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利君+++夏子儀+++李若綺+++楊甜

摘 要:創業能力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很多學者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不少值得關注的成果。本文對近十年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述評,對高校創業者所應具備的創業能力進行了詳細地分類。得出系統的研究思路,以便促進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研究工作。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
一、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
近年來,“創業”一詞在我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全國畢業大學生人數高達765萬,較2015年增長15萬人左右。就業面臨著重重挑戰,眼前的局勢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除此之外,在校大學生創業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身素質,通過創業,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自身的就業心態,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從社會支持角度來看,政府為在校大學生創業開設多條綠色通道,提供資金、技術支持。各高校在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平臺的同時,開設相關創業課程,組織開展創業講座、培訓等。從家庭因素來看,大學生家庭也逐漸理解大學生創業這一做法,鼓勵并支持自己的孩子創業。2016年四川省高校出臺新政策,凡在校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成果獎,將給予1分至5分不等的學分獎勵,部分高校鼓勵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
基于此,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而大學生適不適合創業以及是否具備“創業能力”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二、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文獻研究
盡管現在創業參與者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各層次大學針對各專業以及學生的整體創業素質要求不一樣,選擇培養以及開發的創業方向大不相同,導致各種類、各層次大學生創業能力參差不齊。
孫玥(2011)著眼于高校的創業教育,對其現狀進行研究,旨在為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提供有力的保障。林文偉(2011)認為創業教育的價值是有范圍限定的;高文思(2011)認為創業教育不僅是形式,更是一種體系。徐曉明(2013)以江西省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調查研究了我國大學生在創業能力的培養上存在的有關問題,以提升我國在校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蘇曉晉(2011)對工科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羅三桂(2013)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能力普遍較弱,與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創業機制、家庭背景等息息相關。朱天波(2010)研究了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創業存在四個問題:認識片面、經驗不足、缺乏對市場的充分了解以及經營理念與手段與市場有一定的差距。初漢芳(2013)以河北省高校為例,從創業的態度、行為、困境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影響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因素。孫虹喬(2011)對大學生創業的三低成因進行了分析,并對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行了探討。崔源(2011)提出了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效策略。孫同彪(2014)從大學生創業現狀出發,從個人、高校、國家、社會等層面提出了各方面的幫扶措施。陳兵(2012)調查顯示目前創業現狀主要表現為缺乏信心、創業市場壓力大和創業成功率低。
三、大學生創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缺乏資金支持
盧吾(2010)、吳定偉(2011)認為“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條件”。對于創業者來說,尤其是大學生,資金問題是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一方面,大學生尚未踏足社會,人脈稀缺,對融資渠道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創業團隊對自身項目經費預估或管理不善導致。
其次,雖然大學生沒有創業資金,由于現在年輕人倔強的性格,他們不愿意過多的依賴家庭或親戚朋的資助,他們更渴望有一個針對大學生自己的融資渠道,甚至承擔一定的利息和風險也愿意接受。國家政策明確規定大學生創業可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但由于大學生創業規模小而且風險大,還款能力又很弱,因此,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夠通過銀行貸款籌集創業資金的寥寥無幾。據據下圖百度百科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創業僅有3%是通過政府獲得創業基金。正是因為籌資困難,讓很多大學生好的創業項目無處推銷,引資無門。
2.缺乏合理、可行的創業計劃
大學生創業者往往單憑自己的空想,憑借著年輕人特有的創業熱情,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專注度不高,對市場的調查、了解不夠,缺乏市場調研以及可靠的數據作為支撐。從創業成活率來看,絕大部分能夠存活下來的項目均為一些低成本、低風險的行業,例如服裝、餐飲等。正是由于大學生與社會接觸不夠,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深入,經常把眼光投向高科技高投入的熱門行業,而資金是又一大難題,導致創業失敗。
除此之外,在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缺失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根本性問題,而上述的問題也是創業能力不足的體現。
四、創業能力的再定義及其表現形式
通過對文獻和在校大學的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筆者總結得出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指在?;蛞旬厴I但尚未正式工作的大學生發現機會、捕捉機會、創造機會、利用機會,將創業想法轉化成可實際操作、可實際執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能力。筆者根據對技能的分類標準將高校大學生所需要的創業能力分為專業知識技能、可遷移能力、職業素質、創新力和市場洞察力五大類。
