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雨
打糍粑、青菜面湯、古法咸鴨蛋……王嬌正忙活著做各種美食,她的女兒小豆芽在一旁笑臉盈盈地看著。這是一條火遍全國的快手視頻內容。
王嬌是云南省華坪縣榮將鎮膏澤村村民,拍攝視頻的是王嬌的丈夫高玉樓。他們兩人是大學同學,原來都在昆明工作,2017年因為家里老人病重回到了家鄉。家鄉盛產芒果。于是,他們就想拍攝短視頻記錄為女兒豆芽準備的一餐一飯和鄉野生活,并自然地推銷家鄉的芒果。
僅僅一年多時間,他們在快手上俘獲了 250萬粉絲,單條視頻點擊率普遍在 200萬次以上。通過快手,他們一個月能通過短視頻賣出去3萬多元的土特產,還帶動了家鄉幾十戶農民的增收。王嬌說,2018年,他們幫助當地 60多戶果農賣出 85噸芒果,其中有30戶是貧困戶。
目前,有很多像王嬌這樣的快手鄉村新主播,通過短視頻讓自己的家鄉真正被更多人看見:來自稻城亞丁、通過快手幫助整個村賣了 30多萬元蟲草的藏族女孩格絨卓姆;與當地40多戶貧困戶合作、賣出 500多公斤茶葉和 350公斤筍干的江西農民蔣金春;擁有 355萬粉絲、與姐夫楊武元一起發展血藤果產業帶領村民致富的21歲侗族女孩袁桂花……
這不是傳奇,這是移動短視頻時代的“平常事”。
快手從2018年就啟動了幸福鄉村的“5億流量”計劃,分出價值5億元的流量,向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原生力量”傾斜,幫助他們推廣和銷售當地特產。
如今,在全國貧困縣中,每5個人里就有1個是快手的活躍用戶。截至2019年8月,全國從快手上獲得收入的用戶超過1900萬人,其中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用戶超過500萬人。他們在快手上發布了11億條視頻,播放量超6000億次,年銷售額達193億元。
你或許覺得快手上很多人在“販賣自尊”,但是他們可能連“自尊”是什么詞都沒有聽說過。
在那些精準扶貧的項目區域,村里的初中生會說,他們的夢想就是在高中的時候就有一個女朋友,能陪她去一趟縣城把頭發弄得漂漂亮亮的,帶給兄弟們看特有面子。
這恰恰反映了鄉村教育的缺失。
扶貧必扶智,是快手的理念。在扶貧項目中除了重點幫扶貧困村落,還主動進行“教育扶貧”“電商扶貧”。快手上有很多適合鄉村的農業技術和服務視頻,而快手也開展了“快手大學”項目,培訓貧困地區群眾使用互聯網,掌握短視頻工具。該項目已在廣東、內蒙古、山西等地,培育了超過2000名優質鄉村短視頻生產者。
疫情期間,快手還宣布開啟“快人一步,助力湖北重啟”計劃,推出4項專項政策助力湖北商家享受綠色通道。
電商層面,快手電商將對符合條件的湖北地區商家減免全年技術服務費、免費認證、賬期縮短、達人連麥、10億流量扶持以及專屬官方對接通道等專項服務。
快手的扶貧價值正在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同時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官方認可。快手副總裁王強說:“我們相信通過幾年的努力,一百個幸福鄉村帶頭人,能夠帶動的不是一百戶,是一萬戶乃至十萬戶,帶動的不是一百個家鄉,一百個鄉村,帶動的可能是一百個地區,一百個縣,這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
作為極具社會責任感的國民短視頻應用,快手應該基于自身強大技術和普惠理念帶來的精準連接屬性,繼續借助自身的科技力量和平臺優勢,從各個角度入手,持續助力脫貧攻堅,讓短視頻和直播為精準扶貧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