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暉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17-02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發生率不斷增加,易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常見疾病,該疾病主要是由于人體腰椎間盤病變或外傷所導致的疾病,該疾病主要以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腰部疼痛等作為臨床表現。該疾病在呈進行性發展時,伴有生活自主能力喪失的可能性,易對人體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導致腰間盤突出的因素具有多種,同時如何預防該疾病發生也是目前研究重點。
1?腰椎間盤突出是什么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常見病,其主要是由于人體腰間盤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且加之外來作用下所引起的纖維環破裂、壓迫神經、髓核組織脫出,最終引起活動受限、功能異常、腰部疼痛等等,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跛行,對人們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十分多發,該疾病在呈進行性發展時,伴有生活自主能力喪失的可能性,該疾病主要是由于慢性勞損、感受風寒濕、負重、外傷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而根據我國中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屬于“痹證”、“腰痛”等范疇內,中醫認為該疾病主要是由于用力不當、濕濁瘀結、腎精虧損等引起。因此,實施腰椎間盤突出預防措施十分重要,通過實施腰椎間盤突出預防措施,能夠顯著提高康復效果,同時能夠使其機體功能得到改善。
2?腰椎間盤突出病因
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病因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髓核的蛻變主要以含水量降低作為臨床表現,同時可由于失水所導致椎節松動、椎節失穩等情況;而纖維環的退變主要以堅韌程度的降低作為臨床表現。
(2)損傷:長時間、反復發作的外力所致的輕微損害情況,導致其退變程度加重。
(3)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存在一定弱點,在人體椎間盤成年后,其逐漸存在缺乏血液循環等表現,且具有修復能力差等不足。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由于某種因素所引起人體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發生突然性升高,進而形成一種誘發因素,能夠使彈性十分差的髓核穿過,進而導致堅韌度較差的纖維化,最終引起髓核突出。
(4)遺傳因素:在臨床中,存在腰椎間盤突出的家族性發病的相關報道。
(5)腰骶先天異常:主要包括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關節突不對稱、腰椎骶化等等。上述因素易改善人體下腰椎承受的應力,進而導致人體椎間盤內壓明顯升高,易導致其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和退變。
(6)誘發因素:在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某種能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能夠導致髓核發生突出情況,而臨床常見的誘因較多,一般包括腰姿不正、妊娠、受潮和受寒、突然負重、腹壓增加等等。
3?腰椎間盤突出預防措施
人體一旦進入中老年階段,身體易出現一系列變化,比如椎間盤彈性降低、部分韌帶鈣化、關節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等等,易導致人體出現腰椎壓縮性骨折、椎管狹窄、腰椎退行性病變、腰肌勞損等等,上述均為急慢性腰痛病變。同時由于人體的年齡不斷增加,其機體抵抗力不斷降低,且老年人則具有固定的特點。而為了能夠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發生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內容:
(1)在飲食方面,應保證多樣化,可適當增加富含鈣質的食品,比如海產品、牛奶等等,使其體內丟失的鈣質得以補充,使機體的衰老過程得以減緩。應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并在運動方面選擇有氧運動,例如游泳、打球、散步、打太極拳等等,并加強自身肌肉以及關節的相關鍛煉,使其關節的運動功能得以提高。若人們日常生活中喜好運動量較大的球類運動,應指導其合理運動,并根據自身病情情況,合理安排運動頻率、運動類型等等,從而使人們機體抵抗力得以增加,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促進其早期康復,恢復身體健康。
(2)面對繁重的家務,例如做飯、洗衣等等,應根據自身合理情況進行安排,上述家務看似簡單、但是卻非常繁瑣,若感到力不從心、困難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避免由于突發用力從而導致人體扭傷。在人體發生腰痛等癥狀后,應積極進行治療,盡量前往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采用理療以及推拿方式,避免自作主張口服藥物,預防腰痛情況加重。對于存在嚴重疼痛者,給予其消炎鎮痛藥物,并告知人們藥物的相關知識,比如不良反應、治療效果,并叮囑其按時按量服藥;對于存在肌肉痙攣者,應遵醫囑給予其肌松藥治療。
(3)指導人們進行腰背部功能訓練,比如在俯臥位時,應將雙腿用力背伸。在進行俯臥位時,采用雙肘進行支撐,告知其保持深呼吸、全身放松,對腰背部進行波浪式運動,每次2分鐘,運動次數和運動量與人們耐受情況結合進行判斷,并逐漸增大活動量,直至癥狀明顯后,指導其進行游泳、打太極等有氧運動。
(4)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從而導致的,積累傷易導致人體椎間盤退變情況發生,因此預防該疾病重點在于減輕其積累傷,例如平時應保持良好坐姿,睡眠時避免床鋪過軟。若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應注意椅子、桌子的高度,對姿勢定期進行改變。部分人們在職業工作中需要彎腰,應挺胸活動、定期伸腰,加強自身腰背肌訓練,增加人體脊柱內在穩定性,若需要進行彎腰取物,應采用屈膝、屈髖下蹲方式,減少對人體腰椎間盤后方壓力。
(5)告知人們保持正確坐位和站立姿勢,選擇高度適宜的凳子,使其腰部受力得以減少,并將腰部依靠在椅子上。在行走過程中,應保持抬頭挺胸、提臀收腹。睡覺過程中應保持右側臥位,選擇硬板床,保持全身放松,使其脊柱呈伸直狀,避免久坐久站,不定期更換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