線學習情況,學校面向全體學生發放調查問卷50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4864份,同時與家長進行電話訪談,經過分析、總結,發現了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時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
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學習動力
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認識問題、思考問題深度有限,對學習目的、學習價值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再加上自制力相對較弱,家庭相對寬松的氛圍更容易使放假在家的學生放松思想意識,缺乏學習動力。
2.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研究資料表明,學習成績的80%與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占有重要位置。面對這個“加長版”寒假,在沒有學校規章制度和班級紀律直接約束的情況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復習應該是學習必備的三個環節。而對于“你會對在線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嗎”這一問題的調查顯示,能堅持預習的學生并不多(見圖1);“在線教學期間作業完成質量”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學生課后復習也不到位(見圖2)。
3.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
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表明,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一個人越是在自主狀態下,獨立地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就越有成就感,越能成為自由、健康、無畏的人。本次調查中,面對“遇到不懂的問題怎么辦”,大多數學生表示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見圖3)。
4.不能很好地適應“直播”教學模式
網絡直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網絡傳播介質,極大地促進了社會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改變了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受到了大量網友,尤其是年青一代網友的喜愛?!巴Un不停學”期間學校也采用了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只不過直播的內容從輕松詼諧的雜聞變成了嚴肅的知識,直播的時長從幾分鐘、十幾分鐘變成了幾十分鐘。面對“直播”這一“新”教學模式,學生們普遍反映專注力差,不如在傳統課堂和老師面對面時專心,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方式。
二、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策略
1.思想為先,使學生樂學善學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
教師不僅通過在線教學講授學科課程知識,還組織線上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了解一線醫護人員的犧牲、奉獻、博愛精神,青年志愿者的堅韌、無私品質和責任意識,學生們的精神受到了洗禮,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尤為可喜的是,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紛紛成為學生追隨的偶像,學生們開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明星,更加明白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個深刻的道理,家國情懷厚植心中。正確的價值觀、明確的學習目的能夠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是“學會學習”的第一步。
初三、高三畢業班師生舉行云端“百日誓師”儀式。與其他年級相比,初三與高三的教學受此次疫情影響較大,家長和教師都憂心忡忡,但不少學生因長居在家而放松下來。學校抓住考前“百日誓師”的契機,激發學生的斗志。學校和班主任前期精心安排,整個畢業年級的全體學生共同在云端進行百日誓師,一起升國旗,一起喊出嘹亮的誓言,學校領導和教師也送上了溫暖祝福。不少教師反映,“百日誓師”儀式確實振奮了學生們的士氣,學生們的上課狀態以及作業情況明顯好轉很多。
日常線上教學期間,教師采取多樣的鼓勵措施。各位任課教師“各顯神通”,根據不同年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分別采取了早晚讀分組點名、小組PK、在線教學期間學習表現積分等不同形式的措施,不斷激勵學生,讓學生將短暫觸動轉為持續的學習動力,對學習產生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
(2)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制訂明確且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表。教師為學生提供方向指引,學生才能制訂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在本次調查中發現,有90.08%的學生能夠根據學校給出的作息時間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而調查顯示,能堅持預習、養成良好預習習慣的學生并不多。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布置預習作業,并以打卡上交的方式進行督促,對于那些只有計劃卻不能很好執行的學生效果非常好。
其次,樹立榜樣。居家在線學習由于沒有來自群體的壓力,學生很容易降低對自我的要求,所以需要樹立榜樣,讓學生能夠看到身邊的參照。我們在全校范圍內以年級為單位,評選堅持早讀的學生為“晨讀之星”,評選作業質量完成好的學生為“學習之星”,評選計劃制訂合理并堅持執行的學生為“自律之星”,并頒發電子獎狀,以此獎勵努力的學生,也激勵其他學生。
再次,日常打卡監督?!扒宄康谋桓C不能成為埋葬青春的墳墓,美好的一天應該用瑯瑯書聲去喚醒?!薄傲⒅疽怂颊嫫犯?,讀書須盡苦功夫?!薄傍B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薄@些都是為了讓早讀更具溫度,教師們精心設計的早讀提示語,從堅持、行動、改變、自律等多個角度鼓勵學生。只言片語中傳遞的是教師的諄諄教誨與滿滿期待。同時,教師也規定了打卡時間、抽查測試等規則,讓學生們有一定的緊迫感。
最后,加強家校溝通。在線教學需要使用電子設備,而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夠強,教師與家長聯系溝通,希望教師在監督學生學習的同時,家長也適當監控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情況。除了知識學習之外,學校德育處也給學生們布置了“學做一道菜”“感恩父母一件事”等實踐型家庭作業,這些作業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又融洽了家庭關系。
