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會對日常教學產生消極影響,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教師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并克服職業(yè)倦怠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結合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相關理論研究,探討問題解決路徑,對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教師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班杜拉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包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效能感。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預測自己的教學在何種程度上對學生學習產生影響;個人效能感是教師對于自身所具有的教學和科研能力的主觀判斷和認知,是教師對于自身具有影響學生學習的技巧與能力的信念[1]。教師自我效能感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①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含義包含認知和情感兩方面,也就是說教師效能感對認知和情感都有一定作用;②教師自我效能感是一種信念,它決定教師是否有信心去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③教師自我效能感是一種能力,這體現在教師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讓學生更加喜愛學習,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④教師自我效能感是一種感受,這表現在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是否滿意[2]11。
在教學管理與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自我效能主要包含三個維度。①教師能力素質維度。教師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師對自己教學效果的評價會影響教師教學方式的選擇。②教師信念信心維度。這體現在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問題后是否有積極的態(tài)度、有能力、有信心解決問題。③教師視野廣度維度。教師通過對自我進行評價,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學習了更多的理論知識,這可以幫助教師以寬廣的視野更加積極主動地解決教學問題[2]13。
二、教師職業(yè)倦怠
教師職業(yè)倦怠是教師由于在工作中壓力過大所產生的疲憊、情緒低落、無力狀態(tài),會對教師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不良影響。職業(yè)倦怠不利于教師進行正常工作,它會給教師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情緒低落。表現為對待工作沒有激情,心情沮喪等狀態(tài)。這是職業(yè)倦怠的核心,是最明顯的表現形式。第二,去人格化。表現為不積極進取,消極對待工作,應付交差,甚至想要調職等。第三,低個人成就感。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認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無趣乏味且浪費時間。
三、研究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師職業(yè)倦怠關系的意義
結合教師職業(yè)倦怠與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理論研究,展開二者關系的探討,對教師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教師對于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判斷無疑會影響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職業(yè)倦怠之間的關系體現在三個方面[2]12。
(1)教師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方式的選擇。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會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
(2)教師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的思維方式。自我效能感強的教師在遇到問題時不會輕言放棄,而是會利用自己的經驗更加積極地解決問題;而自我效能感較差的教師會比較消極,可能采取逃避的方式來應對問題。
(3)教師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的情感反應模式。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難題時,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會將其歸因為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如家長不配合、學生不聽話、工作難度大等方面。但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則相反,這些教師更傾向于反思自我,從自身找問題并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把握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教師職業(yè)倦怠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可以幫助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領導層對癥下藥,有效干預,減輕低自我效能感對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幫助教師更好地從事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發(fā)展;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道德責任感,從而減輕職業(yè)倦怠感。
四、增強教師自我效能的建議
1.建立對教師的全方位支持體系
應該建立、健全教師薪資福利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適當提高教師收入,改善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體現對教師職業(yè)的尊重,這也是教師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同時,社會應給予教師勞動準確的職業(yè)定位與合理的期望,不應給教師隨意“扣帽子”,不應給教師增加額外的社會壓力。
2.改善學校的管理體制和組織制度
學校應幫助教師制定科學的職業(yè)規(guī)劃,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發(fā)展[3];通過科學的管理制度調動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3.學校應對教師做出合理的評價
在嚴格管理教師隊伍的同時,學校也應時常鼓勵教師的發(fā)展,建立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此外,學校應重點關注教師的實際需要,并在教師管理的過程中適時對教師的工作內容等方面進行調節(jié),這有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更能體現對教師職業(yè)的尊重。
4.教師應提高自我認知和修養(yǎng),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日常教學工作中
改善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問題,關鍵還是在于教師自身。首先,教師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知,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其次,教師應正確認識教師這一職業(yè),只有心中充滿對教師行業(yè)的尊敬和熱愛才能真正調動自身工作的積極性,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教師應時刻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日常的教學工作,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確定適當可行的教學目標,不斷反思改進教學,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更好學習和教師更好成長的環(huán)境,努力改善工作壓力、職業(yè)倦怠等問題。
教師作為一種復雜而特殊的職業(yè)身份,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促進教師的健康發(fā)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現代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師自身都要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與覺察,讓教師的職業(yè)生命走上追求完滿、幸福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王敏.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和職業(yè)倦怠的關系[J].現代交際,2017(6):128.
[2] 趙薇.基于自我效能的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yè)倦怠研究[D].秦皇島:燕山大學,2012.
[3] 楊啟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道德建設—教師生涯發(fā)展階段的視角[J].中國德育,2009(1):13-18+22.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八十九中學)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