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娟
關鍵詞:社會組織;農村社區;社會治理;晉江市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089 — 03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當前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對照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纳鐣髁x新農村要求,“三農”領域還有不少硬任務。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晉江市解放思想、愛拼敢贏,在“晉江經驗”指引下,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的道路。當前,晉江正處于改革和轉型的新階段,農村社區治理的短板尤其凸顯?,F代治理理念認為,政府應在保障社會公共利益的同時,充分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以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晉江農村社區加強社會組織參與,助力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培育公民社會,構建“強社會”,是傳承弘揚續寫“晉江經驗”,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晉江按照“全市一城”的理念,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以創建“文明社區”“平安社區”“美麗鄉村(社區)”等活動為抓手,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服務社會化,從注冊登記、平臺提供、人才培育、扶持資金等多措并舉鼓勵扶持社會組織的發展。截至 2019年 8 月晉江市共登記注冊社會組織1252個,類型涵蓋精神文明、文化體育、社會服務等。社會組織作為一支社會力量在參與農村社區治理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基層黨組織核心引領力得到增強,基層便民服務中心運轉更加規范,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實現從無到有,為民眾提供了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率。晉江市先后被評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的示范區”、“福建省社會組織的建設創新區”。
1.發揮專業性優勢優化社會服務。在農村社區治理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讓專業的人干專業事,社會組織為農村社區不同需求的群體提供個性化、精準化、專業化的服務。如針對留守老人居多的村社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為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短期托養照顧服務,實現“老有所養”。針對晉江外來人口較多的村社區,面向流動兒童及家庭開展家庭生活教育意識提升、親子關系增進、社區安全家園建設服務等服務內容,滿足了群眾的需求,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
2.發揮公益性優勢助力文明新風。發揮社會組織的公益性,在農村社區倡導樹立弘揚文明新風。如發揮村老人協會的作用,從禁炮、喜事新辦、喪事簡辦、佛事省辦等推進村規民約的協商制定和執行監督,切實減輕村民隱性負擔。村級慈善協會對低保、五保、困難戶每季度、逢年過節發放油糧慰問,在農村營造了守望相助、鄰里相親的文明鄉風。另外,晉江部分鄉鎮靠海發展漁業、旅游業,海上義務救援隊的成立,在人員被困礁石、轎車陷入沙灘、漁船故障等提供救援,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彰顯了社會正能量。在社會組織的帶動下,部分農村社區的活動吸引了一批志愿者、義工參與,促進農村社區公益事業健康發展。
3.發揮群眾性優勢推進平安建設。發揮社會組織在政府與民眾間溝通橋梁,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作用,將民眾的利益訴求有效整合,進行理性表達,有助于化解矛盾,為農村社區平安建設貢獻力量。晉江市社會組織承接部分農村社區試點公益崗位和部分不涉及行政主體的村級事務外包。如農村“基層服務社會化12345”,社會組織工作人員擔任網格員,促進了“網格管理”到“網格服務”、“社區管理”到“社區服務”、“一員一職”到“一員多職”的轉型,改變了以往村民辦一項事務找一個人,辦多個事項找多個人的境遇,“一站式服務”提升了網格服務水平,提高了服務效率和服務效能。
盡管社會組織在參與農村社區治理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社會組織發展資金不足。目前大多數社會組織存在資金短缺的現象,社會資本資助、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力度還不夠。近年來福彩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方面投入200多萬(圖1),但主要在扶老助老、扶殘助殘、關愛兒童、困難群眾四個領域進行扶持。相對于廣州、深圳每年數億元的投入,相差甚遠。在購買服務主體的選擇上,缺乏規范的方式,購買服務的程序不是采用公開招標,趨向于選擇成熟度較高的社會組織,隨意性大。因此一些孵育初期的社會組織得到政府購買機會較少,缺少必要的辦公經費和辦公場所,發展動力不足。

2.社會組織自身管理不規范。大部分社會組織沒有建立完善的會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資金管理等制度。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晰,缺乏規劃,往往是誰購買服務誰,專業性和服務優勢沒有進一步的培育和挖掘。社工為了完成工作,無法拒絕這些與購買崗位不相符的其他行政事務,導致社會組織行政色彩太濃。對員工的激勵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目前晉江市社工薪酬待遇整體偏低,晉升空間不足,因此很難吸引到其他地區專業學生或社工來晉江工作,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比較少。2015年晉江市對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進行評定(圖2),目前全市僅有87家具備資質,在數量上僅占全市社會組織的8%左右。

3.專業服務能力不足。社工專業作為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沒有大量的畢業生源及從業者,晉江本土也沒有培養社工專業學生的大學。晉江市社會組織孵化園平臺建設還不成熟,無法形成系統的人才培育體系。目前晉江社會工作師持證人數達1046人,占泉州地區50%以上,但取得社工證的群體絕大部分是村務(社區)專職工作者,與社工機構的專職社工在工作性質、內容上有很大區別,專業化程度不夠高。中高級社工實務、督導和項目策劃等專業人才相對缺乏。已試點的一些社區中社工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很難勝任專業性社會服務。
