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高齡腹股溝疝患者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該院收治確診為腹股溝疝并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老年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以拋硬幣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50)與觀察組(n=50),前一組患者的治療采用常規開放式修補術,后一組患者則在治療時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治療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并對所得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疼痛評分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4.23±1.02)分,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為(2.78±1.04)分;統計學結果顯示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039,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10.00%明顯小于對照組26.00%;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結果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36,P<0.05)。結論 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高齡腹股溝疝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預后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疝修補術;腹股溝疝;高齡;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5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01(b)-0041-03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XIAO Feng-lin
Department of Surger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Juancheng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274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Methods One hundred elderl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convenient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s by coin toss (n=5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50), the former group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pen repair, and the latter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obtained data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treatment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pain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4.23±1.02)points, and the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8±1.04)poin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t=7.039, P<0.05);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χ2=4.336,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inguinal hernia.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quality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furthe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Inguinal hernia; Advanced age; Complications
腹股溝疝是由于腹腔器官缺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在臨床中也被稱為“疝氣”[1]。腹壁肌肉強度降低,腹內壓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老年群體由于年齡的影響,其肌肉出現萎縮,腹壁的厚度變薄,腹股溝區域則更薄,再加上老年群體的機體免疫力較差,多會患有便秘、咳嗽等疾病,使得患者的腹腔內的壓力升高,更加容易出現腹股溝疝。目前臨床主要采取手術方法治療,常規的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已經被臨床大量數據證實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2-6],常用的腹腔鏡疝修補術主要分為經腹腹膜前修補術(TAPP)及全腹膜外修補術(TEP),該次研究于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集50例患者采取經腹腹膜前修補術(TAPP),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及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后,方便選取于該院收治確診為腹股溝疝并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老年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以拋硬幣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n=50)與觀察組(n=50)。對照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范圍60~85歲,平均年齡(67.8±3.2)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5.4±2.4)年;采取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實驗組: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范圍60~85歲,平均年齡(68.5±3.1)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5.3±2.2)年;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組間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 納入標準 ①于該院確診為腹股溝疝并行腹腔鏡疝修補術的患者,年齡≥60歲;②在納入研究前一個月未進行過其他治療。
1.1.2? 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的先天不足,包括免疫缺陷,肝腎嚴重損害的患者;②依從性差的患者。
1.1.3? 退出標準 研究過程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不能繼續參與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對照組具體步驟如下:①切口:沿著恥骨結節至內環之間切開一個斜切口,將皮膚、皮下脂肪切開,打開腹外斜肌腱膜,然后游離腹外斜肌腱膜;②切開皮膚、皮下脂肪、打開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下方進行游離;③斜疝疝囊可完全游離或橫斷,最終游離到疝囊頸部,切斷疝囊者應再縫合疝囊或予以高位結扎;直疝疝囊多可游離后在疝囊基底部環形打開腹橫筋膜將疝囊翻轉;股疝疝囊可以游離即可;④修補疝囊,將平片放置在腹外斜肌腱膜與腹橫筋膜之間的腹股溝盒。
