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美術是新聞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社會及新聞業的發展,新聞美術也普及到普通百姓家,成為人們生活中認知世界的一部分。新聞美術由于其受眾廣泛,具有強大的社會效應,而新聞美術又具備美術的基本特點及功能,在美育的傳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強新聞美術,對于提高民族美育修養及素質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新聞業? 新聞美術? 大眾美育? 受眾群體
一、新聞美術的特點
新聞美術是伴隨新聞業發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一種美術形式,對于新聞的真實有效性及新聞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宣傳等作用。新聞美術是新聞與美術的結合體,具備新聞及美術的基本特點,并將之融二合一。廣義的新聞美術包含新聞上發表的畫家介紹、作品刊登及欣賞、以及為增進新聞的可讀可視性所進行的契合新聞主體,并具有宣傳作用的各種美術畫種及形式。狹義上的新聞美術則是指具有新聞性的新聞漫畫、新聞速寫、對新聞標題、新聞文字內容,以及新聞圖片所進行的具有修飾性的設計等。
新聞美術具有新聞和美術的雙重強化優勢,新聞美術往往在文字新聞無法表達的情境中大顯身手,從五四之后,新聞美術被廣泛運用于新聞宣傳中,一度成為我國報業時尚,當時的《申報》就積極推崇新聞畫,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新中國成立至今,新聞美術在各個階段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世界各地對于新聞美術的重視也不亞于中國,日本《讀賣新聞》就曾以200萬日元設擂,吸引知名漫畫家為其撰稿。香港《文匯報》、《新報》、《明報》等報紙天天都有十余幅漫畫、速寫、連環畫等見諸報端,新聞美術的力量可見一斑。
伴隨社會經濟及科技發展,以及人們閱讀水平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和加強,國內各種媒體越來越感覺到新聞美術的重要性。新聞美術的形式也從過去較為單一的題圖、題花等形式發展到頗具視覺沖擊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社會性強,并融知識性、趣味性、新聞性、審美性于一體的新聞美術門類。它的作用也由過去僅為點綴版面、裝飾文章文字及圖片而變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發展,體現人類文化心理活動,展現時代審美的藝術表現手段。由于其越來越具有獨立審美性等特點,深受大眾讀者的歡迎及喜愛。其作用也從之前的裝飾逐漸過渡到獨立的新聞宣傳,并對受眾群體從心理上產生出審美情趣的培養。
二、新聞美術的美育體現
(一)新聞美術具有美育的基本特征
新聞美術是美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美術的一些基本特性,其在繪畫性表現上有新聞速寫、新聞漫畫等形式,在美育內容上有構圖、排版、裝飾等審美性,在道德范疇上有傳達社會信息美及社會道德情感美的特點。
美育,亦稱審美教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潛移性、實踐性等特征,新聞美術作為美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具有這些基本的美育特征。它通過具體的形象和構圖,向人們傳遞一種美的享受,美育的內容不僅存在于美術的外在形象,自然美和社會美也是美育的內容,新聞美術除了具有藝術所具備的美育特征,還具有傳達自然美、社會美的作用,新聞美術由于其新聞特性,必然要涉及社會或自然存在的事實,因此,新聞美術在傳達外在形式美的同時也傳達了社會存在的內在美,這正是大眾美育的價值所在。
(二)新聞美術具有廣大的受眾群體
作為媒體無處不在的當代社會,新聞幾乎伴隨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電視、報紙、網絡、手機等各種媒介,無時不刻地將發生在身邊及世界的各種新聞信息傳達到千家萬戶,并對人們的日常行為產生一定的心理及行為影響。新聞美術的表現形式大多為速寫、漫畫、連環畫等形式,具有可視性、趣味性等特點,不同于精英的藝術欣賞,它的普及不需要受眾群體具有很高的藝術素養,從白領階層到藍領階層,甚至到不具有文化基礎的群體都可以接受新聞美術帶來的各種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洗滌。新聞美術的這種特性更為大眾美育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途徑,更利于大眾美育的實施和深入。
三、新聞美術的美育傳播
伴隨新聞的時效性及強大性,新聞美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受眾群體也更為廣闊,新聞美術對大眾的美育作用也顯而易見,人們在關注新聞美術的知識性、裝飾性等方面的時候,還注意到新聞美術對于人們在美的產生及欣賞上有著更深層次的刺激與引導。人們通過新聞美術達到感官上的放松及享受,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從智力、道德等層面得以受惠,滿足了精神層次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審美素養。
由于當代美育趨于大眾化、生活化、社會化走向, 在原有的學校精英美育之外, 又出現了一種突破精英范疇的新的美育模式, 即大眾美育。大眾美育是一種以現代大眾傳媒為主要依托的、由大眾自發開展的自我教育的美育范式。大眾美育其實在社會發展之初就已存在,在精英美育出現之前,人們通過日常生活的勞動和社會交往得到美育的效果。如果說古時候的大眾美育屬于生存的物質需求,那么現代的大眾美育則是生產力高度發展后的精神層面的需求。
新聞美術在大眾美育的普及和教育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及意義。首先,新聞美術具有美術的基本特征,符合審美教育的基本條件,它可以向大眾提供審美、智力、創造力等方面的影響,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及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能力。其次,新聞美術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其受眾廣泛,涉及到社會的各個行業,更為有利于大眾美育的普及,對于增進全民審美素養,提高民族精神文化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美育內容和受眾群體都已具備,那么就需要有一個橋梁,將兩者疏通起來,達到利益最大化。這就需要新聞人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優秀的美術編輯為大眾選擇適合普通大眾接受的濃縮民族文化精華的審美源泉,他們就如辛勤的園丁,在事無巨細中將美育的甘露播灑大地。
目前,新聞美術還處于發展期,其形式及內容都還不夠充分與豐富,這需要更多的新聞業美術編輯再接再厲,將新聞美術發展完善起來。更為重要的是在注意新聞美術的新聞性之外還要注意新聞美術的美育作用,為大眾美育的普及和加強添磚加瓦,這是一個長期、艱巨而又富有功效的社會職責。新聞美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手段,把報紙、新聞網站等傳播新聞信息的媒介辦得更生動活潑一些,更多姿多彩一些,更平常貼近一些。為大眾美育的需求提供更多資源和有力保障。
作者簡介:商艷玲(1980-),女,鄭州師范學院美術學院,碩士,副教授,美術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