4.社會組織獲得群眾“合法性”認同不足。社會組織的社會信任體系至今沒有建立,少數社會組織長期沒有組織活動,不開展公益活動,不能履行社會服務功能,導致社會信任不足。且由于部門日常監管“重登記、少管理”,長期缺位,對社會組織行動的偏差沒有辦法及時糾正,讓社會組織參與農村社區治理中不能有效的彌補政府供給的不足與缺陷等。加上大多數社會組織主體地位尚未確立,行政化色彩突出,忙于完成部門指派的各種行政和考核工作,更加深了社會民眾對社會組織代表政府的錯誤認識,削減了公民參與的積極性。
在鄉村振興與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晉江的農村社區確實迫切需要不斷優化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在合理、適度、科學保護的基礎上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村社區需求融合發展,以承接城市功能的外溢、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推進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就必須不斷提升社會組織“造血”功能,激發參與社會治理的發展潛力,不斷自我改革、自我超越,成為晉江推進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品質城市重要的專業力量。
1.優化社會組織的組織機構。發揮社會組織黨建核心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主動融入黨委政府的發展全局,制定社會組織發展規劃,以明晰的發展目標引領社會組織的發展。不斷優化社會組織結構,提高獨立發展的能力。同時要健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搭建清晰的組織架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如人事、財務、工作標準、內部監督等,細化績效考核體系,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程序、服務質量等,建成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程序規范的治理主體,防止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和公共能力偏失。
2.加強社會組織隊伍專業化建設。緊緊抓住人才是第一資本,加強社會組織內部管理人才、一線工作人員隊伍專業化建設。一方面要主動對接晉江市人才服務中心,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招聘專業性強、經驗豐富的、能力突出的社會工作人才和社會督導人才。發揮社工人才培訓基地、訂單式人才培訓機制的效用,加大對社會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再提升。另一方面在職業發展規劃和薪資待遇方面給予保障,多方面留住人才,全面增強社會組織工作力量。同時,也可以借鑒深圳做法,以專業社工為抓手,推動社工+義工雙工聯動機制的建設,廣泛吸納晉江農村社區社會精英和領袖參與社會服務。找準自身專業領域,發揮工匠精神,做精做專專業領域的服務。
3.不斷累積提升服務農村社區的資本。社會組織服務農村社區的資本就是社會組織能否獲得農村社區社會治理主體、民眾等各方的尊重、信任、支持,取得參與社會共治的“合法性”認同。不僅包括社會組織自身的人力資本、物質資本,也包括社會資本。因此社會組織應積極主動與政府、村居委會、群眾交流,加深對村情社意的了解,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善于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提高農村社會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注重對農村社區人口、法人、房屋等基礎信息和社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開發利用,更快捷、更廣泛、更高效、更精準地服務群眾,以獲得更多的支持與信任。
4.找準參與農村社區治理的切入點。社會組織參與晉江市農村社區要實現有效治理,可以針對晉江市農村社區不同發展特點,引入不同的服務項目和內容。從農村社區產業發展入手,提供人才培訓、技術指導、信息共享等適合需求的專業服務。如對紡織鞋服、食品產業比重較大的農村社區,可以發揮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的作用,給予政策宣傳引導、行業扶助、抱團發展。在部分農村社區的特色產業發展方面,可以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的作用,給予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幫助對接晉江市關于人才定向培育、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措施,如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人才反哺農村計劃等,為農村社區培育引進人才。也可構建符合村民需求的服務項目,為大學生就業、社會公眾殘疾人幫扶、失業人員就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為他們能力提升、再就業服務,持續助力鄉村發展。
從農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入手,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在社會公共服務的供給上充分尊重、傳承、涵養優秀傳統鄉村文化,獲得群眾的理解和參與。強化農村社區文體組織的交流、互動及其整合能力,與公益慈善、志愿服務活動有效對接,扶助幫困,關注農村社區兒童、老年人、婦女、社區矯正人員,提供農村社區幼兒早期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長、居家養老服務、康養理療修復、社區矯正人員思想教育等,努力實現村民群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借鑒臺灣社區營造的理念,幫助發掘農村社區歷史文化,整合農村社區資源,提高農村社區群眾參與度,增強家鄉歸屬感。
從推進農村社區治理力量提升入手。費孝通認為傳統的鄉村社會是鄉土社會,是熟人社會。發揮自身的優勢,帶動本土社會組織工作人員、社會義工,傳播社會服務理念,引導開展專業服務。引導農村社區社工機構、老年協會、宗族組織、志愿者隊伍等自治組織,根據自身的職能不同發揮作用,有效整合農村社區中的社會力量,成為農村社區的協商議事平臺,推進基層民眾廣泛參與到農村社區事務中來,改變過去對村里事漠不關心,到“村里的事大家共議”,理順關系、化解矛盾,促進農村社區居民自我治理?!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推動農村社區本土化的社會組織更好的嵌入社會公共事務,促進公民社會的建立,最終達到促進融合,一定程度上對提升農村社區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力量有長遠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57.
〔2〕李勇華.農村社區治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王名,劉國翰.公民社會與治理現代化〔J〕.開放時代,2014,(06):11-25.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