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娜 王麗萍 石遠鵬 侯義



摘??? 要: 兒童觀是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包括:對兒童權利和地位的認識、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對兒童學習方式的看法及對兒童發展的期待共四個成分。兒童觀影響教育觀的形成,并影響教師具體的教育行為。本文通過實證調查,呈現出H省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兒童觀現狀,并提出改進建議:主管部門應加強各級各類專項培訓,把兒童觀的提升納入培訓目標;農村幼兒園要將教研活動必須切實開展起來,在教研中提升教師的兒童觀;農村幼兒園教師應加強自主學習,使自身的兒童觀獲得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農村??? 幼兒園教師??? 教育觀念??? 兒童觀
兒童觀是指看待和對待兒童的態度和觀點的總和(這里的兒童指3歲—6歲的學齡前兒童)。它涉及兒童的身心特點、權利和地位及教育和兒童發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兒童觀是教育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決定和影響教育行為的關鍵因素。幼兒園教師的兒童觀具體包括四個成分,即對兒童權利和地位的認識、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對兒童學習方式的看法及對兒童發展的期待。
當前,廣大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備受關注,同城市幼兒園相比,無論是師資建設還是教育實踐,農村幼兒園都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問題。然而,國內的學者更關注實踐領域的問題,對于教育觀念的研究還不充分。本研究以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兒童觀為內容展開了實證調查,并提出了重塑策略。
一、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以H省300名農村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65份。通過數據統計,可以了解該省農村幼兒園師資的基本情況。通過表1數據可以看出,該省農村幼兒園教師普遍學歷偏低,以中職(或高中)及專科為主,本科學歷教師僅為13.2%。從所學專業來看,有超過四成的教師所學專業并非學前教育,專業對口率較低。另外,有超過半數的教師并未拿到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并不具備國家認可的從業資格。此外,農村幼兒園教師僅有38.1%就職于獨立幼兒園,61.9%的教師在小學附屬幼兒園工作。可以看出,農村幼兒園師資水平同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農村幼兒園教師兒童觀的現狀
(一)對兒童權利和地位的認識。
如何認識和看待兒童的權利和地位,是兒童觀最基本的成分,兒童觀的其他成分都是建立在這一基本認識之上的。關于對兒童權利和地位的看法,研究者設計了四個選項,分別是“幼兒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幼兒附屬于成人,應該聽成人的話”“幼兒是獨特的、有發展潛能的人”“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其中,前兩個選項代表了傳統、落后的觀念,后兩個選項代表了現代、先進的觀念。本次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教師選擇了前兩個選項,近三分之二的教師認可“幼兒附屬于成人,應該聽成人的話”這一觀點。由此可以看出,一些農村幼兒園教師對兒童權利和地位的認識有失偏頗。
(二)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
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正確認識是教師開展有效教育活動的前提。在本次調查中,關于“如何看待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這一問題,大部分接受訪談的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為“幼兒的身心發展速度很快,學習能力增強”,也認可“幼兒的認知、能力水平有所不同,存在個體差異”。可以看出,農村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存在最基本的認識,但是訪談中進一步涉及的諸如“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怎樣的具體規律,遵循著怎樣的發展路線,哪些因素會影響幼兒的發展”“幼兒的個體差異有哪些表現,教師應怎樣看待幼兒的個體差異”等問題,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回答。可見,一些農村幼兒園教師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還比較表面化。
(三)對兒童學習方式的看法。
對兒童學習方式的看法是兒童觀的關鍵成分,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園教師的課程觀。學前兒童是通過操作和體驗進行學習的,現代學前教育理論一直提倡“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生活中學”。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游戲。因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幼教法規都強調“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但是,關于這一點,農村幼兒園教師還未形成深刻的認識,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游戲的意義,缺乏將游戲貫穿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能力。之所以如此,與教師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缺乏正確認識有關,與農村地區的教育環境和家長需求也存在密切關系。因此,在教育實踐中,農村幼兒園超前教授小學的知識,采用機械的方式對幼兒進行訓練的現象還存在,尤其在廣大的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這種情況更普遍。
(四)對兒童發展的期待。
