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琴
術后快速康復(ERAS)是指在圍手術期通過采用一系列優化措施以減少應激和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此概念于1997年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Kehlet教授首次提出。近年來,國內學者也積極引進,將其用于臨床實踐。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下其內容。
加速康復外科顛覆了很多傳統外科的觀念,是一種治療模式的創新革命。它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涉及麻醉學、外科學、營養學、護理學、疼痛醫學、康復醫學等諸多學科的協作,真正實現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整個團隊的配合與全流程優化,與傳統的護理相比,ERAS可明顯加速患者術后康復的速度,有助于減輕患者心理、生理創傷及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術后早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等。
ERAS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營養支持,分為腸內營養(EN)和腸外營養(PN)。前者通過胃腸道供給營養,而后者則是經靜脈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腸內營養接近自然生理代謝,它不僅為機體提供能量,還能激活迷走神經的抗炎通路,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腸道細菌進入血液系統,提高患者免疫力。短期腸外營養同樣不會破壞腸黏膜屏障,且能減少腸漏風險。兩者相輔相成,加速患者康復。
家里有人接受過手術的人都知道,以前手術特別是胃腸道手術強調術前12小時要禁食,術前6小時需禁水,以降低術后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然而,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長時間禁食會使患者處于代謝的應激狀態,引發胰島素抵抗,不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因此,ERAS推薦患者只要無胃腸道動力障礙,術前6小時才禁食固體飲食,術前2小時禁食清流質。這樣可減緩患者因長時間禁食而導致的饑餓、口渴、焦慮情緒等術前不適,并且降低術后胰島素抵抗和高血糖的發生率。但要注意,上述術前飲食計劃,不適用于胃腸功能紊亂者,如胃排空障礙、消化道梗阻、胃食管反流或胃腸道手術史等。
過去,為防止術后過早進食給胃腸帶來腹脹、腹痛等癥狀,往往是在腸道恢復排氣、腸蠕動后才允許進水、進食。而ERAS推薦術后早期(6~8小時)經口或腸內營養支持的理念,其作用不在于給機體提供營養素,而是認為少量的營養即能對腸黏膜起到滋養作用,腸黏膜細胞有一特性,它的生長、增殖與修復所需的營養物質直接來自于黏膜接觸的食糜。早期進食除了能給予腸黏膜修復物質,也能促進腸蠕動和門靜脈循環,及早恢復腸道運動——實現排氣;同時,也能加快腸道菌群平衡的恢復時間。
一般推薦患者術后清醒后即可少量飲水,術后第1天開始口服液體或少量清流質食物500~1000毫升,以后每天逐漸增量;若口服液體量達到每天2000~2500毫升的生理需要量時,可以考慮停止靜脈輸液。一旦患者恢復通氣可由流質飲食轉為半流飲食。進食量可根據胃腸耐受量逐漸增加。
當然,關于早期進食時間,不同疾病有所差異:直腸或盆腔手術患者,術后4小時即可開始進食;結腸及胃切除術后1天開始進食進水,并根據自身耐受情況逐步增加攝入量;胰腺手術則可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在術后3~4天逐漸恢復經口進食。
但要注意,有發熱征象或吻合口漏、腸梗阻及胃癱風險的患者,不主張早期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