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 2018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中顯示,中國目前的麻醉分娩鎮痛開展率僅為16.45%,且專科醫院及民營醫院的麻醉分娩鎮痛開展率高于綜合醫院。其中三級公立專科醫院的麻醉分娩鎮痛比例為35.46%,二級公立綜合醫院僅為9.13%。而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美國分娩鎮痛實施比例大概為85%,英國為98%,加拿大為86%。究竟是什么成為中國產婦分娩鎮痛的“絆腳石”呢?產婦及家屬對麻醉藥物有所顧慮,擔心影響胎兒健康,應該是第一障礙。那么,分娩鎮痛到底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呢?
答案是,是否有影響,主要取決于使用的是什么麻醉技術。這里還要從順產鎮痛和剖宮產麻醉兩方面來談。
古今中外,女性對于生育產生的恐懼大多來自于分娩的疼痛。有人將分娩痛形容為“斷了12根肋骨的疼痛”,說自己“被人用大錘掄小腹,掄了8小時”。所以,采取鎮痛措施可以幫準媽媽獲得良好的分娩體驗。順產陣痛通常包括3種鎮痛方式。
1.椎管內阻滯:近幾年隨著椎管內分娩鎮痛技術的提高和新藥物的開發研究,使其具有鎮痛效果可靠、運動神經阻滯小、血循環動力學影響較小、產婦滿意度高等優點。無痛分娩采用椎管內阻滯,用藥劑量極低,鎮痛泵中麻醉藥的濃度相當于剖宮產的1/5~1/10,藥物進入母體血液、通過胎盤的量微乎其微,對胎兒也幾乎不會造成什么影響。嚴重疼痛時,人體會釋放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影響新生兒的血液和氧氣供應。所以,無痛分娩還能降低胎兒缺氧的風險。
2.吸入麻醉:一般使用的氧化亞氮是一種弱麻醉劑,但能夠為某些產婦提供滿意的疼痛緩解,可在分娩的整個過程使用,可以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它比較安全,快速起作用,不影響子宮的收縮,對嬰兒沒有影響。
3.靜脈使用藥物:使用的藥物包括鎮痛類、鎮靜-催眠藥和分離劑類等。鎮痛藥物能很容易地通過胎盤,在大劑量時可抑制新生兒呼吸。但臨床上使用的劑量較小,不會對母親或者孩子產生嚴重影響。
剖宮產通常采用2種麻醉方式。
1.硬膜外麻醉:是剖宮產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也是最佳選擇,俗稱“半麻”。因為其使用的藥物只有極微量通過胎盤,對嬰兒幾乎沒有影響。
2.全麻: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需要采用全麻,這時藥物比較容易通過胎盤,會對嬰兒產生影響,比如抑制嬰兒呼吸,導致其肌張力低下。不過,在必須使用全麻的情況下,術前麻醉醫生會對產婦的基本情況、重要器官功能、用藥史、手術史等進行評估,盡可能準確提供適合產婦手術的麻醉方式和深度。在孩子出生后,醫生一般會觀察3~4小時,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由此可見,除了全麻,其他幾種鎮痛方法都不會對胎兒造成什么影響,是很安全的。相反,疼痛會導致產婦體內兒茶酚胺(一種含有兒茶酚和胺基的神經類物質)分泌增多,從而影響胎兒血液和氧氣供應。所以,在產婦宮縮良好的情況下,無痛不但對寶寶沒有害處,反而是有益的。
此外,有些寶媽覺得自己產后出現腰痛的毛病,就是因為用了麻藥所致。而大量回顧性研究表明,產后慢性腰痛(反復腰痛持續一個月以上)跟是否接受椎管內麻醉或鎮痛沒有直接關系。有40%的產婦會出現產后腰痛,主要是因為孕期體重增長太多,或者肚子太大,再加上平時缺乏必要的鍛煉,造成腰肌勞損,而產后又沒有采取相應措施促進恢復,進而進一步加重腰肌勞損,導致反復腰痛,影響生活質量。而麻醉或鎮痛進行的椎管內穿刺僅在出現穿刺困難時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局部韌帶或肌肉損傷,但這都是可以很快(兩周內)恢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