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建中化濕湯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效果。方法:從來某院就診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隨機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符合條件的患者共100例作為此次調研的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對照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照常規的治療方式應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某院調制的建中化濕湯進行治療,對比分析兩種治療模式的療效差異。結果:經過治療后,對連續治療一個月的情況進行觀察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更高,結果分別為94%、82%。同時對比分析治療后兩組的臨床相關指標(包含hs-CRP、ESR、IL-6、IL-10)以及治療后相關關鍵治療評分結果(疾病活動指數—DAI評分、結腸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生存質量問卷-IBDQ評分),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通過引入建中化濕湯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腸功能損傷等情形,提升腸粘膜的屏障功能,促進患者病情康復,該方法科學有效,建議在臨床進行進一步推薦研究。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建中化濕湯;治療;成效;臨床;對比;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R181.3+2【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5-075-01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不良飲食、環境等帶來的影響,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病癥的概率不斷提升,該病癥屬于慢性腸道疾病,發病機理復雜,且治愈難度大,還可以細分為活動期、緩解期兩大類型。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瀉、腹痛腹脹以及膿血便等,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該疾病的治療中西醫療法均有很多的方式,西醫主要是應用氨基水楊酸類、皮質類固醇類藥物治療方式為主,但是特異性較差,且容易引發一些合并并發癥或不良反應。中醫角度講求辯證治療,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和病理表現等進行辯證分析,并確定相關的中藥配置方案,以期更好地提升治療成效。本文對所在院實施的建中化濕湯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臨床效果進行了調研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基礎資料分析
從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來某院就診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進行調查研究,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把分屬于活動期診斷標準。100例患者按照治療模式的差異隨機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兩個組別,對照組共有50例患者,男性、女性的例數分別為28例、22例,年齡位于19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2±4.59)歲,病程最短的2年,最長的11年,平均病程為(3.48±1.52)年。觀察組患者同樣為50例,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26例、24例,年齡最小的20歲,年齡最大的69歲,平均年齡為(43.4±4.57)歲,病程最短的1年,最長的10年,平均病程為(3.42±1.68)年。主要病變類型有乙狀結腸炎、直腸乙狀結腸炎、左半結腸炎以及右半結腸炎、全結腸炎等。將精神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等情形排除。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西藥方式進行治療,應用柳氮磺吡啶腸溶片口服治療,按照醫囑每日按時按量服藥,治療周期為一個月后復查分析。觀察組患者應用常規西藥配合建中化濕湯進行治療,主要藥物組成包含黨參、葛根、茯苓、炒白術、炒山藥、炒白扁豆、厚樸、砂仁(后下)、升麻、芡實、炒白芍、飴糖、大棗、干姜、炙甘草,用量為25g、15g、15g、15g、12g、12g、12g、10g、9g、12g、15g,20g、10g、6g、3g。按照上述用量應用水煎法進行熬制,配置成400mL一袋的藥劑,每日分成兩次服用,治療一個月。
1.3?觀察測評指標
對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分成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等級,判定標準分別為療效指數超過95%、超過70%、超過30%,以及30%以下。
同時對治療相關的指標進行觀察分析,分別檢測與評價的指標包含超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0以及疾病活動指數—DAI評分、結腸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生存質量問卷-IBDQ評分。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18.0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檢驗,以P<0.05作為統計學意義標準進行檢測。
2?結果
2.1?治療效果分析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明顯,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2.2?治療指標改善情況分析
對兩組患者相關指標進行治療前后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超敏 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介素 6、白細胞介素10以及疾病活動指數—DAI 評分、結腸鏡評分、黏膜組織評分、生存質量問卷-IBDQ評分測評標準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顯著,觀察組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從中醫角度講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列入泄瀉范圍,主要和患者情緒以及日常習慣、生理情況等相關。應用建中化濕湯進行治療,配置黨參、茯苓、炒白術、山藥、白扁豆、厚樸、白芍等藥物聯合熬制,起到抗炎保護胃腸粘膜以及健脾益氣、化濕止瀉的功效。通過調研分析可以看出,應用建中化濕湯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不適,促進抗炎癥因子表達,最大限度降低胃腸粘膜的損壞,提升治療效果。聯合西藥治療有助于縮短治療病程,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該方法建議在臨床進行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金瑞放; 陳仁聘; 陳超; 林秀清; 黃智銘.錫類散灌腸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療效與安全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0)
[2]?朱娟; 劉志峰.潰瘍性結腸炎患兒血清炎癥因子及氧化應激水平變化及意義[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05)
[3]?羅雲; 岳小強.近十年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中醫藥治療研究概況[J],中醫藥導報,2016(06)
[4]?趙長勝.建中化濕湯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