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的速度不斷加快,城市的屬性也在不斷變化。從資源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城市的工業廢棄地需要進行改造并加以利用。本文以長沙火車頭公園改造工程為例,將工業廢棄地改造為城市中的懷舊人文景觀,對工業鐵路中消失的記憶景觀進行重建,通過生態策略和景觀策略來實現工業廢棄地的改造。
【關鍵詞】工業廢棄地;景觀重塑;生態恢復
1、引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資源,造成了環境破壞。而工業廢棄地的生態改造思想開始被引入到景觀設計中。進入21世紀后,城市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土地資源得到迅速利用,城市發展模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城市化過程中也產生了包括廢棄工業用地在內的一些不活躍空間,面臨著改造建設的問題。
2、長沙火車頭公園的工業遺留背景和現狀
長沙火車頭公園是2010年原長沙南站舊址改建成的城市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長沙南站最初建于1934年,是當時火車出入長沙必須經過的一處站點,南站在最初建立時只有兩股鐵路道,后來才擴建為三股到發線和五股貨物運輸線,五股專用線,同時建立了大型的貨物倉庫一座,兩棚六座,南站與湘江僅僅相鄰,同時與水運碼頭銜接,以便運轉水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大大促進了湖南的民生發展。
2.1 區位與概況
基地位于長沙市中心城區,位于湘江中路與殷家沖路交匯處。是南湖片區重要的公共綠地組成部分,殷家沖路以南兩個相連地塊現狀總體情況良好,場地中間為下沉式草地活動空間,由于地勢較低導致視線受到影響。場地靠近湘江中路和殷家沖路部分為綠化種植,現狀植被狀況良好,但過于密實;臨湘江中路的綠化中有一鐵軌南北方向貫穿基地。場地東邊現存幾節舊火車車廂及鐵軌;場地南邊前坪為一硬質鋪裝廣場,后坪為原倉庫拆除舊址,是原火車貨運站臺。
2.2周邊環境
火車頭公園西接湘江中路,北臨殷家沖路。周邊以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為主。從城市功能角度看,周邊配套設施較為齊全,由于城市功能豐富多樣,也是城市功能組團中重要的綠地公園組成部分。
公園緊鄰城區最大水系湘江,與湘江遙相呼應。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地北側是近鄰規劃商業片區和湖南革命陵園上善園。東邊是形成洛克籃球公園和漫步江灣小區,具有濃重的生活氣息和年輕活力的功能空間。洛克籃球公園在南郊公園北邊,塑膠場帶棚,位置比較偏,但人氣很旺。南側有才長沙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和南郊公園。
2.3現狀
(1)長沙火車頭公園建設初期雖然對具有歷史特征的火車頭及車廂進行了保留,但是設計中將其使用圍擋保護,單純的作為展示用途,缺失了公眾參與性和對其歷史價值的傳承。
(2)公園后期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導致場地內的設施遭到破壞,甚至連火車車廂等遭到嚴重損壞。車廂變成了垃圾場等廢棄場地,不僅是對場所精神的破壞,也可能成為安全隱患地。
(3)公園設計中保留了原有的部分鐵軌,但僅僅只是保留,沒有合理的再利用,使其與現代的景觀空間功能相結合。
(4)原歷史的站臺被拆除,失去了歷史文化的元素,非常可惜,但也無力挽回。
3、長沙火車頭公園的景觀重塑與生態恢復
3. 1 景觀策略
進入21世紀,城市工業遺產作為一種集體記憶媒介,具有思想性、時代性和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原有的鐵路線路的基礎上,建造一個3米寬、4米高的綠色走廊內,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并在其中布置成“點”狀的象征舊時工業的各種雕塑或文化墻,以這些元素為不同大小的節點作為原型,使用“走廊”連接節點,形成一個“線”空間,為居民建造了一個重返舊時代的游樂場。
3. 2 生態策略
工業生產留下的重金屬是限制土壤的重要因素,它抑制植物生長,破壞植被。工業廢棄物的生態修復目標是確保地表土壤、基質改良、植物修復等植被覆蓋和土壤擴大的穩定,增加生物多樣性,營造良好的生境??梢酝ㄟ^蚯蚓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培育蚯蚓,改變土壤的性質。當地主要原生植物為楓樹、杉樹等溫帶植物,采用樣地觀測的方法確定育苗速度,減少人工恢復植被的植被種間競爭。在覆土上,種植綠化植物。植被覆蓋僅僅是第一步,我們需要重新構建整個公園的生態環境,保障生態環境中的微生物平衡,在植被生長茂密之后,自然會吸引昆蟲等生物,還原最初的生態環境。
結語:
每一座城市的歷史都截然不同。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城市中工業廢棄地并保護及其周遭的自然環境,我們需要對這些地區進行景觀重塑與生態恢復,使之適應現代化城市的現代化建設。設計師可以根據工業廢棄地的特點、城市的相關特色以及當地自然環境,更新設計理念,做好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彧,曹磊.重塑工業廢棄地集體記憶景觀設計研究——以天津鋼鐵中板廠為例[J].建筑節能,2017(9).
[2]高坤,藺莎,孫雯, et al.基于生態技術美學視角的礦區生態修復探索——以白云鄂博礦山公園為例[J].風景園林,2017,000(008):66-69.
[3]孟璠磊.材料再循環視角下的后工業景觀重塑——澳大利亞岬角公園啟示[J].動感(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2014(04):93-97.
[4]唐紅,郭汝.求解工業廢棄地景觀重塑的設計策略——以城市采石廢棄地為例[J].河南城4建學院學報,2014(1).
[5]蘇佳.后工業園區公共空間景觀重塑設計方法研究——以西安“大華·1935”為例[D].2015.
作者簡介:
符穎(1988.2-),女,碩士,主要從事風景園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