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敏
摘要:在新媒體廣泛應用的今天,人們使用數字平臺的頻率大幅提升,文字作為其界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中的各種新技術、新形式層出不窮。從用戶綜合體驗來講,充分運用動態、交互特性提供的能動空間,創造良好的審美效果、流暢的信息通道和靈活的精神提升機制,是評判優秀作品的重要標準。而設計師要尋求創新突破點,必須學會多學科的綜合研究,調動文字學、藝術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知識,實現“以用戶為本”,才能開啟創造優秀體驗的設計之門。
關鍵詞:數字界面 文字設計 用戶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3-0158-03
引言
文字是具有溝通認識功能的特殊圖形符號,設計師通過組織編排、形體變化和字圖同構等手法,可演化出干變萬化的視覺效果,詮釋復雜意念,傳達豐富的情感,作為設計作品中的常用元素,它往往擔負著信息溝通、視覺審美等重要的職責,其形式美感及表意功能為視覺設計師提供了無盡的創意空間。在新媒體作品的界面設計中,文字元素附加上動態表達、交互引導等特性,設計視域也相應擴充至交叉學科、多面延展的層面,如何將文字元素以新的形式進行加工組合,在感官體驗及操作體驗上讓用戶獲得愉悅的感受,以提升產品的識別度和滿意度,便成為開發者在完成核心功能研發之后至為關注的問題。作為時代變革中的設計師,我們在認知體系和情感體系的相關理論基礎上,對新媒體中的文字設計進行用戶體驗方面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是實現作品品質提升的學術要求,也是服務于市場應用的實踐要求。
一、用戶體驗中的情感因素考量——設計研究的思路開拓
近年來,業界對設計心理學方面的探討持續深化,從用戶角度去思考目標需求,成為設計理念的共識。其中,美國著名學者唐納德A.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了設計中讓產品和用戶建立良好關系的核心在于體驗的效果,而體驗優劣的判斷可從情感因素上進行考量,該理論認為,美感建立是獲得用戶獲得感官愉悅的第一門檻,擁有良好功能,并促使操作流暢的友好設計是進入理性評價的核心指標,而趣味性、品牌認可度等則屬于“反思”層次的因素,這三方面共同構成用戶情感體驗的三個層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用戶心理滿足感及市場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情感化設計》雖然沒有直接闡述情感因素在新媒體產品中的應用和特點,但其中涉及機器應用方面的觀點對該相近領域的研究起到非常好的借鑒作用,即優秀的設計需建立在“以用戶為本”的基礎上,在操作使用中達成各層次的舒適感受,以實現情感的訴求,這與數字媒體技術發展中強調互動的根本屬性是一致的。
文字作為數字界面設計中的核心組件,成為用戶體驗研究的一個專題內容是極具價值的,其自帶的文化底蘊與新媒體環境特點,使之擁有微妙的學科交叉屬性,因而它在閱讀和操作中,引導用戶觀感及情緒的機制更趨于復雜,于傳統介質的設計而言,這是前所未有的一個新狀況,當然,這一變化由新介質、新平臺帶來,它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轉折,也是創新變化的源泉。從用戶體驗和情感因素的相關理論中,我們可獲取該設計領域的某些啟示,讓文字學、藝術學結合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的理論知識,針對特殊的媒體技術所帶來的形式特性,建立適應用戶閱讀和操作的文字設計系統,讓作品獲得感官美感、行為應用和高層次精神層面的綜合提升,這便是從理論向實踐應用深入的一個具體的探索思路。
二、友好數字界面中的文字暢享—多層次角度的設計整合
在數字界面的構建中,文字的各種組織模式趨于復雜化、集成化,用戶參與的功能模塊可作為畫面視覺主體,發揮切題點睛的作用,又或在視覺引導系統的組件中,承擔提示、轉折等操作功能,其表現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因而對用戶而言,體驗層次也是多重的。設計師的工作是要從文字的外觀組織上進行實驗分析,探討元素構成與呈現效果的對應關系,同時對用戶在使用新媒體時因文字組織形式所產生的心理反應進行探討,考察情感引導機制的形成及發展規律,其過程實質是形式與功能促成內在契合的綜合研究,所得成果可作為產品改良或創新設計的依據。
