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勤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據庫作為不可替代的數據管理資源,在計算機技術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數據庫原理與技術”也是高校的一門專業課程,為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夯實了基礎和前提。現階段,“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文章重點探討“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分析
“數據庫原理與技術”是信息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也是很多專業的選修課程,該課程知識的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涉及數據庫的基本概念與原理以及其他各種技術知識,教學難度系數大[1-2]。接下來,談談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1? ? “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過分重視原理教學,忽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在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高校在開展“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時,理論知識占據主導地位,高度重視原理教學、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相關技術具體應用知識的傳授。但該課程知識理論性、抽象性強,晦澀難懂,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嚴重,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缺乏應用能力,最終無法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3-4]。
1.2? 過分重視數據庫開發工具的運用
雖然很多教師也意識到“數據庫原理與技術”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師急于求成,片面要求快速提高學生開發和操作數據庫的能力,在教學中引進大量的數據庫開發工具來訓練學生開發和應用數據庫資源的能力,但如此一來會忽略部分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無法構建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一旦遇見關鍵技術問題,便無法有效應對,進而無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1.3? 教學模式陳舊,忽視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在“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理論教學模式,先介紹相關理論知識與原理,然后基于實際案例,鞏固學生對這些原理的記憶和理解,但是這些原理是抽象、晦澀的,教學難度、理解難度較大,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學習興趣,容易產生抵觸、厭學心理,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了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1.4? 缺少優質實踐教學資源,降低教學質量與水平
一直以來,高校在“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雖然認識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學校各項軟硬件設施設備建設不到位,沒有專門的實驗室、實驗設施設備,導致課程教學缺乏優質、高效的實踐教學資源,最終降低了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2? ? “互聯網+”背景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創新對策
2.1? 更新課程教學思路
(1)傳統教學法。“互聯網+”時代,在開展“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時,針對課程中的基本概念與原理知識,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多媒體課件來提高講解效率與水平。通過視頻、音頻、動畫等載體,將那些晦澀、抽象的概念內涵、設計思路與方法、基本原理、實際意義等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從而降低知識難度,讓學生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能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集中學生注意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水平。相比于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的教學講解、學生被動聽的陳舊教學模式,“互聯網+”技術下的知識講授法在教師精講概念和原理、學生試講相關內容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走下權威的神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教師講完相關知識以后,指定學生基于教材中的相關實例進行試講,教師針對學生的講解進行有效的總結、點評,如此一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的同時,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與水平。
(2)相關知識捆綁教學法。目前來看,“數據庫原理與技術”這一課程與“大型數據庫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諸多課程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加強這些知識的聯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科學分配實驗內容與課時,進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講解完本課程內容時,還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梳理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具體案例法。在“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針對那些應用性、專業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知識,利用典型案例、具體案例的方法進行講解,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能夠理解、掌握相關技術原理,并以此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學生在運用具體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知識、技術的用途和魅力,進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引用的案例多與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特征具有較大的關聯,那么學生在后續其他課程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能夠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大大提升了知識的有效性。
(4)具體演示法。在新形勢下,教師可以利用在線演示、觀察結果的手段來講解操作性強、應用性強的知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不同操作而導致的不同結果,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如此一來,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操作方法與步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
(5)具體實踐法。“互聯網+”時代,在進行“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教學時,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來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設計、動手操作的能力。基于課程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并要求在獨立、合作完成操作后撰寫實驗報告,如此能夠直接反映教學效果。
2.2? 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真正將上述教學法貫徹落實到位,教師可創新采用“四課+三環節”的教學方法,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四課具體包括:(1)理論課。教師可針對課程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識進行詳細講解,針對那些復雜、抽象的知識進行操作、演示并錄制成視頻,讓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2)習題課。在每章節理論課的結尾設計典型習題,教師要布置學生進行練習,進而對章節知識點進行理解消化,引導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掌握解題規范、培養良好的計算能力,并不斷提升學生創新能力。(3)討論課。該課程教學應利用課堂時間,教師設計相關背景條件,將班級學生均分成若干小組,利用課堂小組討論手段要求學生合作探究、建立模型,每組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交流。如此一來,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工作夯實基礎。(4)實驗課。教師應要求每組學生基于討論課上明確的課題來設計實驗并具體演示,通過開放式實驗室來引導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全面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水平。
三環節主要包括:(1)實驗環節。具體要求學生基于課堂所學實際知識,動手操作相關驗證性、綜合性實驗,結束后撰寫相關實驗報告和心得感悟。這是開展后續教學實踐環節的基礎和前提。(2)撰寫環節。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實際情況要求學生自主選題、研究并撰寫課程論文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實際參與查文獻、制定方案、具體實驗、撰寫論文、具體答辯等實踐教學全過程,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引導學生全面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并有效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很多學生最終的設計作品遠遠超出了“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內容范圍,實現了對課程知識的拓展延伸,大大提高了教學有效性。(3)課程設計環節。具體來說,就是將數據庫原理和應用、程序設計方法、管理信息系統等知識有效融合在一起,要求學生基于教師所提出的科研任務,在真實、有效的氛圍中開發軟件,嚴格按照軟件開發流程和方法,并最終在網絡上有效運行設計結果,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如此一來,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最終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 ? 結語
“數據庫原理與技術”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且知識結構與體系也逐漸趨于完善,但由于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知識體系更新非常快,對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應堅持與時俱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加快課程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最終引導學生全面掌握該課程知識與技術,并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后續學習、工作和生活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達勝,劉麗娟,孫圣力.數據庫原理與技術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8(11):31-32.
[2]魏連秋,張義紅,張建光,等.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特色教學改革與實踐三步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6):153-154.
[3]林幼平.非計算機專業數據庫基礎類課程教改探析[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4(3):99-100.
[4]陳佳,史愛武,胡新榮.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優質資源共享平臺的教學設計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5):173-174.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of “Databas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under “Internet+” background
Gu Qin
(Jingdezhen University,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Internet+”era, big data technolog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As an irreplaceable data management resource, databa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uter technology. Nowadays, databas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s also a profession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and premise f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al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Databas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of databas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Key words:“Internet+”era;“Databas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