對兒童發展的期待是指教師對兒童發展結果的認識及期盼,是構成教師兒童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我國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極為關注,直到今天也并未發生改變。但是,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兒童發展的期待應更具有理性,而不能盲目迎合家長。不過,本次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幼兒園教師在給出的“自信開朗”“成績優異”“多才多藝”“健康快樂”“身心和諧”五個選項中,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成績優異”和“多才多藝”。通過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兒童“自信開朗”和“身心和諧”的期待遠不及對成績和才藝的渴盼,教師對兒童“健康快樂”的期盼也僅排在第三位。這一結果是研究者始料未及的。
從兒童觀的四個成分來看,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觀還存在較多問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行,我國的學前教育改革逐步展開。從1981年《幼兒園教育綱要》頒布,到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實施,再到2012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出臺,我國學前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理論研究不斷深入,教育者的觀念不斷更新,教育行為不斷改善。然而,時至今日,在廣大農村地區,仍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園教師的兒童觀依然落后。這種狀況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教育行為,進而影響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質量,最終影響廣大農村兒童的全面發展。因此,重塑教師的兒童觀是當前農村學前教育極為迫切的任務。
三、農村幼兒園教師重塑兒童觀的路徑
(一)主管部門應加強各級各類專項培訓,把兒童觀的提升納入培訓目標。
這里的專項培訓指專門面向農村幼兒園的教師培訓。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幼兒園教師就業起點低,而且工作環境不佳、專業發展前景不樂觀。這些情況都決定了面向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應更具有針對性,不能把城市幼兒園的培訓照搬到農村地區,而應該安排面向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專項培訓。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培訓目標、選擇培訓內容。其中,兒童觀應列為重要的培訓內容,因為兒童觀是教育觀的重要成分,只有教師確立了科學的兒童觀,才有可能具備科學的教育觀,產生有效的教育行為。另外,在培訓過程中,主管部門應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做好幼兒園方面的協調工作,讓教師能夠安心學習,從而獲得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的提升。
(二)農村幼兒園要切實開展教研活動,在教研中提升教師的兒童觀。
幼兒園是上級主管部門和幼兒園教師之間的中介橋梁。幼兒園一方面要按上級要求,選派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另一方面要切實開展好幼兒園內部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教研活動可以敦促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尋找自身理念的偏差之處,有助于教育觀念的改善,其中包括兒童觀的改善。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應該是常態的、真實的。然而,當前農村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往往形同虛設,常見的情況是:教研時間不足、教研目標不明確、教研內容隨意、教研深度不夠、教研效果不佳,導致教師缺失了一條重要的專業發展路徑。這種情況必須得到改善,只有教研活動切實、有效,才有助于推動農村幼兒園教師兒童觀的改善。
(三)農村幼兒園教師應加強自主學習,使兒童觀獲得進一步提升。
廣大農村幼兒園教師應以積極的心態參加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各種培訓活動,同時,要積極參與園內的教研活動,從中獲得理論知識、提升教育理念。此外,教師應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能自主進行專業領域的學習。自主學習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包括閱讀專業書籍、學習網絡上的專業課程、與同行面對面交流、請教專家或網絡在線研討等,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逐漸建構起對學前兒童的正確認識,形成正確的兒童觀。除此之外,農村幼兒園教師在日常教育實踐中,還應學會觀察兒童,做到讀懂兒童。當教師能夠正確看待幼兒的行為,正確解讀幼兒的行為時,那么他所具有的兒童觀必然是科學的、進步的。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提出我國教育的發展目標是“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要實現這一目標,農村地區的任務還較為艱巨。我們要從改善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兒童觀入手,推動教育觀的提升,推動教育行為的改善,促進農村學前教育乃至全國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最終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6.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4.
[3]王春燕,等.幼兒園課程論[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09:46.
[4]易凌云,龐麗娟.教師教育觀:內涵,結構與特征的思考[J].教師教育研究,2004,16(03):6-11.
[5]蔣立環,李存生.鄉村教師教育觀重構路徑探索——基于習近平鄉村教師教育觀視角[J].教育現代化,2017(12):79-80.
[6]王穎,肖瀟雨.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的內涵及結構[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7):136-140.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H182024,項目名稱:河北省農村幼兒園教師教育觀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