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巧玲 陸婷 王雪靜 居小兵

【摘 要】目的:探討應用品管圈活動對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的實踐效果。方法:本科室進行回顧性分析2017年06-12月本科室中段尿標本留取情況,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確定以降低患者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為活動主題,對活動前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標本留取的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制作流程示意圖、視頻及思維導圖等供臨床醫護人員學習,并設計定制一次性會陰消毒包,將以上標準化應用于相關臨床工作并落實相關整改措施。結果:品管圈活動中,通過應用有效對策,患者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由6.15%降至3.66%,目標達成率73.89%,進步率40.49%。結論:此次品管圈活動降低了泌尿外科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規范了相關操作流程,開發了圈員創新能力,培養了護士綜合能力,增加了團體凝聚力,提升了護理整體素質。
【關鍵詞】品管圈;尿培養標本;不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8--01
中段尿培養是泌尿外科中常見的重要檢查之一,及早進行中段尿培養,并根據結果合理用藥,可減少術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統并發癥的發生[1]。本科室收治大量尿毒癥與腎移植術后患者,其中需進行多種尿液檢查,如尿巨細胞病毒檢測、尿EB病毒檢測等,均要求留取中段尿標本,據此進行早期診斷并采取有效預防和治療措施,對移植腎功能的恢復和提高受者存活率有著重要意義[1-2]。相關研究顯示[3],尿液標本中巨細胞病毒檢測水平較為靈敏,且取樣方便無創、易被患者接受,是理想的臨床檢測標本,但尿液取材易污染,引起實驗假陽性,需注意。臨床工作中,尿液漏留、污染等是造成標本不合格被檢驗科退回的原因,醫生無法及時查看化驗結果并給予相關治療,導致患者需重復檢驗,不僅影響疾病診斷,還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導致滿意度降低。品管圈[4]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我院泌尿外科從2018年01月~11月采用QCC方法應用于降低泌尿外科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的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組
護士長擔任輔導員,推選圈長1名,圈員9名,其中包括感控護士1名,醫生2名。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討論歸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并運用531打分法[5-6],確定“降低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為活動主題,擬定活動計劃圖。
1.2 分析現狀
通過對2017年06~12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1399例中段尿標本采集情況進行分析,其中不合格86例,不合格率達6.15%。期間對中段尿留取問題進行查驗分析,其中導致中段尿標本不合格的問題如下:中段尿漏留59例次(68.60%),標本采集污染17例(19.77%),標本發送污染6例次(6.98%),采集標本未進行IPAD確認4例次(4.65%)。最終依據80/20原則,將改善重點定為中段尿漏留、標本采集污染。
1.3 設定目標
根據現狀調查,進行目標設定[7-7]。目標值=現況值-改善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6.15-(6.15×88.37%×62%)=2.78件/百條,改善幅度54.80%。
1.4 分析原因
運用頭腦風暴[5-6]針對中段尿漏留和標本污染繪制魚骨圖,對影響標本留取不合格原因進行分析。根據531打分法,80/20原則,選定排名前5的為要因,制作真因驗證查檢表,依據柏拉圖、查檢結果進行真因驗證歸納[6-7],導致中段尿標本漏留的3大真因分別為男病人中段尿醫生未及時留取、未留標本不交接、尿毒癥患者無尿無法留取;導致中段尿標本污染的3大真因分別為宣教不足、留取流程被簡化、準備用物繁瑣。
1.5 擬定對策與實施
通過頭腦風暴,依據可行性、圈能力、經濟性打分擬定改進措施,將96分以上納為有效對策,共性對策合并后確定三大可行性對策。
1.5.1 加強培訓學習:品管圈小組對科室相關人員實施針對性培訓,并制作操作視頻、思維導圖供醫護人員學習。
1.5.2 精準采集流程:責任護士接到醫囑后及時進行中段尿標本采集,無尿患者及時提醒醫生停止醫囑;制作中段尿簡易流程圖供患者學習,準備茶壺向病人示范如何“中段”,訂制一次性中段尿留取無菌包,避免物品準備不齊易污染的問題;準備中段尿標本架定點放置,保證5min內送檢,封口袋單獨發送,防止試管口松動標本漏出。
1.5.3 建立監督機制:科室成立質量小組,每周督察中段尿留取情況并進行醫護人員考核,要求人人達標。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目標達成率= (改善后-改善前) /(目標值-改善值)×100% =73.89%,進步率= (改善前-改善后) /改善前×100% =40.49% 。品管圈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尿培養標本留取結果的比較,見表1。
3 討論
3.1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降低尿標本不合格率
通過品管圈活動重新制定了中段尿標本留取流程圖和示意圖,使其更加規范并便于患者理解,制作相關視頻及思維導圖供醫護人員學習考核,并定制一次性會陰消毒包,有效降低了中段尿標本留取不合格率,保證了留取質量,避免了因重復留取標本消耗的人力物力,對疾病診斷和用藥指導提供了準確依據。
3.2 開展品管圈活動可增強團隊意識
全體圈員分工合作,共同解決了問題,提高了集體凝聚力;活動中護士反復與患者進行溝通指導,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明顯上升。通過開展品管圈,臨床一線護士參與到護理管理中,提高了工作滿足感[6]。品管圈活動達到了預期目標,使臨床一線護士感受到被認可、自我實現的成就感[7],培養了護士綜合能力,提升了整體素質,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
4 小結
本次活動中留取標本輔助工具的創意性研發,科室將進一步應用于臨床,指導協助患者使用輔助工具留取標本,并對其效果進行追蹤完善,同時從中暴露的問題仍需在今后工作中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孫淑紅,胡曉峰,馮尚彩,等.尿路感染患者腸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3):216-221.
邵劍春,周賢冉,宋永琳,陳俊,史瓊華.腎移植術后受者EB病毒感染回顧性分析[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7,9(02):104-107.
陳潔晶,陳懷周,歐明林,莫秋菊,楊孟,眭維國,賴柳生,林華.血清與尿液標本巨細胞病毒DNA聯合檢測在腎移植受者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20):2569-2571.
本刊編輯部.品管圈[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32):3932.
韓建敏.品管圈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02):110-112.
劉琳,劉婉明,蔡銀燕,吳冬玲,湯瓊莎.品管圈活動在降低管道固定不合格發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01):187-188.
劉玉慧,孫秋華.品管圈在國內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03):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