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指月 韓鵬
摘要:探析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以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設施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意義談起,就城市文化元素的分類以及如何進行城市文化元素的提取加以分析,最后選取幾個將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代表性例子進行闡述,總結出未來公共設施設計的注意方向。城市公共設施是城市文化的載體,是我們了解一個城市的媒介,所以在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時,設計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元素,對元素進行加工提煉,設計出具能滿足人們需求的城市公共設施。
關鍵詞:城市文化 公共設施設計 文化元素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3-0155-03
引言
著名工業設計師查德·薩伯曾說過,“設計者不需要為他的設計做什么解釋,而應通過他的設計來表達設計的一切內涵”。作為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公共設施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交流和工作學習等活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城市在發生變化的同時,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設施的要求亦發生了變化,然而公共設施的設計卻不能滿足城市快速變化的需求,趨同化嚴重,缺乏城市自身的特性[1]?,F今的城市公共設施不僅需要滿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應當重視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2]。將城市文化融入到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中,賦予公共設施文化的內涵,在滿足大眾心理需求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一、城市文化與城市公共設施
(一)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靈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獨特的寶貴財富。在城市發展的長河中,城市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文化發展的歷史。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落,乃至一代文明的締造和泯沒,多見諸于城市文化的興衰歷史?!盵3]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排名第三的國家,中華民族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造就了中國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吨型獬鞘兄R辭典》認為城市文化(通常也被叫作“都市文化”)包括了城市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指的是能夠被大眾看見的或觸摸到的有形的物品,例如城市建筑、風景名勝古跡、公共休閑設施、娛樂場所等;非物質文化則指的是規章制度、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觀念等無形的文化。
(二)城市公共設施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經濟的騰飛,作為新興產業的旅游業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2017年我國國內的游客數量就達到了50億人次,而入境的游客數量則達到了13萬人次,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的旅游消費額度將會達到5.5萬億元,與此同時人民的旅游出行次數將會達到4.5次,這說明我國已經邁入了大眾旅游的時代。隨著城市人流量的加大,城市形象則變得至關重要。城市形象指的是一個城市給大眾的印象及感觸,它囊括了城市的建筑、街區、名勝古跡、文化教育、政策措施、居民的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4]。城市文化作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城市形象的推廣過程也就是城市文化的推廣過程。城市公共設施也被稱為城市環境設施或者城市公用設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屬于社會的給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它一共可以分為就九大類,如表1所示[5]。
(三)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意義
魯迅先生曾在他的《且介亭雜文集》中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文化傳承幾千年,是我們華夏兒女最珍貴的寶藏??墒请S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國際化進程加快,當代青年人卻對本國傳統文化認知不足,出現了文化斷層、文化缺失等現象。所以對于文化的宣傳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傳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文化那我們就得先了解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不僅能夠讓我們學習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還可以以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改變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傳統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發展源泉,也是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公共設施作為城市文化傳播的載體,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的特色與風采,傳遞城市的文化藝術信息?;诔鞘形幕某鞘泄苍O施設計,對城市而言,可以凸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特色,提高本市的知名度,并增強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傳播城市文化;對該城市居民而言,則可以提高居民對本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強化主人翁觀念,使得城市更加宜居,繼而推動城市文化傳承。
