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蕓+羅茜
[摘 要]在就業困難的背景下分析女大學生創業的機會,運用SWOT的方法分析女大學生創業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文章通過介紹TRIZ理論研究及應用,體現TRIZ理論提供了科學和系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運用TRIZ理論對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精神進行研究。
[關鍵詞]TRIZ理論;女大學生;創業能力;創業精神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077
1 女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
1.1 女大學生創業背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各高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的應屆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據相關數據表明,201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749萬人,相比2001年的畢業生人數的114萬人增加了635萬人,翻了近6.5倍。高校畢業人數的增多對于市場經濟中各行業人數已飽和的崗位來說并無較大影響,而對于應屆高校畢業生來說就業的問題顯得更加嚴峻。特別是因為性別而被拒絕的女大學生,就業更加舉步維艱。因為女大學生在各方面較男生來說有差異,而這些差異在就業問題中給女大學生帶來了很多影響,并且不被社會認可,從而受到了社會性別歧視。但是,女性就業困難原因不僅只有外在所帶來的因素,還有當今女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因素。所以,造成女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1.1 社會性別歧視因素
歷史因素。父權制社會至今人們普遍認同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女分工思想,就是女性應守本分在家做家務、干農活以及相夫教子,而男性是謀取家庭生活資料的主體,需要負責在外打拼。而“男主外,女主內”陳舊的思想仍舊在當今社會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從而使得社會對女性在事業中能力不認可。
政策和法律因素。首先,在政策和法律決策方面,在決策時缺乏女性決策者,導致女性立場不足,在決策時難以從女性的利益出發去制定相關的就業政策和法律。其次,現有的政策和法律對女性就業者仍存在不公平現象。如我國的退休制度來說,政策要求女性比男性提前5年退休,但是工齡會影響日后的養老金額和退休金額,這不僅導致了女性的收益少于男性的收益,更體現了當今的社會對女性就業者的價值認可,在這些就業政策、法律的影響下容易使女大學生缺乏主動進取的意識,缺乏一定的競爭動力和就業動機。
1.1.2 女大學生自身因素
(1)擇業觀。雖然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入職場,但是還是有很多女性處于身在職場心在家庭的狀態,為了使得兼顧家庭和職場,女性就業者往往選擇輕松、低壓的職業,從而可以在非工作時間更好地照顧家庭。女大學生未來會充當單體家庭中的主要角色,所以在擇業時由于女大學生會考慮到未來的立場,會主動放棄高難度的工作,使得女大學生更難就業。
(2)心理因素。傳統社會文化中的“女子不如男”“男尊女卑”的觀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到女性的意識范圍內。使得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或職場上在遇到男性對手時在心理上認輸,長期如此,會造成女大學生的退縮和妥協,因而導致求職失敗、就業困難。
(3)自身素質。據相關統計表明,雖然女性在學習能力方面強于男性,但綜合能力方面卻弱于男性,而且往往各行業的頂尖人物大多以男性多于女性的現象呈現。據了解,現今高校的男生興趣范圍廣并且更愿意花時間去學習并去深入研究,而高校的女生雖然愿意花時間去學習,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學習中意志較不堅定,忍耐力也相對較弱。
1.2 女大學生創業自身因素分析
從上文了解到,我國目前女大學生就業機會少,就業形勢相比下更為嚴峻,在如此人才市場供應大于需求的情勢下,越來越多的女大學生選擇創業。但是女大學生在就業困難中所體現的缺點表明在創業中女大學生還需要創業能力和精神的培養,下文通過SWOT分析來全面分析女大學生創業的自身因素,從而能以更好的方式選擇培養創業能力和精神的方法。
優勢。第一,女大學生擁有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技能、言語能力及溝通能力的優勢;第二,在性格方面,女大學生較男性更具有親和力,在情感上更加感性和心思上更加細膩;第三,在對待人、物方面更具敏感性,在創業過程中女大學生對創業項目的感知能力對創業成果有著顯著的影響。
劣勢。第一,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當今社會仍存在性別歧視,不利于女大學生身心的發展;第二,心理承受能力相比男性較差,對新事物的出現難以有良好的適應性,往往對新事物的出現產生恐懼,缺乏自信;第三,與男大學生相比,女大學生得到更多父母的庇護,社會經驗不足,對市場缺乏成熟的駕馭能力。
機遇。第一,我國創業浪潮不斷興起,國家出臺眾多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在創業扶持政策中,無社會性別歧視,利于女大學生創業準備的發展;第二,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崗位需求仍大致處于未飽和的狀態,對于女大學生創業項目選擇上有很大的優勢;第三,近幾年來,成功女企業家的不斷涌現,如“老干媽”陶華碧、跨界企業家楊瀾、“百度”馬東敏等新時代女企業家都為當代女大學生作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女大學生群體往創業之路前進。
威脅。第一,文化傳統的刻板印象對大眾的影響極大,在人們心目觀念中認為“女子不如男”,不利于男女之間在創業中的公平競爭;第二,女性的生育特征會對創業產生巨大影響,甚至可能決定創業結果的好壞,所以女大學生的創業過程中會在創業問題與生育問題之間產生矛盾。
