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坤
【中圖分類號】R7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25-02
作為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八的惡性腫瘤,因為生活習慣等原因,食管癌在我國處于高發狀態。依托于現代科技的發現,食管癌的外科治療技術突飛猛進,目前,當胸外科醫生為病友們提供外科治療方案時,會講述傳統的食管癌開刀方法和微創方法,而微創手術也分為好幾種。在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背景下,病友們這時就很迷茫了,糾結了,我到底適合什么樣的手術方式呢?
別急,今天我們就好好叨嘮一下食管癌的手術特點與選擇,讓廣大病友在選擇手術方式的時候,心里有個數。
與肺癌一樣,早期食管癌的臨床癥狀并不突出,大部分患者在食管癌的早期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當出現胸骨后端的疼痛或是吞咽后疼痛時,再到醫院就診,已是腫瘤的中晚期。同時,部分病友在就診時,已有吞咽困難的臨床表現,此時淋巴細胞已通過血液或淋巴結向遠處轉移,給治療上,也帶來了難度。食管癌的分類,根據病理組織學劃分,有腺癌與鱗癌兩大類,而食管鱗癌病友在我國占90%以上。食管癌病友的癌細胞淋巴結轉移路徑多為,向鎖骨上淋巴結、支氣管淋巴結、胃左淋巴結和下肺韌帶淋巴結轉移。
目前,在大部分基層醫院,因為諸多條件的限制,傳統的食管癌手術方法仍為食管癌外科手術的“金標準”,可在直視下,對病變的組織進行切除,并清掃轉移的淋巴結,而其不足之處在于,手術創傷大,并發癥較多。但傳統手術開展了這么多年,醫生團隊的經驗也異常豐富,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手術創傷和并發癥,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
而在微創外科技術開展成熟的醫院,病友的選擇就多樣化一點,可以在小切口下,用高倍電子鏡和細小的手術器械替代術者的肉眼和手術刀,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術創傷,減少病友的住院時間,術后的并發癥也稍微少一點,這是病友的福音,也是我們重點講述的內容。
微創外科技術的分類?
目前,主流的微創外科技術主要包括三類,一是精細外科技術,也叫小切口手術,遵循“能不切除就不切除,能保留就保留”的原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機體的器官、組織。二是內鏡技術,比如喉鏡、胃鏡等,主要是在能通過各種狹窄腔隙的細長設備的幫助下,借助于高清探頭,對疾病進行診治。三是腔鏡技術,諸如胸腔鏡之類,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組織損傷,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狀態,且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食管癌微創手術怎么做?
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通俗來講,就是在可視化的胸腔鏡的監視下,借助其放大功能,術者手眼配合,運用電凝鉤和超聲刀將癌變的食管、縱膈及其周圍的淋巴結剝離干凈,在把腹腔打開,清掃相應淋巴結,為了不影響術后的肺功能,在頸部開一個小口子取代傳統的開胸,將食管和胃進行吻合。二是腹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這個手術不同“開膛破腹”,腹腔鏡下就可以把相應淋巴結清除干凈,再從膈肌裂孔這個通道進去切除癌變的食管,也不用開胸。但因為手術視野相對較小,適應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那些發現的比較早的食管癌患者,病變部位不多,且轉移范圍小時,可以運用。三是結合上述兩種微創手術的方法,同時運用胸腔鏡和腹腔鏡進行手術,與第一種方法相比,避免了開腹,頸部也不同再單獨開個口子,與第二種手術方法相比,手術視野擴大,適應癥更為廣泛,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微創手術,但也受制于醫療團隊的技術水平。
食管癌微創手術的前景如何?
在臨床中我們發現,不論是單純腹腔鏡或是胸腔鏡,還是聯合運用腹腔鏡和胸腔鏡,其技術仍有不太成熟的方法,病友在隨訪復查時,不時會出現癌細胞擴散、淋巴結未清除干凈以及出現相應并發癥等問題。同時啊,因不同時期的食管癌,其病情程度勢必也不一樣,選擇怎樣的微創方式?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是否達標?,以及當地醫保政策和病友自身的經濟水平,都會影響食管癌手術方法的選擇,這個需要進行綜合考量。
但是,不管怎么說,從現代外科的發展趨勢來講,微創技術是以后的發展方向,最終能取代傳統的開刀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