(3)教會學生自主學習
營造學習氛圍。學校要求學生盡量找一個封閉安靜的房間,并在上課前清理桌子上可能會轉移注意力的物品,把需要的文具放在身邊,復制一個家庭版的課桌,營造一個與學校類似的、專注的學習氣氛。
教師們也借助各種材料、設備,不斷摸索、改善在線教學的質量。從單純的幻燈片播放到后來的視頻教學,從簡單的頁面留言到課堂上的時時連麥回答問題,教師們不斷優化學生在線學習的體驗,幫助學生提高在線學習的專注度,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法指導,讓學生做到勤于反思
(1)善于反思總結
課后復習作為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三個環節之一,一種常見方式就是做作業?!霸诰€教學期間作業完成質量”的數據顯示,能夠很好地完成作業的學生比例只有19%?;诖耍S多教師在班級群里以評選當天優秀作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一些文科類知識,教師還通過電話、網絡視頻連線隨機抽查的方式,提高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除了通過布置作業引導學生對當天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和總結外,每一階段學習任務完成后,或者進行線上考試之后,教師也引導學生反思總結,還積極鼓勵學生以文字或者視頻的方式在班級群里分享學習經驗。
(2)調整策略方法
在線課堂存在互動性不足、網速卡頓等問題,應該比傳統教學更重視預習環節。由于在線教學缺乏詳盡的配套練習資源,教師會提前發布電子教材或者相關課件,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網絡或者手中材料盡可能多地查閱材料,帶著問題聽課。有的教師通過提前一天提交預習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監督,也是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傳統課堂有教師語言、表情、眼神等方面的提醒,有同學的監督,注意力相對容易集中;線上教學則需要學生盡可能地集中注意力,對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考驗。為此,教師不斷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采用語音互動、鼓勵留言等措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3.與時俱進,強化學生信息意識
(1)有效獲取、鑒別信息
首先,選用平臺。學習內容只有通過物質載體才能對學生發揮作用,好的平臺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線教學的平臺很多,學校經過認真分析、比較后,選取了比較適合本校教學實際的“釘釘”平臺,并且在教研室和電教中心的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讓全校師生學會使用這個平臺。這一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呈現方式,也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后臺能夠自動統計聽課時長,督促學生按時聽課;早讀打卡、作業打卡功能起到督促學生學習的作用;所有學生都能方便快捷地看到群內優秀作業展示,除了有利于訂正作業,還能明確找到與優秀同學的差距,這一點是傳統作業比較難做到的。
其次,轉變師生觀念。這段時期在線教學的經歷,使全體師生的思想觀念都受到沖擊,深刻明白要與時俱進,提高網絡素養。對教師而言,一是要接受新鮮事物,熟練運用在線教學平臺。從課件制作到視頻會議,再到線上集體教研,教師要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緊跟時代步伐。二是進一步提升個人素養。有學生開玩笑地說:“不但是我在聽老師講課,我們全家,甚至我們全村都陪著我看老師的直播課?!睆拿鎸钌膶W生到面對冷冰冰的攝像頭,從“一次性講授”到可以重復翻看過程,從只面對學生到面對公開的環境,教師的知識講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儀表舉止等都成為審視的對象,教師需要轉變思想,全方位提升個人素養,做個“全能”教師。對學生而言,學生也需要明白,“學習”并不是只能發生在校園這一固定場所的行為,“課堂”也不是特指固定的空間,“在線課堂”同樣需要嚴肅認真對待。學生應該端正心態,認真聽講并積極參與在線學習,如果只是當個“看客”,指望開學后教師再講一遍,那學習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同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要能夠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且在技術的支持下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個人發展。有些學生用圖文結合的“美篇”進行作業展示、制作配以文字注釋的聲情并茂的小視頻,這些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假期生活。
(2)遵守網絡道德
有教師反映,第一次上直播課時竟然收獲了5萬多個“贊”。真的是教師的教學效果非常好嗎?也可能是學生不認真聽講,做了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有時,學生會很“積極地”回答問題,教師已經講解下一道題了,學生還停留在對上一題的留言討論中,甚至還有的學生會直接發一些游戲的鏈接、無關課堂的話題,影響了在線教學秩序。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遵守網絡道德呢?
首先,外在規則的約束。教師要對在線教學時的課堂紀律做一定要求。比如,最直接的方式是取消“點贊”功能,讓學生更專注;提醒在群里發布無關課堂信息的學生,必要時可以實行扣分制度,扣分較多者可以開學后進行適當懲罰。在線教學期間提交電子作業,出現了“盜圖”的作弊現象,教師除了嚴把作業質量關外,也可以關閉學生私聊功能,減少學生私下進行無關的信息交流。
其次,內在道德的制約。規則要內化于心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教師可以采取主題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可以采用一對一溝通交流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當然,也需要適當讓學生了解教師進行在線教學的辛苦,從而引導學生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有人說,全國大規模的在線教學,預示著教育4.0正在敲開時代的大門,是未來教育的一場預演和彩排。很高興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這場在線教學的“大考”中我們有了良好的開端(調查顯示,學生對在線學習滿意度達80.15%)?!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繼續探索,砥礪前行。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