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突破口,而創業的關鍵是創業能力的提高。獨立學院要努力構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能力;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58-01
就業乃民生之本,尤其是獨立學院,大學生面臨的就業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就業渠道也越來越窄。如何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就業,拓展就業空間,關鍵是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構建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高校推進、個人提高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一、政府主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助推器”
政府作為整個社會體系中宏觀調控的主要力量,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
1.優化創業環境,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氛圍。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能力不足、創業成功率較低等現象屢見不鮮。筆者認為主要是創業環境和創業氛圍的缺失,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執行力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政府部門要從創業服務體系和創業政策入手,建立創業獎勵機制,清除大學生創業活動的障礙,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保駕護航。
2.促進社會整合,搭建創業能力培養的平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涉及社會單元的各個方面。政府部門要大力開展對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還要積極促進社會整合和聯動,扮演好政府與市場、企業、高校、基層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中的橋梁和紐帶角色,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園和各類創業平臺的建設。
二、企業支持: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試金石”
企業支持為大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基地,日益成為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基石。
1.建設創業實踐基地,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能力培訓。企業在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中必須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穩定性。企業要加強與高等學校的聯系,開展持續性的、常態化的創業知識、創業經驗、創業能力培訓和提高活動,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奠定穩定的基礎。二是特色性。企業要緊密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努力打造實踐基地特色活動,吸引大學生主動尋求機會提高創業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創業知識和技能。
2.開展創業導師結對幫扶,努力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企業應該成立專門的創業組織機構,聘請具有豐富創業實踐和經驗的企業家和專家擔任導師,為大學生的各個創業階段進行分類指導,以減少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彎路,使有成功經驗的創業者帶動更多的大學生走上創業之路,形成長效機制。
三、社會支持: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補充源”
每個人都處于社會聯系之中,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同樣離不開社會支撐體系和便利的創業條件。
1.重視家庭教育,激發大學生創業意識和潛能。在我國,很多家庭自覺不自覺地把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重任拋向了學校,家庭教育的角色逐漸被淡化,這就使得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缺乏家庭的包容和支持。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意識和自我創新能力,鼓勵孩子因地制宜地參與創業,培養其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后參與創業實踐創造便利條件。
2.強化社區培養,提供大學生創業的優質服務。社區要善于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服務。在條件允許的社區,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幫助大學生在社區內積累創業經驗,實現創業。
四、高校推進: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潤滑劑”
高校在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中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1.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創業教育體系。大學生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需要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重塑創業教育理念,優化創業教育體系。一方面,優化課程設置,把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獨立學院要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創業需求,合理設置創業教育課程,把創業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始終。另一方面,突出實踐環節,增強創業能力培養的實效性。從目前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大多數創業教育僅停留在理論教育階段,這就使創業教育缺乏應有的實效性。[1]為此,在做好大學生創業知識培訓的基礎上,為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搭建成長進步的平臺。
2.推動產學研一體化,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獨立學院要充分發揮聯系地方緊密、科研實力較強的優勢,加強與政府、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縱向、橫向交叉的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業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充分發揮創業園區、科技園區的協同作用,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各種企業、高校等部門的科研活動,幫助大學生多途徑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
3.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培育創業型教師隊伍。獨立學院必須重視創業師資的培訓,著力打造雙師型、應用型師資隊伍,鼓勵教師與企業界人士接觸、到企業掛職、觀摩創業活動。另外,還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基金,鼓勵有志于創業教學和研究的教師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為己任,結合學校學科優勢開展創業活動。此外,還可以經常性地聘請社會創業成功人士和企業家、管理者到學?,F身說法,逐步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穩定的創業型師資隊伍。
五、個人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內生力”
大學生創業所需要培養的創業能力,筆者認為主要應提高以下三種素質:
1.學會自我調適,提高創業的心理素質。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系列難題,要克服這些外界因素的干擾,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調適,加強心理知識學習,根據創業環境的變化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陀^辯證地看待創業中的壓力和矛盾,勇敢面對和有效應對壓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境界。
2.加強自我積累,豐富創業的經驗貯備。一項數據顯示,全國大學生創業的平均成功率為1%,而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僅僅為4%。[2]創業絕不是嚴峻就業形勢下的替代品,而是需要大量和創業相關的自我積累為基礎的。一是,大學生要加強學習,鞏固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熟悉創業相關的政策、法律等創業領域知識。尋找時機與商界人士接觸和廣泛交流,爭取學習獲得最直接的創業技巧與經驗。二是,要注重經驗儲備。為此,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學校、企業組織的創業培訓,逐漸積累創業工作經驗,為順利創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3.勇于社會實踐,增強創業的實踐能力。社會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生要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在實踐中使自身的創業能力得到檢驗和升華。
參考文獻:
[1]韓新寶.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獨立學院創業教育問題研究[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4):15
[2]路軍.創業教育如何面對“1%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1,(11):20
作者簡介:劉志江(1970--)男,漢族,河北保定人,高級政工師,碩士,主要研究大學生就業問題。
2016年河北省社科發展課題,課題名稱《河北省大學生農民工就業暴露的問題及其政府引導機制研究》,課題號2016030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