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莎莎
【摘 要】目的:探討與研究護理干預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患者預防感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共12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預防感染的效果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預防感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預后,并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改善護患關系,值得在臨床中進行實踐推廣。
【關鍵字】護理干預;預防感染;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compared the effects of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infe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t is worthy of practice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severe aplastic anemia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2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作為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血液疾病,是由生物、物理、化學等因素所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全血細胞減少,患者通常表現為頭暈乏力、發熱咽痛、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1]。若患者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則會造成感染以及出血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本研究采集了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了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53歲,平均年齡(33.45±6.38)歲;對照組男29例,女31例;年齡19~54歲,平均年齡(34.68±5.3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進行全面護理干預,其具體為:(1)預防內源性感染,加強患者的個人衛生管理,告知患者個人衛生不良極易導致皮膚、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感染。每日對患者口腔黏膜進行檢查并記錄,叮囑患者用氯己定液(1:2000)漱口,同時可將研磨好的制霉菌素片漱口,用以防止真菌感染。每日睡前通過碘伏水(1:2000)坐浴15~20min,預防肛周感染。(2)預防外源性感染,護理人員應予以患者保護性隔離措施,安排患者在百級空氣層流病房入住,并每日定時用消毒液仔細擦拭床頭柜、窗臺、地面等患者能夠接觸到的地方。對食品也要嚴格進行檢查,食品經過微波加熱5min后方可使用,食品放置時間超過24h不應食用。對探視家屬進行合理限制,加強陪護人員的管理工作,使其減少出入病房的次數,并定時對空氣、物體表面、以及護理人員的手部進行消毒操作。(3)預防醫源性感染,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時,應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標準來執行,接觸患者前后均要以七步洗手法吸收,完成洗手后方可佩戴無菌手套進入病房操作。同時每日對患者進行泰利必妥滴眼、紅霉素眼膏涂抹鼻部、以及常規口腔護理等干預。以上護理均為4次/d,肛周則應在患者進行坐浴后涂抹紅霉素軟膏。(4)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因患者長期使用雄激素治療,導致出現毛發增多、面部痤瘡、聲音變粗等不良反應,應對患者講解原因,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鼓勵患者配合治療。(5)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避免應用氯霉素,防止患者接觸到有毒害的化學物質以及放射性物質,加強患者與家屬的自我保健知識,定時復診、適當鍛煉、以此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通過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對于護理干預的滿意度,滿意度采用隨機問卷調查的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建立Excel數據庫,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及四位分數M(QR)表示,采用Students test進行檢驗,使用分類數據使用(n,%)表示,采用X2檢驗,如P<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因觀察組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對于護理干預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在醫學上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的綜合病癥,其導致患者發病的主要機制是患者的造血干細胞損傷,全血細胞減少,使得發生合并感染及出血,據相關資料顯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死亡率高達83%~93%[2]。由于其病情發展迅速,若無法及時治療患者,則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2]。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生合并感染的診斷要點為:(1)具有感染,服用藥物以及苯接觸史。(2)患者的網織紅細胞減少或消失,血常規三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然下降。(3)骨髓象紅系出現顯著減少或消失。當患者有明顯的這三項癥狀出現時,則代表其具有易感染性,因此,怎樣防止患者交叉感染非常重要,因為出血與感染是導致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死亡重要原因[3]。因此對患者在治療期間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預防感染,能夠顯著促進療效的提高,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改善護患關系,并做好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患者與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幫助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與積極配合治療的心態。同時也要注意強化衛生管理,加強消毒及護理,對患者做好保護性隔離措施,從而預防內源性與外源性感染。
綜上所述,有效的護理干預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預防感染中,不僅可以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還能夠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與實踐。
參考文獻
李亭.護理干預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預防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健康大視野,2019,(11):12-13.
張玉.優質護理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6):210-210.
王穎楠,郭浩杰,薛艷杰.護理干預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預防感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