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霞
【摘要】在高職教育中強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乃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它不僅僅是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轉型和發展,也使得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傳統的比較固化的一些育人機制面臨挑戰。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校內實習和校外的實訓相結合起來,以此來創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工學結合? 創新和研究? 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近年來高職教育特有的新型的人才培養的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做事,在做事中學習。強有力的提升了學生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
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法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塊壘
傳統的比較固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工學結合產生了沖突,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學始終是沿著固定的格式和路線延續至今。
(一)傳統固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及內涵
很多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采取的是比較陳舊的固化模式,思想理論課程體系以及教學的內容基本上是以固定的教材課堂和教師的觀數為中心,加之一些適當的校園文化活動,和一些課外活動這樣的傳統做法,師資隊伍教學大綱以及考核評價和教學模式比較簡單,不僅僅是課程的體系和考核的標準機制,缺乏彈性,還有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也不能與市場對人才素質的需求契合,不能做出有計劃的及時的調整,學生離開了校園之后,到企業去工作,被動的接受與適應著企業的文化以及復雜的環境,就缺乏了走向工作崗位的思想和心理準備,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企業認為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是特別高,無法勝任所在的崗位,這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產生了沖突。
(二)工學結合,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的思政教育工作,從學校延伸到了企業,從課堂的教學,學校的教育走向了企業的管理以及社會的自律。并且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思政教育內容,從學校注重提升學生政治方面的理論素養與道德品質方面的修養,到企業內的以崗位規范和職業素養等的企業文化為核心的企業精神教育。教學方面,教學方式也由集中授課轉為企業的分散授課,這種轉變讓學校的思政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二、工學結合的新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現狀
(一)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施的主體較為單一
目前的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還是由思政教育老師以及輔導員進行的,這支隊伍可以勝任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政教育工作,但是對于完成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卻有一些力不從心。因為在這種模式之下,學生除了在校內的正常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之外,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企業進行學習以及實踐,所以傳統的思政教育隊伍無法將企業的實習實訓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日常教育與管理的范圍之內。導致學生在企業實訓期間幾乎無法接受到思政教育。所以現在的思政教育隊伍相較于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育工作來說是比較單一的,他們無法完成分散而又繁重的思政教育工作。
(二)準備實現思政教育由內容理論灌輸型向職業素質型的轉變
“工學結合”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走的是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定位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所以才需要做此改變,因此在思想教育的機制上要改變以前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本教材為藍本的純理論型的灌輸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希望可以適應其職業性,加強其應用性,在參與企業的實習中,應該注重對高職學生的在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職業理想等方面的培訓。
三、工學結合的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創新型的舉措和想法
(一)創新教育的理念,加強思政教育的長期育人的機制
首先在校內的實訓期間,對有關的學生開展職業教育與就業引導工作,在實訓期間,學校組織輔導員和專業的課程教師就關于學生將來要從事的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企業員工的職業素養和企業文化,以及國家在就業方面的方針和舉措,以及就業現狀進行分析。與此同時,可以總結學生在企業實習中曾經遇到過的與企業員工之間的矛盾糾紛,錯誤思潮以及不正當的行為習慣等,以此來給學生分析指導,幫助學生正確的定位職業取向,在企業中可以合理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糾紛,快速的適應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
其次,對于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思想狀況要進行溝通,并且進行矯正,學生進入企業之后,思政工作還要同時跟進,學校的老師,企業的老師,要不斷地觀察和詢問學生,尋找學生思想中具有的普遍性和苗頭性的問題。通過組織研討會以及個人談心會和組織生活會等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展說服教育工作,對個別的學生的錯誤的思想與行為指導教師要積極的開展批評教育工作,幫助學生重回正軌,認識錯誤,使高職學生能夠和諧發展。
最后,要加強頂崗實習之后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鞏固。在學生實習期滿返校后,學校要舉行返校學生座談會,及時分享和了解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思想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強化工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同時做到批評改正,表彰優良,幫助同學們認識錯誤,明辨是非,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塑造人的崇高使命和終極目的。
(二)擴大思政教育的隊伍,發揮校園與企業聯合育人的功能
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之下,只有發揮了企業和學校兩面合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才能有效地進行,才有可能實現全員育人,更全面的育人,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到了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達到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思政教育的隊伍要有專職輔導員,班主任也有專業課,教師以及思政課教師共同參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最重要的一環依然是在人才培養過程當中,需要有足夠的可以承擔教育工作的工作者。關于創新研究,也必然要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投入,以及學生的配合。例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的教育工作去解決學生最直接的問題,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更加從容的處理企業中的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更容易從學生的角色轉向企業員工。
參考文獻:
[1]蘇冰星.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型與創新[J]. 教育與職業,2012(21):39-41.
[2]張娟.工學結合視域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3(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