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思政教育”理念背景下,逐漸加強了對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認識到思政課實施的重要性。而高職院校也在此過程中,開始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這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教學實效性的提升,使教師能夠從多角度對思政課教學進行思考,促進了教育多層次性的實現,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關鍵詞】“大思政教育”理念? 高職思政課教學? 實效性
思政課教學的實施對學生整體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高職院校人才來講,不僅需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也需具備相應的思想道德素養,健康的人生觀。在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以及市場經濟的多方面影響下,思政課在學生當中的受重視程度呈現下降趨勢,而“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運用是高職院校中教學改革實施時較為有效的指導方法。
一、注重施教主體的創新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需逐漸由教師向著導師方向轉變,將自身在教學中的身份充分轉變過來,這對思政教育改革的實施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具體實施時應關注教書和育人的共同實現,將學生視為教學中的主體,教學目標的制定需面向全體學生,在向學生講授思政知識的同時,也需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發展,而教師也能成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的導師。其次,積極構建思政教師隊伍。隨著高等教育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職院校當中人數上逐漸增加,在此過程中,思政教師人員逐漸變的緊張,這使思政課教學的實施在壓力上越來越大,教學的有效實施面臨較大困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運用課外教學的形式彌補在課內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總體來講,需注重對教育力量的調動,構建思政教育教學中專職和兼職相互結合的教師隊伍,使人員呈現出立交式的模式。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施不僅局限在課堂中,也需充分發揮輔導員的輔助作用,使輔導員在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二、對施教模式進行創新
思政課程在實施時的效果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有緊密聯系。就當前情況來講,傳統教授為課堂中的主要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揮對學生發展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新形勢下,這種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思政課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在進行教學改革實施時,需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而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相互結合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也是教學改革在實施時的必然要求。在此過程中,思政教學的實施應積極對第二課堂進行拓展,運用公益活動、教育基地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思政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而學生也能在相應的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進而使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夠獲得不斷提高。
三、對教學體制進行創新
在大思政教育理念實施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組織架構,對體制機制進行改革與創新。首先,高職院校可以建立專業思政課程領導小組,直接負責學生的思政情況與教師的思政教學,在學校當中形成和大思政相關的組織框架,促進學校當中管理工作與思政教育之間的統一,并使二者之間的領導功能得以充分發揮,進而使思政工作中的分離問題得糾正,使高職院校當中的教學機制與用人機制能夠得到不斷建設與完善。其次,需對高職院校當中的思政教學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完善,在具體實施時,可以通過建設理論教研與實踐教研等形式實現,制定和學生實際需要相符合的教學方案,整個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業務進行,并由專業水平較高的教師對高質量教材內容進行選取,而學校在經過一系列協調指揮開展思政教學。最后,高校可以構建理論教學網站,在網絡中積極為學生構建交流和互動的平臺。
四、對實踐教學進行強化
高職院校中在進行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僅需重視理論教學的實施,也是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改革與創新,使特色教學能夠得到不斷強化,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使高職院校在整合教學資源的同時,對思政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創新,將思政課程的特色充分凸顯出來,凸顯思政課程在具體實施時的實踐性,并且促進其實踐性的有效實現。
五、樹立“大思政教育”理念
當前高職院校當中實施的思政課教學,仍然會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明顯提高,因此應積極對傳統教育理念進行改革,樹立相應的“大思政教育”理念,使思政教育改革在具體實施時獲得比較充分的教育理念。“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樹立是教育改革當中的核心,能夠使思政課程在實施時在教學目標、內容、功能等方面形成宏觀立場與視野。“大思政教育”理念能夠將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充分體現出來,也能使新時期的思政教育需求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進而使高職院校在精神文明相關建設方面得到創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將“大思政”理念作為主要指導思想,使“大思政”理念在主動適應性、全員參與性以及教學開放性、時空拓展性方面得以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對思政教育在內容適應性方面的提升,使學生在思政課堂中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并且積極和教師進行課程內容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教育改革的實施獲得更明顯的效果。
六、結束語
總之,高職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與深入開展,可以將“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樹立作為載體,注重對相關平臺的構建,并且加強在各個方面的協調,形成思政教學在實施時的合力。同時需注重教學隊伍的構建,使思政教學在實施時的效果得到比較充分的保證。除此之外,還需在教學體制方面進行創新,強化教學實踐的實施,使思政教學的實施能夠充分滿足當前社會實際需要,而學生在學習中也能受到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慧靈.論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8,(33):146-147.
[2]李曉平.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分析[J].祖國,2017,(023).
[3]張賽男.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探索[J].長江叢刊,2016,(036):216.
[4]彭瑛."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青年時代,2019,(27):68-69.
[5]韓紅亮,劉璇,王雪梅,等.高職認識實習"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9,21(7):64-67.
作者簡介:李鵬(1978-),男,黑龍江省巴彥縣人,漢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鐵道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