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新 段小晶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32-02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必要手段,醫患之間良好的溝通是彼此相互了解,增加信任的重要紐帶。溝通主要有非語言溝通和語言溝通兩種。
一、非語言溝通
非言語溝通:如手勢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都可在醫患之間傳遞重要信息。這些常常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如緊張、焦慮、憤怒、激動等都可由此表現出來。目光接觸是體態語言中較為重要的一種。醫患雙方通過目光接觸是探尋能否尋得信任的先覺因素。
二、言語類溝通
1.主動引導病人,尋找恰談話內容是醫務人員能讓病人是否愿意與交談的關鍵。談話時要認真傾聽,就是多給患者或家屬說話的機會,充分了解患者訴求;主動介紹,就是多對患者或家屬說幾句話,使其對談話內容表示感興趣,以示尊重。這也是使談話成為可能的前提。如果是比較健談者,則溝通比較容易,而與一些不擅言談的病人交談時,則比較困難一方面要找病人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其主動開口,另一方面在談話開,對任何話題都要表現出相當的興趣。
2.在醫療護理活動過程中,積極主動發現可能出現問題的苗頭,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溝通的重點內容,根據其具體要求及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溝通。從而增加雙方的信任感及互動性,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3.談話態度認真,在與患者交談時,如果心不在焉,或隨便打斷患者的談話,使患者覺得不夠尊重,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并且很容易讓患者出現反感,出現對立情緒。應做到集中注意力,面帶微笑,語言親切有信任感,少用醫學術語,使用病人能理解的詞語。
醫患溝通是和諧醫患關系的首要條件和重要橋梁。只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尊重理解患者,使患者愿意支持配合,才能在我們工作中,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為醫患之間構建和諧的就醫環境。醫務人員主動運用溝通技巧,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從而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