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毅
摘 要:產品設計時,功能與裝飾性是開始的慣性思維起點。而在成功并且風靡世界的品牌之下,我們來發現真正驅動的是對用戶的情感設計,讓產品真正走進生活,走進你。
關鍵詞:產品設計;情感設計;用戶體驗
功能當道的實用主義,毋庸置疑主導著產品設計。當簡潔的工業風覆蓋了所有的裝飾性時,什么才是感性的設計表達?以達到建立物與人的依存感。產品的情感設計,成為了關鍵。這個關鍵區別開了什么樣的產品叫做工具?另一些則稱為匠心之作。
無印良品、Apple的一件件經典之作橫空出世時,那種對于產品的設定背后情感化設計的震撼,遠遠大過人們眼見的產品造型本身。這種禪意到骨髓,卻又情真意切關懷到用戶體驗的每一個細微,一下子讓產品用情感化的方式進入生活,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此刻,產品的情感設計在功能與實用之間,架起了物與人的橋梁。
在互聯網時代再次成為產品設計當中的關鍵。情感設計的趣味性、愉悅度、順暢感、智能化,這些進一步拓展了產品情感設計的領域。
1 共鳴效應,讓理性協同發聲
在功能與實用的堅實基礎上,情感設計正在創造著,像:快樂、愉悅、悲傷、美…的產品身心體驗。同樣成為了功能、數據、方式等理性之間協調作業的聯系,而形成共鳴表達,創造產品情感展現。
如同:花、大海、春天、小屋……這些都是很普通的名詞,但將它們富有詩意的組合在一起: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接受者會投入不同的情緒去理解這樣一個組合。這便是情感設計的指揮棒效果!上面這些名詞就像我們在設計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元素,按鍵、菜單、icon、動態效果……將它以詩意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由此用戶產生了情緒上的波動。
2 情感輸出,從交互設定開始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產品情感設計的一個關鍵。
這便是產品設計中的交互環節,人們稱之為是對用戶行為的一種設計,直達內心的設計能夠影響用戶自身的情感,從而導致用戶的行為。
在設計師眼中,會將用戶當成是一個易怒、情緒不定、不明理的人,為什么?因為人的本質是非理性的,邏輯是理性層面的考量,而面對情感這個潛藏在理性背后的東西。這不是單純技巧上的問題,而是一種時間、感覺、情緒等綜合的圓熟。這需要設計師有深厚的功力,而建立在交互思考之上的情感設計理解,便是主題明確,趣味與產品預期的個性相符、與目標用戶的最終個性需求相符。這很重要。
3 生活點滴,情感一觸即發
iphone的升級迭代,不變的喚醒喚醒、滑動解鎖,經典到至今未變。
與Android上千變萬化相比,iOS的慣性滑動效果已經將趣味變為了一種習慣,而不是Android中一味求多求趣味。這樣的一個驚艷的設計,是建立在充分對世界的觀察、對人類未來習慣的構想,也是鏈接過去現實經驗到未來新事物體驗之間的交互通道。
這樣的設計見微知著,簡單、有力、充滿樂趣,看似微不足道,但影響巨大,乃至整個iOS的框架就建立在類似這樣的設計之上(多點觸摸,慣性滑動),即便是剛接觸的用戶,也能輕易理解這項設計,同時,對于用戶進行操作時情感影響也很大。正如,很多汽車的車門工業制造,已經可以達到人類聽覺的極限上的無聲無息地開合,但是設計師還是會根據汽車的品牌定位不同,設定出不同的開合聲響。讓用戶體驗完整,趣味橫生。
除了iOS慣性滑動效果,還有下啦刷新,那么如何可以朝著如此高超的體驗趣味進發呢?
方式1:保持新鮮感。
對生活中身邊的習以為常保持好奇心,有機會問問自己為什么?不甘于一成不變。就像,輸入法產品的皮膚,輸入相對是一個枯燥的過程,為了令用戶在這個過程中能投射入一些情感,會為其制作并不斷推出新的皮膚。
方式2:多維度思考。
設計不僅限于形與交互,還有聲音、觸感、氣味等維度的創新。
就像英特爾、諾基亞等在創造產品的同時,也創造著屬于自己的聲音,以此去影響用戶的記憶。聲音,對于用戶的情感有一些特殊的作用,節奏和旋律的變化都能夠影響到用戶的使用情感,僅僅單一的一個聲音,便可立刻浮現腦海:QQ新消息的聲音、微博客戶端下拉刷新的聲音、Windows開機時的啟動音……(圖2)
所以聲音的嘗試,就是對外觀、交互等的另一個層面的設計,卻又不是單純的一個方面。
方式3:同感遷移。
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這某種有趣的關聯,需要設計師去發想聯系。比如imac的系列設計,首推款利用了糖果的同感聯想,讓臺式一體機不再只是極客和理科生的玩物。成為了生活情趣的一部分,這樣的同感增進不僅是科技走進生活,更是物與人的親近,讓物人性化。
無印良品的光碟唱片機,就像一個掛壁安靜的風扇一般,如微風般讓音樂飄進你的耳朵里。
人們往往會忽略身邊所熟悉的事物,這是人本身的適應性所造成的,當在熟悉的狀態當中出現新奇有趣的東西時,人們的注意力也會被集中過來。對枯燥的事物進行轉變,以一種輕松、幽默的方式進行展示,在不失其功能性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想象力,這樣的嘗試能夠使用戶產生有趣且愉快的感覺,這是一種積極情感,對產品設計也會有正向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