二、城市文化元素分類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獨特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文歷史,形成了城市別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在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時,設計師應該根據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城市文化元素。城市文化元素可以分為自然元素和人文環境元素兩大類。
(一)自然元素
每個城市,其所在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體系等的不同,會形成一些獨特的風景,例如山城重慶、春城昆明、泉城濟南。不同的城市由于環境的不同則適合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生存,所以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獨具有的動植物,如四川的熊貓、西藏的藏羚羊、海南的椰子樹以及廣西的桐花樹等。
國際著名設計師渡堂海為成都設計的一款建筑工地圍擋就把自然元素融入到了他的設計中去。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是古蜀文明的起源地,有著非常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川劇文化、熊貓文化,竹文化等全國聞名。這款建筑工地圍擋材料為成都的竹子,區別于傳統工地圍擋采用的是PVC或彩鋼材料,利用竹子具有韌性的特質,使用流暢的曲線,賦予了傳統建筑工地圍擋新的生命。同時,渡堂海設計師將川劇文化中的臉譜元素以及熊貓這一自然文化元素融入到了設計中去,這款建筑工地圍擋表面繪有熊貓和臉譜圖案,傳播了成都的城市文化同時,讓人們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可以放慢節奏來體會城市的詩意和欣賞城市的美。設計師將蜀文化融入到建筑工地圍擋這一設施中去,也改善了傳統建筑工地圍擋只注重功能而忽視了外觀這一弊端,如圖1所示。
(二)人文環境元素
人文環境指的是人類因生產生活所需而形成的社會環境,它包括人文景觀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兩類,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對,是人為活動而產生的,與人們的日常活動息息相關。
1.人文景觀元素:人文景觀也被稱為文化景觀,是人類在平時的生產活動中,為了滿足自身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需求而構建的景觀[6]。人文景觀具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可以是古文化遺址這種實物的形式,也可以是風俗人情這種精神形式,具有一定的歷史性和文化內涵。例如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敦煌的莫高窟、北京的萬里長城、女媧補天神話傳說等。人文景觀可以分為歷史古跡、革命遺址遺物、現代文化藝術等各種活動場所形成的景觀以及地區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觀四大類。
我國的四大古鎮之一的江西景德鎮,因其瓷器而聞名天下,故也被稱為“瓷都”。景德鎮的制瓷工藝歷史悠久,其中的青花瓷更是被大眾稱贊。景德鎮為了弘揚陶瓷文化,向人們展示陶瓷的魅力,將陶瓷文化融入到了當地的公共設施的設計當中。在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廣場上的裝飾柱就是以陶瓷為材料,整體呈圓柱形,表面繪有青花圖案。整個裝飾柱的設計造型簡單,青花的裝飾給人以傳統水墨畫之感,清新風雅。整個設計在實現其功能需求的基礎上也向使用者傳播了城市的瓷器文化,對于塑造城市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圖2所示。
2.精神文化元素:精神文化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事物質文化生產而產生的一種特有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宗教信仰、制度教育、道德風尚、思想理念等各方面[7]。人們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對于精神的追求就顯得尤其的重要。精神文化能夠增強人們的凝聚力,具有價值導向,并且能夠賦予設計師的設計以靈魂。
浙江省普陀山因為是南海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佛教文化興盛,每年吸引著眾多游客前往。在普陀山,由于佛教文化的大力發展,這里的公共設施設計中都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文化元素。普陀山的路燈就是以佛教中鐘為素材進行設計的,路燈的燈罩是一個鐘的形狀,燈桿是簡潔的圓柱形和方形,燈罩上面刻有“吉祥如意”四個字,不僅是來此地禮佛的人們一種愿望,也是對游客的一種祝愿。整個路燈的設計造型簡單,顏色以灰色調為主,莊重沉穩,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如圖3所示。
設計師在選擇城市文化元素時,應當選擇最具代表性和辨識度的元素,能讓使用者在看到這項公共設施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該設施所要傳遞的城市文化,而不會聯想到其他的城市。譬如“古建筑”這—文化元素,很多城市都具有,辨識度不高,不具有典型性;而若是換成“白墻灰瓦”這一文化元素,大眾最先想聯到就會是徽派建筑,從而直觀地想到安徽。所以設計師在進行公共設施的設計時,對于文化元素的選擇至關重要。
