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緬甸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加強中緬經貿合作,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結合中緬經貿合作的現狀,對其未來合作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議,希望能夠通過務實合作的方式,實現中國與緬甸的互利共贏。
【關鍵詞】“一帶一路”? 中國? 緬甸? 經貿合作
前言:緬甸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建設性的作用,其本身也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希望能夠從中受益。而從目前來看,緬甸本身經歷了政治民主化轉型以及經濟體制的改革,國內形勢的動蕩給雙邊合作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有關部門做好深入研究,進一步加強中緬經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一、中緬經貿合作的現狀
中國與緬甸在經濟發展階段以及資源稟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開展經濟合作不僅互補性強,而且前景十分廣闊。緬甸本身對于外部投資有著十分迫切的需求,也是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目標國之一,相關統計數據現實,截止2016年1月31日,中國對緬甸的投資金額累計達到227.813億美元,投資項目達到126個,占據了緬甸批準國外投資總額的38.31,%,穩居首位,而且投資合作領域包含了基礎工業、基礎設施、衛生、農業等。另外,中國在緬甸投資了幾個大型的戰略性合作項目,如中緬油氣管道、密松水電站、皎漂工業園等,雖然因為部分項目的建設危機,導致了中國對于緬甸投資熱度的消退,大型項目幾乎停滯,但是隨著最近幾年“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對于緬甸的投資也有所回升。2016年,緬甸投資委員會批準了廣東振戎能源有限公司的煉油廠項目,投資金額達到30億美元,于2019年正式投產后,日產量達到10萬桶,這也是民盟新政府批準的首個大型合作項目。
就目前來看,緬甸地區的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想要對國內越發突出的民生問題進行解決,政府需要積極引入國外資本和先進技術,推動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事實上,緬甸政府十分歡迎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農林、酒店、旅游等領域的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是未來投資的重點,“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基礎設施是優先領域,而交通運輸行業在其中發揮出了基礎和支撐的作用,能夠對緬甸高速公路與鐵路不完善的問題進行解決。另外,現階段緬甸繼續發展經濟,對民生狀況進行改善,這種情況下,農業成為了最歡迎外部投資的行業之一,緬甸地區具備相當豐富的農業資源,未開發土地眾多,潛力巨大,不過農業技術落后,農業人才欠缺,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在技術、經驗等方面有著相當明顯的優勢,通過農業合作,中緬兩國能夠實現優勢互補,由中國為緬甸提供先進的農機設備以及農業種植技術,培養高素質的農業人才,緬甸則能夠向中國出口糧食,幫助中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中緬經貿合作建議
(一)完善合作基礎
中緬兩國的經貿合作應該建立起互利及資源的基礎上,中國必須在充分了解緬甸國情的基礎上,確定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耙粠б宦贰苯ㄔO中,共商、共建和共享是基本原則,因此,在經貿合作環節,中國應該充分考慮雙方的利益,關注一些關鍵性問題,如緬甸地方和中央的關系、少數民族與緬族的關系、投資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將民營企業的作用切實發揮出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到港澳地區重新注冊,然后進入緬甸投資,這樣能夠有效降低敏感度。
(二)做好協調管理
中國與緬甸開展經貿合作的過程中,對于進入緬甸的中國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需要有關部門做好協調管理和統籌開發,保證投資的有序性。面對能源類投資受阻的問題,可以將投資更多的專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衛生等領域,中方應該與緬甸共同就企業的社會責任行為準則進行探討,整理出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制度的有效落實。例如,民盟新政府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借鑒,中方應該積極回應其訴求,開展相應的經驗援助,幫助緬甸更好的發展國民經濟。
(三)推動信息公開
中國企業在進入緬甸后,應該先與當地民眾進行溝通交流,做好信息公開,確保民眾能夠了解項目帶來的好處。同時,應該推動項目環境評估報告的順利落實,在可能的情況下,選擇當地民眾代表參與談判工作。企業應該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做好宣傳的同時,要求緬甸政府將項目信息公開,提升民眾對于項目投資的知曉度,贏得民眾的支持。
(四)關注民間力量
從國際經驗分析,想要切實做好中緬經貿合作,不能單純的依靠政府和企業,還應該關注民間力量,將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利用好其民間身份,借助靈活的方式和較強的專業性,直接面對普通民眾,將非政府組織的境外公益活動融入到援外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中國的國家形象,也可以強化綜合效益,保障投資安全。
(五)堅持互利共贏
中國企業在實施對外投資項目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當地民眾提供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逐步實現項目的本土化。同時,應該在公益事業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職責,關注和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努力改善企業形象,以“一帶一路”為前提,打造沿線國家的命運共同體。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應該加強與緬甸的經貿合作,尋求共同利益的匯合點,以務實合作來實現互利共贏。中方應該采取更加主動的外交政策和更加靈活的合作策略,對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推動中緬關系朝著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祁苑玲,趙穎新,邵宗源.“一帶一路”建設中產業跨境轉移的云南探索[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9,21(04):157-164,2.
[2]鄭昊慶.“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9.
[3]劉藝卓,劉洪伯.“一帶一路”背景下促進我國對東盟國家投資的策略[J].中國外資,2019,(07):88-90.
作者簡介:丹莎敏(1994-),女,民族:緬甸,籍貫:平達雅市,緬甸,工作單位:deputy staff officer,學歷:本科生,職稱: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