2 TRIZ理論研究及應用
TRIZ理論是由蘇聯發明家阿利赫舒列爾團隊通過對250萬件高水平發明專利進行分析和提煉之后于1946年提出的關于發明問題解決的理論,該理論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導人們進行發明創新、解決工程的問題更加科學化,加快技術產生的速度和提高技術質量。通過資料了解到,在利用TRIZ解決問題的過程中,Altshuller首先將待設計的產品表達成為TRIZ問題,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求出該TRIZ問題的標準解,最后Altshuller會在把該解轉化為領域解。在運用TRIZ理論時,我們首先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換成TRIZ理論中的問題模型;其次尋找能夠解決該問題模型的TRIZ適用工具,并將其轉換為問題解決措施模型;最后,將解決措施具體化去解決問題,并可通過反復迭代的辦法,給看似不可能的問題帶來一種或多種現實的解決方案,直至獲得滿意的解決結果。
TRIZ理論應用范圍甚廣,在教育、管理、醫學、服務等多個領域中都有涉及,在蘇聯,TRIZ應用于工業、軍事、教育業等領域。在取得優異的成績后,很多西方國家稱之為“點金術”。在美國,很多國際企業如福特、摩托羅拉等在運用TRIZ理論后在創新方面都有了國際矚目的新成績。除了在蘇聯、美國對TRIZ理論如此重視,在東亞、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技術對TRIZ理論也十分依賴。實踐證明,根據TRIZ理論可以幫助人們發現問題的實質性構造,然后運用TRIZ理論尋找解決問題方法,及時幫助我們在處理問題思考時突破思維障礙,打破思維定式,擴展我們創新思維能力,以新的視覺去分析問題。因此,將TRIZ理論結合在女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精神培養研究中有良好的作用。
3 基于TRIZ理論的女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精神培養研究
3.1 提高創業教師團隊能力,開設TRIZ理論課程
國內引入TRIZ理論的時間較晚,對于TRIZ理論的應用較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較少,所以國內高校的教師及學生對TRIZ理論的了解甚少。目前很多高校盡管在校園內聘請校外講師開設創業講堂,講述創業原理、分享創業經驗及傳教創業諍言,但是給予高校生真正幫助的甚少。所以,將創業相關課堂植入大學生的日常課堂極為重要。高校在此背景下可以將TRIZ理論作為教師的培訓內容,教師利用 TRIZ 理論進行教學研究,組建一支高素質的 TRIZ 理論教學團隊。這樣不僅能使研究型教師轉化為創業相關指導教師,而且同時能使教師在日后利用TRIZ理論解決教學難題。在教師利用 TRIZ 理論進行教學研究制定教學目標后,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講解 TRIZ 理論的發展、進化法則、原理及工程參數等,使學生系統地掌握TRIZ 理論,并能夠運用 TRIZ 理論解決創業難題問題,實施創業活動。在此,女大學生通過學習TRIZ理論,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發掘創業能力提升的規律,將之學習和塑造。并且,通過TRIZ理論去發現創業項目的發展規律,擅于利用解決方法,提高效率,有利于女大學生創業之路的發展。
3.2 加強創業意識培養,增強創業心理素質訓練
在培養女大學生創業能力方面,加強創業的意識和創業的心理素質不可輕視。據統計,女大學生在就業與創業之間更愿意去選擇前者,因為前者更為穩定、輕松。但是,根據現今就業形勢,培養女大學生創業意識幫助女大學生認清自身現狀尤為重要。另外,女大學生在創業中定會受到困難與瓶頸,如受到性別歧視、抗壓力不足、信心缺陷等,而這時往往能幫助解決問題的是自身的心理素質。
3.3 搭建校企合作的實踐平臺,塑造實踐能力
在高校,我們的學習一般以學習理論知識為主,實踐為次。但增強實踐能力對于創業能力的提升是極大的幫助。因此應尋找實踐平臺來提高女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尋求就近適合女生發展的實踐企業,創建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及創業孵化基地,女大學生在企業實踐中可充分利用在校學習的 TRIZ理論,以科學的立場去分析事物,查找問題矛盾,尋找解決方法,不但實現女大學生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對TRIZ理論的實踐運用,而且在實踐過程中女大學生可積極主動積累社會經驗、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加強實際操作能力訓練,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3.4 專業指導創業,注重加強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大學生所需的能力,因為創新能力能為大學生創業帶來不斷的支持和保障。但我國應試教育的學習方法壓抑了學生創新意識和精神的發展,所以在培養女大學生創業能力中不可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所以高校的教學目的應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力、加強創新實踐等方面為主。利用 TRIZ 理論的動態化和逆向思維原理,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打破思維定式,克服慣性思維,學會積極思考,提高創新能力。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TRIZ理論的系統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創新思維較弱的女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其特點以不同的方式去激發其創新潛能。
參考文獻:
[1]王凌霞.基于TRIZ理論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J].邢臺學院學報,2014,29(2):171.
[2]張永紅.社會性別視角下女大學生就業歧視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