三、基于城市文化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
對于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設計師應該以城市文化為導向,對城市文化進行元素提取,將其融入到公共設施的設計中去,設計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設施,那么在城市公共設施設計的過程中如何對元素進行提取,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一)元素特征線提取
設計師在進行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時,根據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城市文化元素,然后勾勒出文化元素的整體輪廓。在描摹出的整個元素輪廓中,根據實際需求,去掉多余的部位,留下需要部位具體形象的特征線。
(二)元素抽象化
在留下來的城市文化元素輪廓線中,去掉多余沒有用的線條,留下一定的形態,經過聯想和想象達到神似的效果,利用傳神的方式表達出元素的文化特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太陽、車輪、盤子等圓形的元素抽象化為一個圓;將海浪、山峰等抽象化為波浪的形狀;將屋頂、大雁等抽象化為“人”字形。
(三)元素解構重組
元素解構也就是將經過抽象化后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拆分,元素重組則是將拆分之后的元素根據設計師的思路重新組合到一起[8]。文化元素結構重組之后形成新的形狀,既能體現出元素本身的意境,又能傳遞出重組后新形狀想要表達的含義。元素的解構重組不是設計師的隨意而為,而是要根據實際需求,按一定的規律,緊密聯系美學來進行。
(四)案例分析
重慶市大足區的“盛蓮”路燈,它們設計的靈感就來自于大足石刻中的佛教元素。大足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而在佛教的《法華經》中,用蓮花來比喻妙法佛經,是“佛”的象征?!笆⑸彙甭窡舻脑O計融入了佛法中“蓮”這種精神文化元素,將“蓮”具象化為蓮花。整個設計提取了蓮花的花瓣輪廓,再將花瓣輪廓經過一定程度的抽象化之后,再解構重組,形成了新的“盛蓮”造型,如圖4所示。
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對城市文化元素的提取可能不會用到每個步驟,例如在需要用到整個文化元素的具象化設計中,設計師就只會用到特征線提取這一步,又或在個別設計中只需要融入文化元素的材質或色彩,則不需要提取文化元素的輪廓線,設計師因根據具體設計具體分析。
四、設計實例
此次設計實例,是為浙江嘉興設計一款有著當地文化特色的路燈。浙江省嘉興市,也稱“禾城”,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也是我國紅船精神的發源地。嘉興市地處江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其建筑風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墻灰瓦,飛檐翹角。所以此次設計,所選擇的元素就是嘉興最具特色的“禾”、“徽派建筑”和“紅船”三種文化元素。其中“紅船”文化是屬于城市文化元素中的精神文化元素,“徽派建筑”屬于人文景觀元素,“禾”則屬于自然文化元素。設計時,首先將房屋以及紅船的整體造型進行特征線的提取,如圖5所示。然后將提取出來的輪廓線進一步的簡化和抽象形成了新的造型,在進行元素的解構與重組時將抽象后的新造型按照“禾”字的筆畫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了最終的路燈造型,如圖6所示。此款路燈造型簡單,外觀為禾字形,體現了“禾城”這一特征,同時還融入了嘉興當地的文化特色,整個設計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在宣傳文化的同時,也體現了城市的獨特性。
結語
在追求個性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的現今,基于城市文化設計的公共設施,不僅能夠樹立獨特的城市風貌,也可以加深大眾對城市文化的了解。作為城市的“臉面”,城市公共設施除了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外,也是城市文化的傳播者?,F在有一部分城市在進行公共設施設計時雖也融入了本市的文化特征,但是在城市文化元素的運用上過于具象化,缺乏元素的進一步提煉,使得整個設計過于復雜,缺乏意境。在進行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時,應結合設施使用的環境以及使用對象,選擇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元素,對元素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提煉運用,設計出具能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城市公共設施。.
參考文獻
[1]張晗.城市文化發展背景下的公共設施設計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9 (08):113
[2]韋宇欣.城市公共設施設計文化性表達[J]包裝工程,2019,40 (14):294—296
[3]政經資訊[J]青年記者,2007 (23):4-5
[4]方敏.城市形象戰略與公共設施設計的良性互動研究[J/OL]設計,2019 (17):53-55
[5]張平青'王洋.城市文化形象視角下公共設施系統化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 (07):1-5
[6]萬蕾.論人文景觀的地域文化特性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體現[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 (19):175-176
[7]鄭永廷,羅姍.當代社會精神文化的發展與價值彰顯——努力建設健康的精神文化環境與精神家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01):1-5
[8]袁玲.旅游產品設計中元素的提取與利用研究[J]工業設計, 2018 (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