(一)混合形式促成形與意的統一,達成感官愉悅的效果。
感官效應往往影響用戶接觸產品后所作出的反應,對用戶而言,取悅則進,厭惡則可回避,因此,作品受重視與否首先取決于外在的感官刺激因素,即美感的刺激。而真正的美是在形式與內容高度吻合下,帶給人們感官與心靈的沖擊,從而產生喻悅和舒適感。處于數字化環境下,筆畫行間的光影流轉、形態變幻可產生生動效果,而各式視像元素及交互組件中配合聲音、觸感等的其他感官刺激,可產生微妙的聯覺效應,更有動態、交互的運用可打開時空嫁接及特效延伸的通道。設計中,文字的美感塑造應依循字形構造法則的精神核心,發揮個體與組織的形體美學優勢,又要善于運用先進科技所帶來的形式變化手段,才能使美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和科技感,讓用戶獲得美與智慧共存的主觀感受。
我們對作品美感因素的評估,通常有三個因素:認知、聯想和情感。其中,文字自身的意義內涵及表達形式的暗喻,可構成認知的主體,另外,聯想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集合社會和自身文化因素的思維活動,而情感在成因和深度上則具有豐富的層次,這些因素構成復雜、關系交錯,共同作用于用戶的體驗過程。因此,由數字技術帶來的混合效果并不是直接給人喻悅感受的主因,而是一種重要的促成手段,在主題及形式完美適配下,豐富的形式語言能有效提高表達的層次性和準確性,從而影響用戶的認知程度。另外,數字媒體中的動態、交互效果,從時間上可實現對操作過程的引導和推動,具有漸進陪護的功能,促使用戶的聯想往預期方向展開,同時形成正面的、具有積極意義的情感,讓用戶接收到設計者傳達的信息,并獲得情感的共鳴。如“音樂制作公司Dongu ri Music"(圖1)界面,使用了“筆畫+圖形+動畫+音樂”的形式,字結構混合膠片、音符等圖形,同時動態的符號跳躍和鮮明色彩的對比也讓活潑感躍然于前,內容上整體增強了畫面的可讀性,聽覺上也相應配以輕盈靈動的樂曲。作品依靠視音組合、動靜組合和字圖組合的多重構成,共同服務于音樂主題,并且營造出多維度的輕松氛圍,其表情達意的效能倍增,遠高于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在感官強烈刺激下,讓用戶受到美的磁場吸引,精神上自覺投入到相應的媒體環境并融入其中。在這里,混搭組合的手法是推動美感營造的催化劑,文字中形與意無縫結合,混合形式的表達讓聯覺效應充分發揮,視覺的多彩和觸覺的互動作用下,音樂更顯繽紛悅耳,給人耳目一新、快樂行進的感官體驗,其設計無形中襯托了音樂制作公司在專業實力上優勢,成為業務宣傳上一筆有力的重彩。
(二)構建無障礙的信息交換系統,實現流暢操作的目標。
數字界面中,文字信息傳達的功能是第一性的,如何實現敘事和操作引導的準確有力,減少理解與行進中不必要的錯誤步驟,該行為層次上的系統架構必然構成用戶體驗效果的核心檢驗指標。優秀的信息交互組件,其作用將體現在發出指令與獲取響應的吻合程度上,準確清晰的表達與交流有利于提高用戶對產品的信賴度,反之在反復的信息誤讀或反應未及的情況下,產品將逐漸遠離原本的效果期待。作為產品,“能用”不等于“好用”,“不好用”體現在不良的溝通性能上,文字確實有自身語義解釋的功能,屬于“有意識”的識別因素,但并非就能準確無誤地實現信息傳達、引導操作。設計中,如前后、大小、冷暖等由視覺心理效應帶來“非意識”因素的存在,常常在認知速度上領先于語義因素讓用戶作出決定,如設計不力,便容易導致用戶的錯誤判斷,造成使用中投入精力的無謂耗費。作為研究者,需要系統地全方位考慮文字部件交互行為的影響因素,盡力達成人機間的準確對話與適度反饋,才能在行為層面上打造出無障礙的舒適體驗空間。
我們研究文字在界面作品中的操作引導問題,需要集中關注兩個關鍵屬性,即層級性和動態性,由此可構成不同的內涵隱喻,影響用戶的理解和反應。層級性是將眾多的信息進行分類,并按信息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先后秩序分出主次,主要的和先行的在體積、色彩、虛實等因素上占主導地位,隨后的按次序遞減,而存在隸屬關系的內容也可以菜單方式收納,如抽屜般隱藏和展開。層級的目的是體現信息的秩序感,以簡練方式呈現效果,讓用戶最快捷、最省力地接收信息、處理信息,然后進行反饋操作。