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是維吾爾語黑油的意思,這座世界上唯一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是新中國成立后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所在地。所以,克拉瑪依又被稱作“新中國石油長子”。
自1955年發現油田和1958年建市起,在“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戈壁荒灘上,由宿舍、食堂、郵電所、醫務所、托兒所起步的這片聚居區中的石油工人,就在忠實地履行著既定的使命——“我為祖國獻石油”“工作要向高標準看齊,生活要向低標準看齊”。
在這種奉獻文化浸潤下,克拉瑪依市民自發形成了既感人又樸素的價值觀,即以油氣產量論英雄、從省水省糧看人品。
除了這一高尚情操,克拉瑪依人價值觀的形成也有客觀因素:城市產業結構單一,水資源匱乏,原生態環境惡劣。
長期以來,克拉瑪依扮演著“石油工人生活基地”的角色,僅可滿足市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中國共產黨不滿足于此,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人民利益著想,讓人民幸福就是黨的事業。

全國人大代表,克拉瑪依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剛
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市委、市政府讓克拉瑪依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的追求永不改變。歷屆市委團結帶領克拉瑪依人民一代接著一代干,一張藍圖繪到底。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2014年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為起點,克拉瑪依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努力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將以石油石化產業為城市唯一經濟支柱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為經濟多元化、發展成果直接惠及市民的、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綜合型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疆資源開發的成果要更多地惠及當地、改善民生、增進民族團結。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克拉瑪依充分利用特色資源優勢,按照先升級再轉型的發展思路,不斷挖掘傳統產業新動能,探索產業優化升級新路徑,最大限度地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強地方自我發展能力,更好地造福市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近年來,克拉瑪依秉持新發展理念,立足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一主多元”的發展思路,在做大做強石油石化主業基礎上,全力推進非油產業發展,重點在旅游、商貿物流、信息、金融四大產業方面下功夫,尋找新經濟增長點,加快構建具有克拉瑪依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打造北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新疆改革開放力度,加快推進新疆對外開放步伐。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和北疆區域中心城市,克拉瑪依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破解城市轉型發展難題的關鍵舉措,持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系列改革開放決策部署,穩步推進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近年,克拉瑪依緊緊抓住新疆就業、教育、醫療、社保、扶貧、安居、暖心、興邊、安全等九大惠民工程不放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的重要著力點,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民生支出均超過公共預算支出的80%,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走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克拉瑪依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抓緊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推動形成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克拉瑪依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克拉瑪依正是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出臺并實施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將改革開放成果、轉型發展成效最大程度惠及克拉瑪依市民。
目前,克拉瑪依已經具備1500萬噸油氣當量的生產能力、1600萬噸的煉油加工能力和140萬噸的乙烯生產能力。
準噶爾盆地作為新疆油田主力產區,油氣資源量119億噸,油氣綜合探明程度25.7%。
隨著礫巖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新疆油田環瑪湖區域展現出10億噸級的大場面,是近年來我國最大的油氣勘探成果。中石油集團公司將其作為未來一段時期在疆油氣資源開發的主戰場,計劃總投資1119億元,預計2025年原油產量達到1500萬噸,城市發展的接替資源進一步夯實。
獨山子石化公司作為全國重要的煉化一體化大型綜合企業,乙烯規模、產量位列全國第一。
為將資源優勢更多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克拉瑪依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嘗試,先后完成黑油山公司、新港公司、紅山油田、克石化公司與地方的合資合作,累計生產原油760萬噸,加工原油3279萬噸,實現地方財政貢獻超過10億元。
同時,以中央駐市石油石化企業為依托,聚焦配套服務業和原料資源,全力支持地方企業發展,圍繞石油上產服務,一批技術特點鮮明、具有競爭實力的工程技術服務企業迅速發展,形成了完整的工程技術服務產業鏈。
圍繞石油煉化,形成了乙烯、丙烯、苯、潤滑油、輕烴加工等多條煉化產業鏈,涌現出一批地方石油化工企業,帶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作為新疆“天山云谷”計劃的核心基地,近年來克拉瑪依依托智能油田、智慧城市成果,將信息產業作為支撐城市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并將其上升為城市發展戰略;推動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建成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云計算基地,并獲批成為西北地區首個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的城市。
為自治區廳局及周邊地州提供云計算數據服務合作項目達39個,新疆油田自主研發的基于北斗衛星通信平臺的井口數據傳輸系統成功應用,本地企業自主研發的物聯網項目在油田市場得到推廣應用,信息產業的輻射力和帶動力進一步增強。2014年以來,信息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0.8億元,年均增長6.5%。

克拉瑪依是一座現代化宜居城市。
作為新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克拉瑪依依托中石油駐市金融服務機構,加快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建立綠色項目庫,推出收費權質押、綠色信用擔保等融資產品,發行新疆首單綠色金融債券5億元,引導金融資源助力綠色產業發展。
同時,新疆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昆侖銀行、中石油專屬財險國內外業務不斷擴大,國民村鎮銀行等金融企業成功增資擴股,資產體量和營業收入穩步提高。
金融產業增加值從2014年的18.7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0億元,年均增長9.9%。
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企業416家,擁有中油工程、中油資本等4家上市企業。
2018年、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位列全疆前列,為新疆工業穩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克拉瑪依圍繞建設“全疆最佳商務旅游區”的目標定位,發揮交通、區位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優勢,打造“荒野之旅·時尚之都”,統籌推進旅游產業資源、旅游項目建設和“鐵公機”整合發展,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通過市場化運作,旅游業實現井噴式增長。
