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美元匯率波動明顯,匯率波動給國內有關聯方貸款的企業帶來一系列問題。文章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對比分析了幾種降低關聯方外債的方法,并從債務人視角比較了幾種方法的優劣勢,探討優化債務人財務問題的最優的外債解決方案。文章通過案例研究方法得出債轉股和直接償還外債是降低關聯方外債的理性選擇,先減少美元外債有利于減少企業的外匯風險。以期為企業如何降低關聯方外債提供參考。
【關鍵詞】關聯方外債;匯率;債轉股;債務豁免
【中圖分類號】F832.6
一、引言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美貿易增多,經常性的貿易摩擦使人民幣匯率波動頻繁。由圖1可見,從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波動,從2018年初的6.3左右,到2019年8月的7,波動范圍大于10%,在8月5日,人民幣在岸市場十一年來第一次突破7,匯率波動對有外債的企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分析降低企業的關聯方外債的方案,對企業有著借鑒意義。
外債與境外直接融資是境內企業利用外資開展經營活動的重要方式,根據2019年12月末的數據,我國的外債總規模為20 573億美元,其中廣義政府金額為2709億美元,占比13.17%,中央銀行金額為363億美元,占比1.76%,其他接受存款公司金額為9180億美元,占比為44.62%,其他接受存款公司的統計口徑是指各類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其他部門金額為5923億美元,占比28.79%,其他部門是指非銀行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以及住戶或為住戶部門服務的非營利機構。直接投資和公司間貸款金額為2398億美元,占比為11.66%,直接投資和公司間貸款是指直接投資企業對直接投資者的債務負債、此類貸款統計境外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關聯關系于國內企業的債務關系。
由表1可見,直接投資者對直接投資企業的債務近些年來占比下降明顯,其變化反映關聯方外債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對貿易摩擦背景下經濟形勢的判斷以及對人民幣匯率信心的變化。因此分析如何降低關聯企業貸款,分析降低外債方案的優劣,具有實踐意義。
二、降低關聯方外債的方案
(一)關聯方外債面臨的問題
關聯方外債具有債務的本質特征,國內企業借入關聯方外債時需要面臨經營風險、國際貿易風險、金融風險、期限錯配風險,企業借入關聯方外債帶來以下問題。
1.匯率風險大。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匯率風險一般是指借取外債(經常是美元)最后必須用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外幣或用海外銷售產品變現的美元外匯來償還。對企業來說,當人民幣貶值時,只要有美元外債就會產生匯兌損失,在當人民幣升值時又會產生匯兌收益。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匯率的不穩定性對企業的利潤造成較大的波動。
2.弱化企業的償債能力。雖然關聯方貸款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償還期限上不像第三方或外部融資要求那么嚴格,但是在資產負債表上仍體現為負債。然而在實務中,關聯方外債的利率往往低于市場利率,有些企業往往為了追求低成本的借款金額會盲目擴大外債金額,過大的外債金額不利于資產負債率、息稅前利潤、流動性比率等各種長期和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3.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關聯方外債除了需要負擔匯兌損益外,還需要負擔關聯方債務的利息費用,如果外債金額不合理,那么外債的成本就會侵蝕掉經營活動的利潤,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造成沖擊,甚至有可能讓企業虧損。
4.稅務風險。由于關聯方外債的特殊性,關聯方借款的金額與利率是稅務監管的重要方面,而且由于關聯方外債的債權人往往不是境內的稅收居民,債務人需要代扣代繳稅金,實務中代扣代繳的稅金成本一般由債務人承擔,此部分稅金成本增加了稅務負擔。另根據財稅〔2008〕121號、國稅發〔2009〕2號、財稅2016年42號文件的規定,非金融企業債資比例2:1,一旦超過債資比,利息就不能在稅前進行抵扣。
(二)降低關聯方貸款的方案
降低關聯方外債一般有以下幾種途徑:
1.歸還本金。歸還本金是指企業按照常規還款,走外匯渠道連本帶息歸還外債。實務中有些企業已經把外債投入到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現金用來歸還外債,另由于匯率的不穩定性,還款存在匯兌損失風險,如在破7后歸還匯率還在6.3借入的外債,那么由于匯率造成的匯兌損益將無法轉回。所以能不能直接歸還本金需要企業根據自己的資金余額與資金計劃定奪。