從層級關系來講,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相異之處在于,數字媒體存在動態、交互效果及聲音效果,使層級關系的組織凸顯技術優勢,實現現實場景的模擬,并在層級區分上擁有更豐富的呈現,從而讓作品在信息傳達中更準確,操作引導顯得更體貼。如“瑞士音樂50年排行榜”界面(圖2),以視覺信息化圖形的形式表現熠熠繁星般的樂壇盛景,每個星座分別表示不同曲目,旁邊小標題為歌名,地圖可在隨鼠標位置而延伸,當用戶自主選擇點擊目標繁星時,該曲目標題便會以主角姿態登上年度圣壇位置.原來的小號文字隨之變大清晰,并展開更多作品介紹,背景響起相應歌曲段落。在這里,層級關系以文字大小和明暗差距顯示出來,并隨時間線推進及用戶點擊指向而發生變化,恰如其分的圖形比喻加上推進式滾動狀態的展示方式,形成完整而有效的立體操作引導系統,讓用戶在輕松領悟中完成瀏覽和欣賞步驟。當然,這種設計需要嚴密的系統構思,構建無障礙的信息交互系統就是要在眾多復雜關系中尋找平衡,厘清層級關系中的因果對應關系,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以用戶理解的語言和便利的操作方式進行切入,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的途徑。
(三)運用個性化表達,滿足精神領域的高層次情感需求。
在當今的數字交互產品中,視覺畫面極富個性的表達形式花樣迭出,在滿足使用需求之后,要讓用戶長久駐足,大眾的選擇便轉而傾向高層次的情感需求,作品是否能自我表達、是否能照顧用戶的悲喜情緒、是否具有神秘感或游戲感等,各種個性化的界面效果是設計師普遍追求的。效果越多,對用戶心理的影響機制越復雜,其激發的感應層次越傾細化,從而促使人們進入深層的反思,其精神內核,處于情感層次金字塔的頂端,往往會體現出一定的社會文化價值取向,以及普遍意義的群體心理特征,這對文字而言是隱性的,但卻可以形成情感的共鳴。這種共鳴源于用戶對文字與圖形意義的共識及產生的近似聯想,讓作品的意念升華更容易獲得認同,從而達到理解和響應的目標,促使受眾個體對體驗評價的肯定。
現實生活中,“能說話”與“會說話”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描述,“能說話”只說明具有能動性,而“會說話”涉及技巧和情感,“會說話”的人往往更能獲取人心,界面中的文字設計亦同此理。實踐中,設計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專業敏感性,學會解讀用戶的情感需求,主動并提前去關照,形成設計意向,這種關懷意識往往是第一位的,隨后才是技巧。接著,我們可以使用趣味化的構成,通過卡通畫面的嵌入、輪廓的圖形化編排及動畫合成等手段,強化敘事功能,讓語言更生動、有內涵,引起玩家的矚目和深入參與,又可作為心理的調節器,讓用戶在相應環節中緩解不良情緒或提升緊張度,保證后期的平穩操作。如我們常碰到的“404”錯誤頁面,作為代碼,單純在界面中打上數字已有足夠說明表述,但對用戶來說,這個詞顯然冰冷而機械,于是不少設計師便著手進行了改造。在“騰訊網404錯誤頁面”(圖3)中,“404”字樣混合卡通插畫的形象,趣味性的兒童語言與活潑和諧的色調有效沖淡了由鏈接錯誤給用戶帶來的失落感和憤懣感,起到稀釋負面因素的作用。另外,有些高級情感的關懷并不屬于事后補救或激勵的處理,必須前置代入,如節日、生日、紀念日等問候,又或是不良天氣和地理環境的安全提醒,同屬于主動送溫暖的情形。在“百度搜索中秋版”(圖4)中,主畫面延續了節日主題呼應的傳統,在中文和字母中嵌入月餅形象,作為實用工具的搜索引擎,用戶在繁忙刻板的學習工作當中,用視覺品嘗到香甜禮餅及幽幽清茶,感受溫馨的生活氣氛,無疑給人貼心溫暖的感覺,聯想到遠方親人也能通過界面接收到同樣的節日問候,不由得會心微笑。類似這樣的字圖結合畫面,運用了典型的同構手法,在文字本意的基礎上加圖形的豐富內容擴展,可達到悠長深刻的意味傳達,美好畫面和應時祝愿,讓用戶產生被關注、被關懷的感覺,可見,溫情設計具有直攝人,心的精神力量。
三、尋求優秀設計體驗的新突破——多學科研究的共同推進
我們認識到,當市場中交互產品的主流操作模式趨向成熟,用戶使用習慣基本定型時,任何設計創新是艱難的,存在一定的風險,然而設計人的突破之路從未停止,只是每一步并不輕松。文字設計或數字用戶界面設計都是高熱度的研究方向,但界面中的文字處理非簡單的技術性結合,其專業性表現在研究中的多學科合作上,應用分散在設計實施的各個環節,涉及面之廣、實踐之具體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