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之后,增值稅成為納稅人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通過持續深化增值稅改革,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讓企業可以獲得更多可支配的流動資金,重新投入到轉型發展中,激發市場活力。我國增值稅實行的40多年里,根據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先后進行了多次改革調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下一步要密切結合國際形勢、國內市場,繼續推進增值稅改革,在不斷的調整中,更好地發揮對國民經濟的刺激和推動作用。
關鍵詞:增值稅;新常態;分稅制改革;營改增
中圖分類號:F810.42 ?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7-0167-02
一、引言
我國從1978年引進增值稅以來,關于增值稅的改革就一直在進行。特別是從“新常態”以后,增值稅改革向更加深化、更加細化的方向發展,僅在2019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的關于增值稅相關的政策、通知就多達20多項。雖然這些政策文件的具體內容和適用領域有所不同,但是整體來看都是遵循了“減稅降負”的趨勢,旨在通過進一步減輕企業的增值稅納稅額,讓企業能夠支配更多的流動資金,支持自身的發展,進而活躍整個市場經濟。現就我國增值稅歷次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及未來的改革趨勢進行簡要分析。
二、我國增值稅的發展歷程
1.1979年~2004年 從試點到逐步推廣
改革開放后,國家采取各種措施扶持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渡的階段,兩種經濟模式下的稅制也發生了沖突。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工商稅帶來的重復征稅問題,讓工商企業因為面臨較為沉重的稅費負擔,導致經營和發展難度增加。為了進一步釋放市場經濟發展活力,激發工商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從改革開放的第二年起,財政部稅務總局開始引進增值稅以解決重復征稅問題。1982年4月份,總結前幾年試點經驗,財政部頒發了《增值稅暫行辦法》。從此增值稅被納入我國稅種體系。
20世紀90年代初,上至中央,下至地方,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為了重振中央財政地位,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在改革實行后的第二年,中央財政同比上升了200%,改革效果顯著,這也成為我國稅制改革歷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有三:一是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全國所有工商企業全部作為納稅對象;二是簡并稅率檔次;三是細分納稅人成分,即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2.2004年~2012年 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型階段
分稅制改革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在這次改革中,給予了地方財政更大的權利,例如允許土地出讓費用直接歸地方政府所有。而此后的20多年時間里,房地產為地方財政貢獻了大量的稅收收入。其二是財權與事權的不匹配,在一些基層地區,由于監管不到位,亂收費、亂攤派的情況較為常見。因此,為了解決分稅制改革遺留下來的弊端,從2004年開始對增值稅進行了新的調整。以東北振興、西部開發等重大戰略為契機,推行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成為增值稅改革的重要試點場所。經過4年的試點經驗積累,在2008年國務院頒布《增值稅暫行條例(修訂版)》,本次條例修訂的最大亮點,是進一步擴大了進項稅予以抵扣的范圍,例如購進的機器設備的進項稅額能夠全額抵扣,極大的減輕了企業擴大經營的經濟負擔。
3.2012年~2017 年“營改增”全面推廣
從1978年引進營業稅以來,我國一直存在營業稅、增值稅并行的局面。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兩稅并行帶來的重復征稅問題日益嚴峻,特別是新興的中小企業,因為稅費負擔過重經營和轉型發展困難。為了應對經濟新常態,從2012年開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開始進行“營改增”的試點。整個改革分為三個階段,從2012年1月開始,至2013年的7月份,相繼在上海、北京、江蘇等8個省份開展,試點領域以現代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主。從2013年的8月份開始,“營改增”的試點擴大到全國所有省份,期間先后將鐵路、郵政、電信等行業納入試點范疇。從2016年5月份開始,“營改增”在全國、全領域推開。2017年11月19日公布《國務院關于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和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后,標志著“營改增”正式完成。
三、我國增值稅深化改革階段
“營改增”之后,我國稅制改革持續深化。從2017年7月份開始,正式實施《關于簡并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通知》,按照該文件中的明確規定,原來增值稅稅率取消了13%一檔,調整為17%、11%和6%三檔。原來需要按照13%稅率繳納稅費的農產品、天然氣等行業,在政策實施后統一下調至11%檔。在2018年,國務院又發布了《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按照該文件內容,從2018年的5月份開始。原增值稅稅率的第一檔和第二檔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最新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6%、10%和6%。在這次調整后的1年時間里,全國各行業增值稅的減稅金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2018年的6月末,財政部、國稅總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明確2018年對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以及電網企業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予以退還。當然,在增值稅深化改革進程中,國家及地方頒布的新政策、新文件中,遠不止上述幾項。但是總體來看,增值稅深化改革以“并檔、減稅、降負”為方向,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刺激市場發展活力上效果顯著。2019年3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等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中,這次公告的最大亮點是做出了“降四率”的調整。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的適用稅率,從16%降低至13%;購進農產品的扣除率從10%降低至9%;出口貨物、跨境應稅行為的使用稅率從16%降低為13%;離境退稅物品的適用稅率從13%降低至11%。