1.大學生創業者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
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為大學生創業者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整個創業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孵化前期、孵化期以及實際運營三個階段。孵化前期,創業者要有敏銳的眼光,發現市場空缺,把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并落實到紙上形成完整的商業計劃書。在此過程中,要能把握項目的主要產品或服務,瞄準市場,對產品進行明確的定位并對后期發展做出合理地規劃。其次,在孵化期,創業者需要進行企業注冊、項目管理等。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會進行相應的產品營銷活動,作為初創企業,在缺乏相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加之對市場的敏銳度不高,對發展方向把握不精準,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地位,最終導致創業失敗。
2.大學生創業者應具有可遷移能力
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在校期間參加學生工作以及社會實踐活動能更早地接觸、了解、適應社會,不僅可以擴大人脈圈,還可以尋找今后的創業合作伙伴。在此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某些突發狀況,把在日常工作中學到的方法和技巧運用到創業中,積累更多的經驗,盡早適應社會,少走彎路,擴大對社會的認識,了解各類不同的消費群體的特征,了解各個行業的運營流程,為創業積累經驗。
3.大學生創業者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
強硬的心理素質是創業的前提。創業不是兒戲,在創業過程中,要自信,不能被任何一點流言蜚語、風吹草動所左右;要自立,不過多的依賴他人;要能獨當一面,要有責任心,要敢于負責、勇于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創業事業中去,為他人提供方便,為社會服務,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體現自身價值。
4.大學生創業者應具有創新力
俗話說,創新是創業的特質,創業的價值在于創新。要創新,首先要有要有創新意識,敢于推陳出新,要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其次,遇到問題時,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才能從更多層面深入理解。第三,要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嘗試用創造性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用創造性方法去解決問題。第四,要持續不斷地學習,不斷總結,在創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在萬變的社會中一直抓住最精華的東西。
5.大學生創業者應具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技術要過硬,其次市場分析、產品營銷方式、經營理念、經營手段也是創業存活的關鍵。在校大學生很難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們理想化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手段并不適用。大學生創業往往單憑自己的空想和年輕人特有的創業熱情,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專注度不高,對市場的調查、了解不夠,缺乏市場調研以及可靠的數據作為支撐。從創業成活率來看,絕大部分能夠存活下來的項目均為低成本、低風險的行業,例如服裝、餐飲等。正是由于大學生與社會接觸不夠,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深入。
俗話說,市場調查是企業成功的“門檻”,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是動態變化的,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必須對市場做一個綜合的考察,對調查數據進行客觀的描述和合理的分析,時刻關注市場的微小變化,及時發現和抓住市場機會,通過科學的市場調查,把握市場,為創業提供有力的根據。
五、結語
筆者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梳理文獻并結合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研究現狀,把在校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創業能力和其實際具備的能力進行對比,針對目前在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所缺乏的部分進行歸納和總結,對創業能力給出了新的定義。
參考文獻:
[1]孫玥,解長福.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A].對外經貿.2011年第12期:131-132.
[2]林文偉.大學創業教育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3]高文思.以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的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1.
[4]徐曉明.江西省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蘇曉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J].中國高??萍?,2011(11):76-77.
[6]羅三桂.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現狀及提升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13(12):7-10.
[7]朱天波.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途徑[J].科技致富向導,2010(20):5-5.
[8]初漢芳,張可.河北省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A].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3(10)第36卷第5期:136-140.
[9]孫虹喬,魏曉玲.大學生創業現狀、成因及對策探析[A].中國市場,2011(06)第23期:242-244.
[10]崔源,姚娟.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第10卷第5期:181-182.
[11]孫同彪,尹卓君.當代大學生創業現狀分析與幫扶措施探究[A].創業研究,2014(04):19-20.
[12]陳兵,張帆,張媛.論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提升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33):1-2.
[13]盧吾,葉敏,耿帥,等.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77-79.
[14]吳定偉.淺談大學生創業資金問題及對策[J].新西部旬刊,2011(4):1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