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摘要】持續經營是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可以良序且持續發展,在未來的經營過程中,不會走上破產清算之路。對于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往往會全面了解企業從過去到現在的經營情況和財務信息,來預估企業的未來發展狀況,以此決定是否投資。所以,在審計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越來越成為注冊會計師應該關注的重點。本文以2018年退市公司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其持續經營能力,從而對持續經營審計現存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持續性經營? 吉恩鎳業? 審計準則? 審計意見
一、引言
2017年,戶外品牌哥倫布第二次被行政處罰,在2016年6月28日,會計師事務就第一次對該公司2015年年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主要原因是董事長魏慶華快遞辭職信后失聯,因此會計師事務所不能確定哥倫布的持續經營能立,之后群龍無首的哥倫布內部經營混亂導致公司瓦解土崩。這兩家公司均被會計師事務所認為不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在2018年,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公司連續三年虧損,而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保留意見,均質疑其是否可以持續經營下去。實際上在我國現在的審計事務中,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審計尚不規范,還需要去研究。
二、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一)吉恩鎳業公司簡介
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鎳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00年12月27日集中優勢資產發起設立的。是從采礦到加工到化工的大型金屬礦產企業。2003年9月,吉恩鎳業成功上市,實現了大的飛躍,企業主要從事硫酸鎳等產品的生產、銷售。2018
(二)吉恩鎳業持續經營問題分析
吉恩鎳業2014-2017連續虧損四年,注冊會計師質疑其是否還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出具了以下審計意見:
1.2014年持續經營能力分析
2013年正常盈利8052萬元,2014年,虧損-53843萬元,2014年財務報告披露的主要原因是,“皇家礦業努納維克銅鎳礦項目包含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備需繼續健全,其次控股子公司新鄉吉恩進行了技術升級,影響了產品的產量”。同時報告,2013年向銀行貸款籌劃了皇家礦業努納維克銅鎳礦項目,項目建設完備成為固定資產,貸款利息費用化,大幅增加了公司財務費用;以及公司2013年對計提了存貨、固定資產等減值準備,產生虧損。減值準備的大量計提,使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從2013年的4449.11萬元激增到2.89億元,增幅549.45%。營業成本增加到28.66億元,增幅高達53.28%,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同比增420.17%、43.74%和87.78%。
2.2015年持續經營能力分析
從2015年財務報表中可知,該公司繼續虧損,虧損額為-286952萬元,虧損幅度比上一年增加433%,財務報告披露虧損原因為:2015有色金屬市場整體形勢低迷,產品的市場價格加速下跌,因此公司的存貨、廠房、機器設備均出現了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情況,發生減值。公司對出現減值跡象的部分資產共計提了15.50億元減值準備。巨額減值準備的計提直接反映在公司2015年財務報表中為資產減值損失本期增加15.50億元,從而體現為公司2015合并財務報表中凈虧損高達12.28億元。
3.2016年持續經營能力分析
在2016年的財務報告中,虧損-455041萬元,財務報表披露虧損原因:2016年,全球金屬礦產行業進入了經濟周期的復蘇階段,有色金屬的市場價格在降到了低點之后隨著經濟的復蘇,價格出現了上升的趨勢。在第一季度跌到了最低第二季度價格階段性上升,相比之前呈良好回升態勢。2016年LME三月期鎳均價同比下跌19%。因為2014-2016三年連續虧損,上交所做出了本公司暫停上市的決定。
4.2017年持續經營能力分析
2017年,財務報表披露:鎳行業產品價格2017年全年在低價中反復,公司主營業務持續惡化;公司資金流不暢,未償還貸款金額龐大,同時,整體市場行情低迷,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不佳,公司對存貨、廠房等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依據結果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2,363,360,489.16 元,與上年同比增加虧損 8.11% ,公司連續四年巨額虧損,上交所做出公司退市的決定。
以上對吉恩鎳業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分析后,發現導致公司退市并不是內部財務舞弊和違法披露等發生,而是因為表面上,公司海外資產的高占比、高投入、高舉債,與遲遲未能貢獻利潤并不匹配,企業對往年的虧損掉以輕心,巨額募資,進行海外擴展,高估了自身的持續經營能力,使得公司走上了退市的末路。
三、持續性經營審計現存的缺陷
(一)審計報告中披露的持續經營信息不詳細。
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審計意見是讓利益相關者安心的良藥,所以披露了持續經營審計信息會給企業帶來無法預測的影響,為了公司的發展,被審計單位都希望能將企業良好持續經營能力的信息披露給投資和和債權人,因此可能會給會計師事務所施加解聘壓力,所以注冊會計師在企業壓力之下會有選擇性的披露影響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部分重大疑慮事項,而且不會具體的量化重大疑慮事項的后果。
(二)不同審計意見類型的持續經營信息差異不明顯。
最近幾年注冊會計師發布的審計報告中出具的非標意見中,持續經營能力受到懷疑但已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的公司所獲得的審計意見類型中,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最為常見,而無法表示審計意見屈指可數。將注冊會計師給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的兩類公司進行比較,發現關于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事項以及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披露方面,這兩類公司在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吉恩鎳業在2014-2016年的持續經營能力均受到質疑,但是2014,2017年出具的審計意見分別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和無法表示意見,披露出的企業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沒有明顯差異,可見不同類型審計意見披露出的企業持續經營能力信息并不存在明顯差異,會計使用者并不能根據審計意見進行正確的決策。
四、解決持續經營審計現存缺陷的措施
(一)完善審計準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審計準則應該采用具體的數字指標來明確的判斷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事項;二是對于持續經營能力信息的披露應該進行嚴格的規定,在披露信息時應該詳細,全面。
(二)對違規披露的注冊會計師的加大懲處力度
如果注冊會計師迫于被審計單位壓力而沒有站在客觀公正立場上披露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相關信息,則應該執行相應的制度來進行懲處。
五、結論
通過對吉恩鎳業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1)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持續經營假設是所有內外部經濟活動良序進行的基礎,只有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強,公司才能長盛不衰的運營,為管理者、員工,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多的利益。
(2)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來,持續經營能力評估的困難程度不容小覷,由于審計準則還在完善中,因此如何對持續經營的重大疑慮事項進行量化也難度很大,隨著審計準則的不斷修改與規范,可以減少審計主觀性,提高持續經營審計的可操作性。
(3)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嚴格遵循相應審計準則,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客觀全面評價持續經營能力,將有助于審計報告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秦榮生.對注冊會計師關注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若干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8):21-23+2-3
[2]蔡春,楊麟,陳曉媛,陳鈺泓.上市公司審計意見類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05(1):95-102
[3]劉愛琴. 新審計準則的審計模式基礎[J].審計月刊, 2006(4):6-7
[4]張曉嵐,張文杰,張超,何莉娜.“重大疑慮事項”為審計判斷 證據的差異性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4號———持續經營》實施效果預測[J].當代經濟科學,2006(4):96-104+127
[5]張曉嵐,宋貴芳.審計師對持續經營審計判斷質量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6(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