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非凡
【摘要】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辦法中最常見的信用證這一方式,其在對外經濟貿易中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國際貿易的復雜程度較高,信用制度具有單證相符的特性,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信用證經常出現欺詐現象。本文對信用證欺詐做出簡要闡述,并對國際貿易實務中應怎樣對之加以應對做出了相應的研究。
【關鍵詞】國際信用證制度? 欺詐防范? 救濟
一、信用證欺詐的成因
信用證欺詐這一活動會有為數眾多的原因,其一方面有各種人為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信用證自身存在的相應因素;既存在客觀原因,又存在主觀原因。就整體情況而言,主要包括:
信用證制度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在使用信用證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一般遵循的原則是相符原則和獨立抽象的原則,其中后者在操作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欺詐行為。所謂“獨立抽象性”,指的是基礎合同和信用證二者互不相關。就法律層面而言,盡管信用證的開立雖的買賣合同這一基礎之上衍生而成,但其在開出之后就不再和買賣合同存在關系——成為了獨立的“信用證交易”。
人為因素。其主要表現包括:首先是暴利驅使為數眾多的投機商開展各種信用證欺詐;其二,以目前的制度管理現狀分析能夠發現,銀行付款憑證單據的格式并不統一,很多銀行使用自己獨立的單據形式,這種現象使得單據偽造更加容易。
二、信用證欺詐的防范
(一)開證申請人的防范
(1)謹慎的選擇交易對象。使用信用證制度完成國際貿易交易支付的時候,因為會介入銀行信用,也就是銀行在賣方提交的單據合規的條件下付款,從而保證賣方收貨要求。然而買方的“提供合規貨物”要求卻并未通過信用證獲得解決,而信用證交易則與此問題基本無關。賣方便會獲得一系列“作弊”機會。從買家的角度分析,交易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買家應當謹慎的選擇交易對象,將對方的資料和有關信息統一整理,做到調查周密。面對具有不良交易的對象應當拒絕交易或換成別的支付辦法以避免信用證欺詐。
(2)遴選貿易術語維護自己對保險公司、銀行等組織的選擇權。從貿易進口商的角度分析,通過FOB價格術語能夠維護自己在貿易中的合法權益,從而有效地杜絕賣方欺詐行為。
(3)對單據和信用證的相關規定要明確。作為進口商,應按照具體合同要求對諸多文件提出要求,從而防止出口商“鉆空子”,以此來有效地減免損失。
(二)受益人的防范
(1)制定信用管理規定的時候應當保持高度警惕。目前很多國際貿易中出現過軟條款欺詐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根據信用證條款制定的漏洞實施欺詐活動,從制定的條款中選擇能夠非法操作的部分,并通過一系列的欺詐行為實施詐騙,對國際貿易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在制定信用證條款的過程中應當保持高度的警惕,對每一條款中的內容認真審核,防止出現條款漏洞的行為。
(2)對待單據和信用證應當嚴格審核。軟條款欺詐的行為有時候還可以通過單據審核過程實施欺詐活動。因此在國際貿易過程中面對單據的審核和信用證的審核應當引起商家的高度重視,對待單據要嚴格審核,確保單據和單證相符,避免因為單據問題出現拒付現象。
(三)銀行的防范
(1)信用證的制定者是銀行,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銀行應當主動承擔起金融中介的責任,明確自身的義務,確保每一位顧客的服務到位。特別是銀行的開證行更應當重視信用證中的風險管理。一般信用證審批之后,則應通過密押、核對簽字之類辦法以保證真實無疑。在受益人不了解審證辦法時,銀行方面應對其中問題加以查詢、澄清,防止出現“軟條款”。
(2)信用證業務辦理活動中,一方面要對相應政策加以嚴格執行,另一方面又要加強審核開證活動,提升調查客戶資信方面活動。具體實施時則應借助于“客戶開證檔案”的建立來對其先前情況加以認真統計,也可以借助于自身分支網點、機構和其信息系統獲取掌握企業資信情況。
(3)應在國際業務網絡擴大的過程中還要有效地保持警惕以遴選資信良好銀行伙伴。其“信用證付款”活動在于借助于銀行國際業務網來開展,銀行自身信譽和行間合作關系良好的狀態,必然會對及時傳遞信息提供便利,從而打擊各種信用證欺詐。
三、信用證欺詐的救濟
(一)向法院申請凍結信用證
一系列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中都具有賣方通過信用證實施欺詐活動期間相關法院能夠對信用證設計操作的資金實施凍結和禁止,依據國家和地方法律,法院有權處理憑信用證實施欺詐行為的賣方。這就說明買方一旦發現交易存在問題可以申請停止對外支付,同時銀行也不需要對外支付。但是實際的操作確實困難重重,法院的禁止令并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這是因為在買賣雙方博弈的過程中賣方也能夠通過法院控告買方違約。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法院還要防止濫出禁令的狀況,如果因為貿易雙方因為信用證問題造成了資金凍結,這對銀行同樣會造成嚴重的信譽損失。對于發生信用證問題的中國銀行在國外銀行的保兌項目中很難獲得保兌資格。
(二)起訴承運人和賣方
假設貿易的買家能夠出具明確證明賣家聯系承運方實施欺詐行為的證據,那么買家不僅能夠申請法院的禁止令,同時還能夠通過法院的途徑對承運方的船舶實施扣押,以迫使承運方撤回同賣家聯合的欺詐行為。根據這類案件的慣例分析,承運方如果已經接受了托運方的任務之后違反了合約,那么一切損失將會由承運方承擔。對于這類案件的處理中,雖然買方難以獲得充分證據,但其中“貓膩”還是可以在航海日志中查出。
(三)通知付款銀行,希望銀行拒付
在買方開具信用證后,如果發現交易存在欺詐行為可以首先向銀行申請,并要求銀行暫停付款。根據獨立抽象的原則,銀行不需要審查單據。然而,完全墨守其中的“信用證獨立抽象性原則”又會和誠實信用、公平合理等原則南轅北轍。在此背景下,很多國家申請了信用欺詐例外原則,期望通過這一原則對信用證制度加以彌補。而“信用證欺詐例外”這一原則,指的則是在提交單據方面存在受益人欺詐方面問題,開證行則有權鑒于此而拒絕支付。
參考文獻:
[1]尤前前.國際貿易結算實務中信用證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16):84-85.
[2]熊翀,陳茁.國際工程實踐中信用證重點條款審查及其風險[J].項目管理技術,2019,17(1):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