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 袁旭陽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上大學,近年來大學生數量大幅持續增加,社會上的大學生也逐漸增,大學生就業隨之也出現了巨大的問題,2013年全國大學生畢業生已經達到699萬人,由于大學畢業生太多就出現了“史上最難就業季”2014年至今大學畢業生數量也在持續增加,就業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不單單是大學生自己,還有現在機器化設備,技術的發達,很多職位已經不需要人力完成,部分職位已經被智能機器代替,因此大學生就業難的還有社會,學校,經濟形勢共同決定的。
目前有很多大學生找不著工作甚至失業,但是并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是沒有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很多大學生自視過高,想要一份穩定的“鐵飯碗”,無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追求輕松的高薪工作,追求工作的體面性和發展前途,而不是考慮這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很多大學生在大學里享受著大學的良好環境,享受著大學的氛圍,沒有受到社會磨練,也沒出去做過工作,也沒有被解雇過,甚至沒有去面試過,這些雖然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經歷過,但是在學校你體會不到真正的就業感受,就像看吃播你看到主播們演示這她的食物有多美味,你看多少次直播都不如自己去嘗試一下,感受一下味道。
近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出現經濟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快速發展的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很多企業因為經濟危機開始大幅度裁員,招聘需求逐漸降低招聘要求逐漸提高,這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指出,到2018年底,有近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還將有近600萬大學畢業生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也受到了社會的大量關注,我國雖然經濟發展很快,但任然存在這樣的問題,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低,就造成了大學生找工作難的現狀。
我們這一代的父輩有很多都是未被受過教育,在他們眼里大學生會做的很多有很強大能力,就會對大學生報以超過他們自身能力的期望,認為有了這個學歷我們就可以有一個好的體面的工作,很多大學生也因此對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因此來達到家人的期望,對于剛業的大學生的社會經驗比較少,剛走進社會的她們是比較迷茫的,在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會從身邊的人吸取經驗,在這些人中父母家人的建議就顯得尤其重要,因此家庭成員的意見對大學生的就業有這重要的參考價值,二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體面的“鐵飯碗”在家人眼里也只有那么幾個職位是正經,不希望孩子去做有風險的工作,大學生也因此放棄了就業機會。
大學生生活在學校里,有著良好的環境,他們的任務就是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和能力偏低,面臨就業企業要的并不是只有學習能力和專業能力,企業要的是求職者的全面性綜合性,今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是都會加上“有經驗者優先”有時候經驗遠比學歷重要,大學生生活在溫室里,沒有經歷過職場的風雨自然缺乏相應的經驗,但是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對經驗都有要求,所以這也是大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變大的原因,近幾年來大學生的就業率逐漸降低,這跟大學生自己的能力問題脫不了干系

畢業時間 畢業人數 就業率2006 413萬 77%2007 495萬 70%2008 559萬 68%2009 611萬 68%2010 630萬 67%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以前是人力完成的工作被機器代替,在我們身邊很多工作都是機器完成,科技越來越高級,機器越來越只能,很多公司都會選擇機器這個一天24小時都不會累代替人,現在甚至出現的自助超市,自助購票,例如:以前我們去超市,會有很多導購員給我們推薦餐品,人力結算賬目,現在是自己結算自己付錢,以前買這票要到車站排隊購買,雖然現在也有,但是網上購票的開通很多人更愿意在網上動動手指買票,省時省力,不需要人力完成就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智能化機器化的這些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是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從側面又扼殺又很多人的工作機會,社會對人的需求降低勢必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多種多樣,是多方面的原因累加造成的,無論是大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社會家庭等外界因素,既然問題已經出現我們就應該盡自己所能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使大學生免受就業問題的挫折,避免就業難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費,從大學生出發,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學校多參加校園活動尤其是就業創業活動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社會上企業對大學生多一點耐心給大學生一個機會讓其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和諧,人們的幸福感才會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