2014年以來,累計接待游客3399.2萬人次,年均增長25.2%;累計實現旅游收入290.6億元,年均增長26.7%。克拉瑪依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等榮譽稱號。
克拉瑪依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均收入較高的優勢和綜合交通樞紐設施完善的優勢,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中俄貿易西通道建設,加強與俄羅斯、中亞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貿交流合作,助力工程技術服務企業走出去發展,共有10余家企業在哈薩克斯坦等1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2014年以來,累計實現對外投資額約1.2億美元,外經收入穩居全疆首位。
吸引一批商貿物流企業在克拉瑪依落戶發展,中亞商品交易中心、中石油新疆區域招標和采購中心、北京ET保稅中心等一批重點商貿項目入駐克拉瑪依,成功引進俄羅斯、巴基斯坦及中亞國家的特色商品,商貿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2014年以來,累計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8.1億美元,年均增長16.6%。
克拉瑪依扎實推進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不斷深化創新驅動體系,成立產學研科技創新聯盟、“一區多園”區域創新聯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深化全方位科技合作,克拉瑪依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新疆油田公司“凹陷區礫巖油藏勘探理論技術與瑪湖特大型油田發現”和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環烷基稠油生產高端產品技術研究開發與工業化應用”項目均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克拉瑪依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農業綜合開發區被評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園區。
目前,全市共有國家、自治區級科研機構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43家,高新技術企業59家,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量14件,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在全疆處于前列。
克拉瑪依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把促進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大政策支持和就業培訓力度,出臺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統籌做好高等院校畢業生和困難群眾就業幫扶,全力促進和穩定就業。
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創業孵化基地一個,自治區級創業孵化基地一個。2014年以來,全市累計發布就業崗位8.2萬個,累計新增就業2.3萬人,累計支出就業專項資金6.7億元,企業吸納本地勞動力達到7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長期控制在1%以內,“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克拉瑪依堅持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教育大會精神,持續推進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管辦評”有效分離,不斷加大合作辦學力度,北京十一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克拉瑪依附屬學校、中加國際班等合作學校建成投用,全市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明顯提升。
2014年以來,全市普通高考民漢綜合上線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疆乃至全國前列。高等教育加快推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新疆醫科大學克拉瑪依學院落地開學,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入選全國百強職業院校,全市高校在校學生超過2萬人。持續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克拉瑪依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不斷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獲得感作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克拉瑪依建設的出發點、落腳點,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醫共體、專科聯盟等醫聯體建設,擴大分級診療試點,構建“十五分鐘服務圈”,實現基層衛生工作全覆蓋。
深化與華西醫院、同濟醫院等先進醫療機構的對口援助關系,開展遠程醫療,成立市中醫院、康復醫院、婦幼保健院,醫療救治水平不斷提高。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率,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嚴格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關于疫情防控的各項決策部署和防控要求,實現了“零確診病例”,保障全市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按照國家關于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克拉瑪依把社會保障作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來抓,建立了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體系,在全疆率先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一體化。
全面落實社保降費和失業保險補貼政策,完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和城鄉低保、社會救助等制度。全面落實國家和新疆關于加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的要求,兩次上調低保戶、困難戶的補助標準,提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額度,率先在全疆開展照護險業務,實現了跨省跨地區的異地就醫結算。
截至2019年末,全市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2014年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算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4年的847.7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972.9億元,三次產業占比由2014年的0.6:75.5:23.9,調整優化為2019年的1.8:68.8:29.4。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4年的73.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5.7億元,增長4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14年的334.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74.3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0250元增長到2019年的45658元,增長50.9%。
克拉瑪依,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經濟充滿活力、環境充滿魅力、社會繁榮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現代化宜居城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被確立為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新疆重點新型工業化城市和循環經濟試點城市。
今天的克拉瑪依,早已不是僅能為石油工人提供基本需求的生活基地,一座時尚靚麗的現代化都市已在準噶爾盆地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