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馮 陳曉涵
【摘要】伴隨著金融發展水平的大幅提高,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逐漸受到重視。本文通過建立包括金屬進步與技術進步交互項與否的多元回歸模型分析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無論是否建立交互性,金融發展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為促進金融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金融發展? 技術進步? 交互項? 經濟增長
一、引言
(一)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金融業和技術水平都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自2010年起,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就已經趕超日本,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金融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穩步發展,各種金融機構、金融交易場所、金融衍生品等相關產品層出不窮,金融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前景更是可圈可點。技術創新可以通過資源配置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金融發展作為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一直備受關注。2014年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創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據顯示技術市場的成交額同比增長75%。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就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二)研究現狀
Schumpeter最早就金融發展、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問題進行研究。技術創新作為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之一,通過“創造性的破壞”傳統經濟運行的循環模式,從內部改變經濟運行的方式,使經濟呈現上升的發展趨勢。談儒勇分別從金融中介體發展和股票市場發展來考慮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張元萍通過三維動態模型論證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良性的雙向互動關系。張耿慶通過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發現技術進步是經濟增長的動因。諸多學者分別考慮金融創新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本文通過經典的多元回歸模型,考察金融發展會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以技術創新作為交互項,研究金融發展對于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
二、實證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依據國家統計局2002-2014的相關時間序列數據,在宏觀國民收入公式的基礎上,考慮金融發展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建立模型如下:
lnGDPt=α0+α1lnFIRt+α2lnCt+α3lnIt+α4lnIt+εt
lnGDPt=β0+β1lnFIRt+β2lnFIRt*lnPATt+β3lnCt+β4lnIt+
β5lnGt+β6lnTt+μt
經濟增長以GDP表示。FIR即金融相關比率,用于衡量金融發展水平,以國有銀行存貸款與GDP的商表示。C、G、I、T是控制變量,分別表示居民消費水平、政府購買、投資、進出口總額。PAT即專利申請授權數,用于衡量技術創新水平。第一個方程用來分析金融發展本身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第二個方程中添加了技術創新的交互項,綜合考慮各變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了消除異方差性,對方程中所有的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
(二)實證結果分析
對于方程1,其實證結果為:
lnPGDP=1.2852lnC+0.3062lnFIR+0.5832lnG+0.0042lnI+
0.0162lnT
(45.45)? ? (9.43)? ? ? (3.14)? ? (0.33)
(0.21)
可決系數R2=0.95,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優度較好,且FIR的系數通過了t檢驗,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各項指標也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影響。
對于方程2,其實證分析結果為:
lnPGDP=390+0.1891lnFIR+0.0793lnFIR*lnPAT+0.042lnT+0.0167lnG+1.2871lnC+0.0095lnI
當在模型中添加了交互項之后,其可決系數R2=0.96,模型的擬合優度有所改善,金融發展及以技術創新作為交互項的金融發展系數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各控制變量也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綜上,無論以技術進步作為交互項與否,金融發展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政策建議
(1)深化金融經濟體制改革。推動金融企業改革,優化公司結構,加強公司治理;推動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變更商業銀行發展模式,促進國有銀行更好發展;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加強治理金融體系薄弱環節,優化金融體系,從源頭優化金融體制。
(2)建立健全金融基礎設施。積極完善金融發展的基礎條件,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規范金融市場發展秩序,為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3)完善金融市場的監督體系。加強監管可以有效促進金融業的高效率發展,最終實現通過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談儒勇.內含中介成本的銀行生成模型—兼論對資本投資的意義[J].財經研究,2004(06):57-68.
[2]張元萍,劉澤東.金融發展與技術創新的良性互動:理論與實證[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2(02):67-73+92+143-144.
[3]張耿慶.我國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經濟縱橫,2007(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