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州
摘? ?要: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國家大力鼓勵全民創新創業的背景下,高校大學生作為當代“雙創”事業發展中的主體力量,得到了很多國家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隨著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年年劇增,就業市場空前壓力加大。在信息化建設迅速發展的今天,在國家推出的“大眾創業 萬眾創業”方針下,文章利用當代現代信息技術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解決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業能力;培養教育
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進入了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其中高校大學生作為當代國家創新創業事業發展的主力軍,為響應“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號召,需要政府、企業、高校提供一系列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的措施,提高學生創業能力,以適應當代社會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要堅持專業特色發展、樹立高校特色品牌,提高學生創業能力是高校急需解決的問題[1]。
1? ? 概念界定
1.1? 大學生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學習創業方面的理論知識、掌握創業的知識技能,培養在創業項目過程中所必要的能力,即創業勝任力[2]。當下國家大力扶持高校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推進,政府、企業、高校也為此提供學生創業所必要的創業政策、資金等支持,免除大學生外在的經濟壓力,減輕其思想的負擔。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意識和創業能力,還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創業帶動就業,進而促進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
1.2? 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網絡名詞已經走進人們的視野和生活中。信息技術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IT”,其內涵是指通過運用管理以及對信息進行處理的所有技術的總稱。當下IT行業主要涉及手機、計算機等領域,工作人員利用對現有技術、知識的學習、加工和處理,進而實現手機、計算機等人們所需要的功能,使得人們可以更好地實現可以輸入與輸出。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趨勢下,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將會便捷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全國畢業生人數和創業人數均成正比例增長,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在校創業和畢業創業的人數不斷增加,其成功就業率也有所增加[3]。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提高,由此可見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
2? ? 信息時代下學生創業能力缺失問題剖析
2.1? 校園創新創業氛圍的影響
當前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培養缺失,主要是因為沒有營造良好的學生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目前,高校在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時普遍存在問題,不僅是創新創業學術氛圍不濃厚,還有創新創業設施不健全,加之高校鼓勵學生參與自主創業的制度缺失,嚴重影響學生創業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高校在創業實踐活動的項目安排上數量過少,絕大多數的創業項目都是學生自己試探,缺少學校創業教師的專業指導,集體討論少之又少,但校園創業氣氛的營造,只是影響學生創業的表層方面,尚不能實現從更深層次推動學生創業進程,因此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很難得到發展。
2.2? 傳統信息技術教學理念的影響
當前中國教育模式進入新時代,高校的教育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4]。現階段為了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高校也在往培養創新型人才方向去嘗試,為此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及與之匹配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近年來,教師在指導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過程中,依舊采取傳統信息技術手段,例如利用PPT進行創業課程內容的展示,不能生動、形象地方式使學生接受,激發學生創業的積極性,關注學生發展的重點依舊停留在分數上,以應試教育為重點,對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忽視高校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3? 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影響
在大學生決定創業之前,對于創業的認知、創業的積極性、創業能力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校創業教師的引導。從當前高校教育現狀來看,傳統教師創業教學觀念固化,教學手段依舊采用白板教學等傳統信息技術手段,對于新時代依托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下慕課、微課等教學模式的學習和使用缺失。盡管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創業實踐的能力。因此僅依靠書本單一的授課方式,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而難以塑造新時代所需的創業型人才。
3? ? 融合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策略
3.1? 建立“線上與線下雙驅動”創業教學模式
3.1.1? 線上模式
線上模式的創新平臺,更加適合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例如一些線上教育軟件:網易云課堂、滬江網校、環球網校等,類似平臺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系統化學習,通過平臺上的信息能夠全面地進行理論上的學習。線上平臺模式供學生們選擇的種類很多,在當今網絡信息發展越來越迅速,微信公眾號也是個很不錯的線上平臺,而且一些線上平臺APP也都會有其關聯的微信公眾號[5]。學生們可以選擇根據自己所學的專業、喜好以及平常的生活習慣來自由擇取。在開啟平臺后,因為線上平臺一般都會有需要登錄的賬號,就有屬于自己的學習空間,可以記錄學習歷程,還有助于制定自己學習的計劃,一目了然,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很多平臺上也都會有階段性的測試、自主測評區塊,學生可以階段性地自行檢測學習效果,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也可以有一定的獎勵,例如勛章等。
3.1.2? 線下模式
最傳統的一個平臺模式,即線下模式,需要以面對面的形式來進行授課,有利對學生進行更好的監督與管理。線下面對面授課能讓老師和學生進行更直接的溝通,以便更快且更負責任地解決當時的剛需。另外,如與線上授課進行對比,線下則是真人結合現有的資源,比如多媒體影音來同步教學,進行同步答疑解惑,互動性強,更直觀、更容易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線下也會有很多的系統性測試測評,還包括教室內監控系統等高端實用設備的使用優勢。
3.2? 舉辦新型網絡創業競賽活動
創業自然少不了其中的創新成分,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去發現、去探索。因此,除了課堂上對創業理論的學習以外,還需要開展創業實踐部分。這考察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執行操作能力。開展新型網絡創業競賽活動,可以增加輸入學習的趣味性,加深記憶,使學生更能融入課堂氛圍,同時還具有了一些競爭性。在實踐過程中完全可以以網絡競賽的環節調動學生跟老師之間互動的積極性,豐富了課內課外生活[6]。在積極舉行網絡創業競賽活動的同時,可看到學生們對創業知識的掌握情況,亦可查缺補漏,同時對于教師業務能力的改善也會有良好幫助。高校可組織、安排一些社團等團隊模仿成功企業的案例,如此又可以很好地增長學生的組織建設能力,增加實踐閱歷,為學生創業提供更大的進步空間。
3.3? 積極建設校企之間云端合作平臺
在高校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基礎上,通過將創業教育理論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大大降低大學生的創業風險和成本。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脫離不開的。因此,高校和企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設云端合作平臺,做到信息實時共享,進而加強校企之間的強強聯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提供便捷的手段,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揮其內在的潛質。在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政府、企業、高校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手段,大力開發網絡創業模擬平臺,開展網絡創業課程教育貫穿大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培養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1]董欽.“大數據+小數據”背景下高職創業教育創新的路徑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159-160.
[2]何妍.信息化創業管理課程培養訓練創業型人才的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3):85-87.
[3]董偉媚.現代信息技術與高校創新創業的融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58-59.
[4]閆蕾蕾.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轉型與創新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0):87.
[5]陳岑.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可持續性指導體系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25.
[6]孫伶俐,李煒.“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指導教育模式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0):15-18.
Research on the adjustment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ao Jiuzhou
(Colleg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untrys vigorous encour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whole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double innovation”, have received a serie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troduced by many countries. With the dramatic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each year, unprecedented pressure on the job market has increas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ntroduce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uses contemporar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uide students i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 employ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at this stage.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