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的民宿建筑中廣泛結合了傳統建筑要素,從布局、景觀等方面實現融合,而在傳統文化跟當代設計理念的相互碰撞下,民宿建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格,并且,通過精妙的結合能夠讓民宿設計的多樣性不斷提升。另外,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傳統建筑要素的傳承跟發展,使得其文化、藝術可以憑借民宿跟旅游產業的媒介綻放全新的光彩。
【關鍵詞】民宿建筑;傳統建筑元素;應用
1、民宿的發展現狀
根據2019年的信息顯示,Trustdata正式對外披露了《2019年國內線上民宿產業發展分析報告》,其中明確提到,參考2016年~2019年的市場情況,由于旅游消費規模的增長以及需求的影響,當前民宿在線上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張。尤其是在2018年,國內線上民宿的房源總量接近107萬,業主總計人數規模超過32萬人次,在簡單評估下,平均每位業主就要運營3.3個房源,這一數據跟2016年對比之下有了顯著的提升,人均增長1.3個房源。
2、民宿建筑中的傳統建筑元素
2.1石
石材的質感一般可以彰顯極其厚重的特點,其關鍵在于這類材質本身就有原始的屬性,可以充分體現出主體建筑的歷史感,還能夠夾雜鄉土風情等別具一格的地域特征,基于此,引起了民宿設計領域的高度重視。
普遍來看,石材通常是天然產生,具有與眾不同的自然機理,但是,各類原料之間仍有各自的辯識度。有一定比例的材料,在紋理上顯得相對粗曠,還有一部分則相對溫和,這足以證實其多樣性,同樣也能夠體現原生石材從始至終就獨有的藝術風格。從觀賞的角度而言,由于這類材質的機理更為多元化;不管是花蟲鳥獸還是風景,都可以引起一定的聯想,紋路上也符合蒙太奇式的藝術特點,僅在切身體會下方能有所領會,其與生俱來的藝術感,讓全球范圍內的藝術工作者尤為重視,憑借其帶來的靈感實施創作,豐富自己的作品內涵。
2.2木
木材的肌理同樣為天然產生,其內部涉及到生長輪、木射線等多種結構,而最關鍵的則是生長輪,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展開切割,皆可以形成相互獨立甚至平行的直線圖案。通常而言,木材從橫切面的視角上能夠表現為同心圓的紋理,而基于縱切面來看,主要為平行條紋,如果在斜面進行切割,則能發現拋物線的紋路。
在民宿設計領域來看,木材的使用十分普遍,其能夠在結構支撐上得到有效的運用,同樣在裝飾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權威建筑師王澍在其設計中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材料的優勢,借助一定比例的木材,結合跟石材的對比,并綜合理由木格柵等元素,讓建筑能夠體現出一定的歷史感以及文化感。
2.3磚、瓦
磚、瓦基本都把土壤當成核心的原料實施加工,由此蘊含了厚重的質感,不過也體現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傳統建筑的層面而言,兩者的作用跟審美都缺乏多樣性,但是考慮到當前的審美觀念,兩類要素的運用還是相對普遍,經常能夠在墻面和鋪地等工序中得到有效利用,且其中的重點在于如何體現歷史文化以及鄉土氣息。與城市環境截然不同的是,考慮到自然以及質樸的要求,傳統建筑材質必須要滿足一定的文化底蘊,并從中表現出穩重的質感,從鄉村的民宿設計中體現其重要意義,這也說明鄉村民宿設計環節具有對于意境的追求。
基于現代的民宿設計而言,瓦的使用渠道更為豐富,經常能夠從墻體和地面上尋找到相關元素。尤其是莫干山等大量民宿的設計環節,都把瓦片當成墻體的一類裝飾原料,塑造了建筑與眾不同的文化氣息,提高了建筑的審美價值。另外,開心麻花的總部也充分利用了這一材料,并將其納入裝飾環節,在組合拼接的手段下,構建了別具一格的形象。
3、傳統建筑元素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
3.1建筑的外立面設計
在針對民宿展開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外立面必須要適當的采取自然原料,尤其是廣泛借助竹子以及木材等原料的優勢,發揮起裝飾作用,讓建筑可以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特征。針對福建區域的民宿進行研究后,能夠發現借助傳統民居改造的民宿,在風格上更為多元化,在改造環節,把傳統的屋頂實施重建. 以一定的坡度打造后,以小青瓦進行組合,這明顯提高了建筑的立體感,且能夠和山體形成照應,實現了多元化的室內天花??紤]到充分彰顯建筑的鄉土風情,在外墻的建設中,主要以當地獨有的黃黏土作為原料,這有利于保障建筑結構的穩定性,也實現了建筑物在厚重感上的要求。改造前的建筑在材質使用上過于復雜,而在改建過程中,廣泛利用了當地獨特的毛竹欄板,提升了整體的審美效果,彰顯其中的鄉土風情。
3.2室內改造設計
另一方面,民宿建筑之前形成的部分構件也能夠當成關鍵的裝飾要素,普遍的方式是把之前建筑的結構跟屋頂等區域做出一定的調整,使之展示在室內空間里,但需要強調的是應該和外立面保持相互統一的風格,這一系列設計方法充分彰顯的民宿跟酒店的差異性,民宿不會過度要求奢華感,但必須要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從當前情況來看,民宿設計尚未由于傳統住宅過于老舊而實施規模性的改造,反而把大量的木梁或者夯土面進行保留,讓游客能夠直觀的發現這一元素,但一般設計師會精妙的借助石膏板墻來構造另一層空間,在原木頂的基礎上,充分達到新增管線等大量的建筑需求,這就實現了建筑改造跟保留其文化底蘊的多重目的。
參考文獻:
[1]汪謙.非傳統鄉村民居改造型民宿建筑設計方法探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6.
[2]田鈞伊.傳統民居的民宿改造與設計研究[J].設計,2017(10):152-153.
[3]陳宣辰,馮信群.基于漁村文化建設視角下的民宿改造設計[J].設計,2018(09):158-160.
[4]趙英哲,楊子江.淺論中國古代建筑中蘊涵的哲學思想[J].中國西部科技,2018(11):96-10
[5]王潔明.淺談如何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傳承中國傳統建筑文化[J].科技資訊,2015(11):36-40
作者簡介:
田斌(1972年—),男,籍貫:重慶,職稱:高級建筑工程師、高級城市規劃師、高級環保工程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園林景觀、房屋建筑及市政公用,工作單位:中設工程咨詢(重慶)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副總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