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對養老機構的管理、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民政部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進行了修改完善,近日發布《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
《民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現行《養老機構管理辦法》于2013年7月1日開始實施,已有近7年時間。而這一時期,正是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提速、社會養老服務需求旺盛的重要時期。
業內人士認為,在目前我國養老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民政部著手修改現行辦法顯得十分迫切,意見稿的公布及時且必要。
機構養老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28671家,其中,編制部門登記的13555家,民政部門登記的14109家,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831家。各類養老機構共有床位數3793724張。
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養老機構管理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
民政部在意見稿的說明中提到,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2018年12月29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取消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要求實行養老機構登記備案和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對養老機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對加快推進養老機構服務作出了新的部署。
三是自2017年以來,民政部聯合相關部門持續開展了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養老院服務質量普遍改善,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經驗。
《民生周刊》記者注意到,此次意見稿共7章50條,與現行管理辦法相比,新增17條,修改30條,修訂主要體現在備案管理、服務規范、運營管理、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5個方面。
在服務規范方面,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依法完善了養老機構發現老年人為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人時的應對措施,鼓勵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
在運營管理方面,意見稿重視養老機構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避免因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導致安全底線被擊穿;要求養老機構在公共場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并保存視頻監控資料。
“此次修訂順應了養老服務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對解決養老服務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養老產業專家烏丹星表示,與現行管理辦法相比,此次修訂順應現實、與時俱進的內容隨處可見。
在備案管理中,對備案信息公開和數據共享提出要求。烏丹星表示:“信息共享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希望未來養老服務機構的信息共享能真正落地。”
意見稿還提出信用監管,對養老機構信用體系建設提出要求,并要求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鼓勵和支持養老服務領域誠信建設。
機構養老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圖/郭鵬
對于意見稿的內容,業界有廣泛討論。“縱觀整體內容,感覺對推動養老機構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期待早日落地實施。”杭州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負責人對修訂內容給予高度評價。
仍以備案管理為例,這是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要求建立的新制度,意見稿首次予以專章規定,細化了養老機構設立登記的相關內容,明確了養老機構的備案、備案機關,規定了養老機構備案材料、辦理流程及備案事項變更等內容,對備案信息公開和數據共享提出了要求。“4方面內容將備案管理的流程及具體操作細化,可操作性強。”
“此次修訂在充分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基本精神的基礎上,合理吸納了地方實踐經驗。”在重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劉大偉看來,“這是一部能夠解決問題的部門規章。”
以養老機構準入、變更和退出機制為例,意見稿明確了養老機構的準入、變更機制,明確了終止服務的相關情形和處置措施,要求妥善安置老年人,并依法進行清算和注銷登記。對未經登記的機構要求進行書面通報并進行查處,“這樣一來,就理順了養老機構的準入、變更和退出機制,力求讓養老機構管理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劉大偉說。
在對工作人員的要求方面,提出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掛鉤的薪酬激勵制度。在安全規范方面,首次提出養老機構公共場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對食品安全要求機構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且規定嚴格遵照食品安全標準和制度,還要求在食堂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增加食品安全監管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養老服務到底由誰來監管?監管哪些內容?如何處罰?此次修訂,我們欣喜地看到各方法律義務和邊界的明晰,政府、市場、家庭、個人責任的細化。”烏丹星說。
在養老機構監督檢查方面,意見稿進行了大幅修改,以適應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后有效監管的要求。強化養老機構全方位監管,賦予民政部門監督執法手段,明確通過現場檢查、查閱或復制資料、責令整改、責令停業整頓等4種措施,增加民政部門執法依據和可操作性。
“備案制管理后要防止監管流于形式、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有學者認為,今后需要在強化監督理念、完善監督工作程序、提高監督效率、監督精細化方面下功夫,將監管理念滲透到日常監管中,實現監督常態化。
意見稿還細化了養老機構應盡義務未履行到位的8類應追究責任情形,加大事后懲戒力度,增加警告的處罰方式,完善了養老機構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方式。明確民政部門的法律責任,有利于規范工作人員的管理服務行為,避免人為因素產生養老機構的安全穩定問題,這都有利于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