通過回顧增值稅深化改革(2017年至今)的歷程,我們可以總結出這一階段增值稅改革的幾個明顯特點:其一,政策調整頻率之快前所未有。對于早期增值稅改革,短則一兩年年,長則數年才頒發一項改革政策;而從2017年以后,每隔數月甚至是一個月內,就會發布一則通知、出臺一項政策。僅在2019年的1~10月份,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涉及到增值稅的相關文件,就多達20項。其二,改革內容更加細化、深入。現階段的增值稅改革,已經詳細到某個具體的領域,并且解釋說明也更加詳細、清晰。例如2019年4月份發布的《海關總署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針對納稅人購進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的抵扣事項做出了專門的說明。同樣的,在2019年1月份發布的《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中,專門針對一般納稅人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的限制條件做出了解釋說明。
四、未來展望
1.增值稅是中性稅種,理應避免其對經濟活動的畸形干擾和增加政府的征管成本。為實現這兩個目標,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借鑒OECD成員國的現代增值稅制度設計經驗,調整和優化增值稅稅率,減少稅率檔次,適當降低稅率。當前,通過一系列簡并稅率的改革,我國增值稅稅率已簡并至三檔,但從全球已實行增值稅的國家看,多數國家實行一檔或兩檔的稅率。基于我國增值稅制度的綜合考量,建議在適當時間審慎推出稅率“三檔變兩檔”,即設置一檔標準稅率,適用于絕大部分貨物和服務,且稅率建議為12%;同時,為緩解增值稅的累退性,兼顧效率和公平,對基本的民生領域和需求彈性較低的公共產品設置一檔優惠稅率,稅率建議為5%。同時對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建議統一為3%。
2.增值稅是我國的主體稅種,在運用稅收杠桿來實現政策目標、服務宏觀調控時,往往倚重通過增值稅優惠政策來調節市場資源的配置。過多的稅收優惠往往會打斷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我國采取的即征即退、先征后返等優惠方式。在2016年頒布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27條,明確說明“企業向銀行取得貸款支付貸款利息,銀行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因此這部分貸款利息也就無法采用抵扣的方式進行減免。隨著“營改增”已經完成,這一試點辦法也應根據當前形勢作出優化調整。實際上,早在2016年國家稅務總覺頒布的《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中,就規定了不動產進項稅額可以分2年抵扣,按照第一年抵扣60%、第二年抵扣40%的比例,分步抵扣。但是在最新的改革政策中,允許不動產增值稅可以進行一次性全額抵扣。為鼓勵實業發展,建議將貸款利息分步走的方式先行在制造業或者國家鼓勵類行業中抵扣。并且根據試點積累經驗,逐步向更多的行業進行推廣。
3.隨著稅制改革與信息技術融合的不斷加深,未來將重點在以下4個方面尋求增值稅改革的新突破:一是加強電子發票的管理,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電子發票中包含的經濟信息進行深入挖掘、整合利用。二是實現“區塊鏈技術+稅制改革”的有機融合,借助于區塊鏈中典型的分布式數據存儲技術、去中心化共享理念等,創新增值稅改革的新思路。三是警惕互聯網環境下涉稅信息的安全性、隱私性問題。要盡快做好互聯網領域的涉稅信息監管立法工作。從稅務機關角度來說,要提高對納稅人涉稅信息的采集、保管和保密工作;從納稅人角度來說,應當依法履行稅務信息共享義務,保證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信息的對稱性。四是盡快建立中央與地方統一的涉稅信息交流平臺,地方稅務部門采集獲得的稅務信息,需要通過該互聯網平臺同步共享給中央,在信息互通共享的過程中,中央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各地增值稅改革情況,并且通過信息反饋為下一步改革調整提供參考。
五、結語
在增值稅實施的40多年里,一方面,為中央和地方財政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通過不斷的改革調整,發揮了對企業及市場經濟的刺激作用。正是基于增值稅的重要價值,我國在引進增值稅以后,多次對其進行了改革和調整。回顧40多年的改革歷程,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從試點到逐步推廣、生產型向消費型轉型階段、“營改增”全面推廣和深化改革階段。每一次的稅制改革,都是基于時代背景做出一種最優選擇,在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淑翠,李建強,秦海林.增值稅稅率三檔并兩檔改革對制造業的影響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9,(4):75~82.
[2]辛淑婷,李文.增值稅負擔對企業獲利能力的影響——基于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J].稅收經濟研究,2019,(3):20~27.
[3]楊雪程,李濤.我國郵政業增值稅擴圍的問題與對策[C]//決策論壇——企業精細化管理與決策研究學術研討會.2015.
[4]嚴楨.增值稅深化改革背景下星級酒店業財融合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9,(11):145~146.
作者簡介:
蒯京燕,供職于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會計師,注冊稅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