2.債轉股。債轉股是指由公司作為投資的主體,將關聯方企業之間的債務關系轉變為股權關系,并進行工商變更。它由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轉變為企業間的持股與被持股、控股與被控股的關系,由原來債務項下還本付息轉變為股權項下的按股分紅。債轉股不影響損益,稅務無需納稅。債轉股由于降低了借款本金,能起到降低資金成本的作用。
3.債務豁免。債務豁免指債權人通過債務重組免除債務人償還義務的行為,即關聯方外債的債權人豁免債務人的外債本金或者應付未付的利息。在會計處理上,豁免的金額不計入資本公積,不影響損益。在稅務上豁免的金額需要視同收入繳稅,所以債務豁免會增加債務人企業的稅收負擔。
4.簽訂零利率合同。簽訂零利率合同是指債務人與債權人重新簽訂無利息的貸款合同,目的是降低外債的資金成本,從而降低代扣代繳稅金,但是此種方案需要考慮是否有關聯方轉移定價的風險,需要企業和稅務主管部門加強溝通。
三、降低關聯方外債的案例研究
(一)業務背景
甲公司的關聯方外債的來源為香港的母公司乙。甲公司的主要關鍵財務數據如表2所示,甲公司從其香港母公司借入的外債有美元外債和人民幣外債。
甲公司的外債給甲公司帶來一系列問題:主要有:
1.關聯方債資比已超標,如不提供或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超比例的利息將不允許在所得稅前抵扣。目前公司債資比2.72,高于標準比例2,部分利息不能在所得稅前抵扣。
2.稅務負擔過大,甲企業每年由于外債需要給稅務部門代扣代繳對應外債的預提所得稅、增值稅以及相關附加稅約0.29億元,稅務負擔大。
3.可抵扣虧損有可能過期。《企業所得稅法》第十八條規定,企業若納稅年度發生了虧損,可以向以后的年度結轉,用于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對結轉年限做出了限制,規定最長不得超過5年。甲公司根據未來5年盈利的預測預計有無法使用的可抵扣虧損。
4.資金成本與匯率波動降低,嚴重影響盈利能力。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匯率風險波動大,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持續上升,對此匯兌損益將可能導致甲公司持續虧損。甲公司利潤受匯兌損益波動的影響較大。
(二)降低外債的案例研究
1.幾種方案對財務數據的影響
為解決當前甲公司面臨的嚴峻的外債困境,分析歸還本金、債轉股、債務豁免、零利率這幾個方案對甲公司的影響,假設減少10億元人民幣外債,測算不同方案對債資比,代扣代繳稅金、利潤總額、現金流和所得稅的影響。結論如表3所示。
2.降低美元外債和人民幣外債的先后順序
測算降低人民幣外債和降低美元外債甲公司的匯兌損益,假設未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分別為6.1001,6.4001,7.001,7.3001,甲公司由于外債產生的匯兌損益,如表4所示。
根據甲公司的案例發現,歸還美元本金、債轉股美元、債務豁免美元才能減少A公司的匯兌損益,如果歸還人民幣、債轉股人民幣、債務豁免人民幣,簽訂零利率合同則不能降低甲公司的匯兌損益。
(三)降低關聯方外債方案的結論
通過對比幾種降低甲公司外債的方案,可得出以下結論:債轉股是最優的降低關聯方外債的方案,債務豁免由于需要繳納所得稅不推薦使用,零利率合同稅務風險較大,也不降低債資比,實務中意義不大,歸還本金需要有充足的現金流,且在降低債資比方面沒有債轉股和債務豁免明顯。如果企業想要減少美元匯率變化對損益的影響,那么在降低美元外債和人民幣外債中首選美元外債。幾種方案的對比總結如表5所示。
四、對降低關聯方外債的相關建議
企業在降低關聯方外債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關注稅務負擔
如果企業以債務豁免的方式降低外債,需要注意自身可抵扣虧損的限制,利用好可抵扣虧損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但過多的債務豁免有可能超過可抵扣虧損金額,帶來稅務成本的大幅增加。
(二)關注對關聯方的影響
企業在選擇關聯方外債的降低方案時,要統籌考慮債權人的情況,評估方案對關聯方財務報表、稅務負擔、現金流的影響,多方考慮使關聯方整體利益最大化。
(三)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
公司外債管理需遵守外匯管理局相關管理規定,所以需積極與外管局溝通,確保外債籌劃方案符合外債管理規定。此外企業還需要主動與稅務局溝通外債的降低計劃。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哲理,尹振濤.中國外債去杠桿的過程及微觀機制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7(05):32-38.
[2]肖龍,祝玲琳,楊亞星.中美貿易摩擦下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以中國對美出口貿易為例[J].福建金融,2019(07):22-28.
[3]邵若,馬舒.債轉股對于我國國企去杠桿的歷史經驗及理論研究[J].商業經濟,2019(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