(2)觀察組具體手術方式為:在患者臍孔位置進行穿刺,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壓力為15 mmHg。將10~12 mm的套管置入臍孔,并通過套管置入腹腔鏡鏡頭,將兩個5 mm套管分別置入患者的腹直肌兩側,以其為操作孔。于疝缺損上緣位置將腹膜切開,對下緣與上緣的腹膜瓣進行游離操作。根據患者的疝類型對疝囊進行相應的處理,若為直疝,則通過直疝三角中將腹膜前方的脂肪結締與疝囊進行回納;若為斜疝,則對疝囊后方的輸精管與精縮血管于內環口水平位置進行分離,分離5 cm左右;若為股疝,則與直疝的處理方式相同。另需要注意,在對直疝三角區進行解剖操作后,還需要對股環進行檢查。若股疝的脂肪結締與疝囊因嵌頓在股環中而導致回納無法完成,則可以對股疝與直疝中間的髂恥束進行松懈,然后進行回納。用足夠大的補片(10~15 cm),<4 cm的斜疝可以不固定補片,使用醫用膠固定補片,固定在聯合肌腱、腹直肌、陷窩韌帶和恥骨梳韌帶中。上述操作結束后,將腹膜進行縫合,同時檢查腹膜的縫合緊密性,并檢查是否關閉橫斷疝囊,進而避免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出現腸粘連。
1.3? 觀察指標
①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疼痛(VAS)評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②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指標包括尿潴留、胃腸道反應與切口紅腫[7]。
1.4? 統計方法
全組數據的比對與分析選擇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疼痛(VAS)評分
對照組患者干預前疼痛評分為(6.12±2.24)分,干預后疼痛評分為(4.23±1.02)分;觀察組患者干預前疼痛評分為(6.23±2.31)分,干預后疼痛評分為(2.78±1.04)分。兩組患者進行干預前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比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
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6.00%(13/50),其中尿潴留3例,占比6.00%(3/50),切口感染3例,占比6.00%(3/50),胃腸道反應7例,占比14%(7/50);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5/50),其中尿潴留1例,占比2.00%(1/50),切口感染1例,占比2.00%(2/50),胃腸道反應3例,占比6.00%(3/50)。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更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腹股溝疝通常被稱為“疝氣”是指患者腹腔中的臟器經過腹股溝區域(大腿與下腹壁相交的三角區域)出現的缺損而朝體表突出,進而形成明顯的包塊,以老年男性發病率最多。由于老年人身體各方面機能處于退化階段,機體免疫力低下,若是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有可能加重病情,增大病死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8]。目前臨床中針對高齡患者的治療仍以手術方法為主,其中以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手術以及腹腔鏡疝修補術為常用術士,其中開放式修補術在臨床中具有較長的應用歷史,且對患者的疾病也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開放式手術創傷性較大,因此并發癥風險更高。而腹腔鏡手術是新興起來的微創手術之一,以腹腔鏡診療技術為基礎,其創傷不明顯,無大量出血情況,對患者組織損傷較小,有利于縮短患者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能夠在清晰的視野下進行手術操作,因此疾病治療效果更確切。
該次研究所采用的兩種手術既有相似之處,又有顯著的不同。從本質上來說,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與腹腔鏡疝修補術都是采用補片進行的無張力修補手術,一般來說,只要手術規范,兩種手術方式下的腹股溝疝修補的臨床效果都是非常顯著的,且復發率不高。①兩種手術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們的操作途徑不同,開放式的無張力疝修補術一般是從腹股溝區域開一個5~7 cm的大口子,而腹腔鏡疝修補術則是在患者的下腹壁打3個0.3~0.8 cm的小口,以便置入腹腔鏡進行探測,對患者的創傷性及刺激性均大大降低,臨床數據顯示,經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患者,術后恢復速度較快,且發生神經損傷的概率遠小于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②在此基礎上,腹腔鏡疝修補術所進行的解剖分離及補片放置均完全在直視下進行,視野清晰明確,比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更加精確;③腹腔鏡疝修補術的適用范圍也顯著高于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一般確診為雙側疝及復發疝的老年患者,均有一定的手術病史,而腹腔鏡可以從缺損后方直接進行探測,同時還可對對側進行探測,能夠及時發現對側的隱匿疝。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干預后的疼痛評分更低,為(2.78±1.04)分,與劉禮軍等[9]研究結果中的(2.01±1.12)分基本一致。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0.00%與曾斌[10]研究結果中的12.77%相似。因此,在腹腔鏡下行修補術的臨床價值更為顯著。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前疼痛評分無顯著性差異,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采用腹腔鏡疝修補術的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高齡腹股溝疝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預后質量,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肖強, 曾軍, 梁海飛,等. 不同術式的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后的臨床療效觀察[J]. 河北醫學, 2017, 23(4):603-607.
[2]? 歐陽劍波, 黃耿文, 何文, 等. 多學科合作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7, 26(4):506-513.
[3]? 劉進軍, 張鵬, 余波,等.Ⅰ、Ⅱ型腹股溝疝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中不固定補片與縫合固定補片的比較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7, 22(5):368-372.
[4]? 鐘誠, 汪宏. 雙腹腔鏡全腹膜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應用[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7, 17(6):524-526.
[5]? 王笑鵬, 侯穎. 縱行腹膜瓣游離腹膜前間隙與傳統橫行游離在經腹腹膜前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中的對比分析[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7, 22(7):548-551.
[6]? 郝永勝, 李永鵬, 霍瑞麟. Stoppa入路腹膜外疝修補術與完全腹膜外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7, 17(6):859-861.
[7]? 自固定補片與釘合固定補片在巨大腹股溝疝行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中的對比研究[J]. 首都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8(6):911-914.
[8]? 吳國斌, 蘇玉國, 王炬,等. 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中疝固定器與醫用膠固定補片的療效比較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7, 26(25):2789-2791.
[9]? 劉禮軍, 余偉, 湛向偉,等. 對比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4):48-49.
[10]? 曾斌.腹腔鏡疝修補術(TEP)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療效比較[J].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1):2054-2055.
(收稿日期:2019-10-12)
[作者簡介] 肖風林(1982-),男,山東菏澤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