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現東 劉永翔


摘要:為解決當下隔代關系中,老人與兒童雙方交流減少,傳統的親情觀念被逐漸弱化的問題。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對隔代親子互動的研究現狀,以及隔代親子互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現有隔代互動類產品進行案例分析。歸納總結了隔代親子間的互動方式與隔代親子互動產品的設計要素。該研究可為隔代親子互動產品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隔代親子 互動方式 互動設計 產品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4-0124-02
引言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隔代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逐漸減少,導致中國傳統家庭中的親情觀念被逐漸弱化。同時隨著我國對于老人和兒童關注度的提升,隔代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課題。在現實生活中,隔代親子間的互動行為及互動方式缺乏積極有效的方法,引發隔代親子在互動的過程中不同問題的出現,并阻礙了雙方的情感互動及交流。
一、隔代親子互動研究
(一)國內外隔代親子互動研究現狀:根據資料分析顯示,國內外對隔代親子互動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相關課題深度存在差距。在歐美地區隔代互動的設計研究相對成熟,并且受地域文化差異的影響,無論是從社會應用角度還是學術研究角度,國外對隔代互動的關注點大部分集中在祖輩老人身上。國外研究者發現,在隔代互動的過程中,祖輩老人往往會考慮家庭關系、教育方式、兒童認知等因素,從而導致老人在使用互動產品進行互動時自身的精神壓力有所增加。另外對隔代親子互動的研究中,國外的研究學者更注重老人與兒童之間的角色設定,并期望對雙方的職責界限進行明確劃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國內對于隔代親子互動方向的研究也逐漸被重視起來。由于受中國傳統家庭文化觀念的影響,與國外相比國內的學者更注重對隔代互動中兒童的研究,例如在兒童的心理特征、認知能力、安全等方面Ⅲ。國內學者希望通過隔代親子之間的互動,來培養兒童的責任感,并以此影響兒童的成長。研究顯示,國內在對隔代互動過程中老人的活動體驗、心理承受極限、運動能力等方面的討論存在不足。
(二)隔代親子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互聯網產品、智能產品充斥在兒童的生活當中,兒童有自己的認知潮流,對智慧化的生活他們是主動接受的。但是面對時代的進步處在隔代關系中的老人,對于網絡化、智能化產品祖輩老人相對陌生。因此老人在與兒童互動交流時,對同類產品兩者的認知存在差異,無法找到互動的共通點。
祖輩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的心理和肢體功能逐漸減弱衰退,同時兒童正處于成長階段,對長輩親人有所依賴。面對身體狀態的不同,老人在和兒童互動時體力與精力都將趕不上兒童,這會對隔代親子的情感互動交流產生阻礙,使得老人與兒童無法產生更多的接觸與互動[2-3]。
在隔代親子互動時因傳統思想觀念影響,老人對于兒童往往太過寵愛,對兒童在互動中遇到的困難老人習慣代而為之,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兒童的自身發展。另—方面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存在叛逆心理,在互動時老人常常根據自身的經驗,強制兒童去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動,這樣的互動只是單方面的嘗試并未存在真正的情感交流[4-6]。
二、現有隔代親子互動類產品分析
(一)智能語音視頻互動產品:隨著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即時語音視頻工具逐漸低齡化、操作更簡單,成為家庭成員溝通交流的橋梁。圖1是市場上現有的智能語音視頻產品,該類工具解決了遠距離溝通交流難的窘境。這使得隔代親子間即便異地而居,也可以通過視頻進行簡單的互動行為,滿足了隔代之間情感交流的部分需求[7]。但隔代親子在互動中只能對產品進行單方面操作,并沒有實現兩者在操作上的互動。在功能上該類產品需要實時連接網絡,對于隔代關系中老人所居住的環境要求更理想化。
(二)積木拼接、搭建類互動產品:現有兒童玩具市場中積木拼接、搭建類產品眾多,此類產品以兒童喜好為設計中心,其中融入互動性設計,使產品既能讓兒童單獨使用,又可在與其他人合作玩樂中實現交流互動。圖2、3中是市場中積木類與相似產品的案例,通過分析研究,該類產品具備互動性,并且能夠使互動雙方體驗到產品的可操作性[8]。但產品在隔代親子互動的設計點上過于偏向兒童,產品更多的是以兒童為中心的設計并沒有考慮隔代關系中老人對產品特性的需求。
(三)智能游戲類電子產品: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游戲類電子產品的設計在操作上更簡單化、形態小巧化。例如圖4平板電腦、手機等,可以搭載游戲的智能產品使兒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在對產品的使用中缺少了與他人正面交流。另一方面,在隔代親子互動中產品的互動性決定雙方情感的投入,而此類電子產品在操作中只有單方向情感輸入與輸出,并未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交流[9]。
三、隔代親子互動方式歸納
通過對隔代親子行為特征與心理的研究分析,隔代之間的互動方式可歸為三類:隔代親子之間相互陪伴的互動方式、通過產品引導隔代親子進行互動的方式、隔代親子間以產品為橋梁相互合作與競爭的互動方式。
(一)隔代親子之間相互陪伴的互動方式:相互陪伴的互動方式,是最基本或者說是最基礎的互動形式,其中陪伴并非讓隔代親子雙方面對面地待在一起才算是陪伴,而是指在完成某項動作時,隔代親子雙方都共同參與。在這個一系列過程中雙方能體會到來自對方的溫暖,并不會因時代背景和思想觀念的不同感到孤獨,從而使雙方在交流互動中給對方安全感[10]。在陪伴式互動中,雙方的存在感都會表現出來,隔代關系下的代際差異將被忽視,使雙方共同關注到同一件事物之上,進而達成更加深層次的情感互動與交流。
(二)通過產品引導隔代親子進行互動的方式:以引導的互動方式,對隔代親子間的互動行為進行完善。通過對產品引導模塊的設計,讓老人在使用互動產品時進行一定的示范,或者通過產品本身的規則限制,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進行類似的操作。同時做到以產品為引導的工具,讓產品使用雙方能夠進一步實現情感互動與交流。另外,隔代親子互動的過程中,老人可以通過這種引導式的互動行為,不斷培養兒童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