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疫情是一種傷害,它給中國外貿帶來了很大影響;疫情也是一個考驗,考驗中國外貿能否完成貿易強國的使命、能否繼續擔當全球貿易的“穩定器”、能否繼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疫情更是一次機遇,受益于中國體制的優勢、市場的韌性、產業升級的潛力。疫情過后,中國外貿將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新周期。
關鍵詞:疫情? 外貿? 新周期
中圖分類號:F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5(a)--03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僅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給中國甚至全球經濟貿易帶來重大的影響。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全國之力,奮勇抗疫,取得了狙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
1 疫情給中國外貿帶來新的影響
這次突然爆發的疫情,發生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換檔期,在很短時間內就對中國外貿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深刻影響。
1.1 貨物貿易受限下滑
中國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受疫情影響,很多國家(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大的國家)基于控制疫情蔓延的需要而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因此出現下滑。2020年1—2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4.1萬億元,同比下降9.6%。
疫情造成的企業停產、物流受阻、出口減少,直接沖擊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企業預期營收不斷下降。通用、現代等汽車公司由于缺乏中國出口的汽車零部件,不得不暫時停止部分汽車工廠的運營。富士康、蘋果公司等下調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長預期。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稱,如果疫情問題短期內不能盡快緩解,全世界的藥房都將面臨抗生素等藥物短缺。
1.2 服務貿易影響很大
近幾年來,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很快。2019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超5.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進出口達1.9萬億元,在服務貿易總額中占比超三成,同比增長10.8%,高于服務貿易整體增速8個百分點。
但是,由于疫情造成全球的生產鏈和供應鏈受阻受傷,中國服務貿易也受到很大影響,尤其運輸、旅游和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受到的影響更大。
1.3 產業安全受到影響
在疫情爆發前,由于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和國內外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中國外貿產業的安全已經出現了令人擔憂的隱患。此次疫情在全球蔓延,所產生的疊加效應放大了中國外貿產業鏈的安全隱患。
此次疫情會促使一些國家實行產業“本土化”,如果中國外貿產業鏈和供應鏈不能在短期內恢復正常,勢必會造成全球貿易的競爭者順勢取代中國的位置,而這一位置一旦失去就難以補回。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警惕我國產業鏈安全問題”。
2 疫情對中國外貿形成新的考驗
這次疫情不僅來勢兇猛,而且范圍很廣。疫情已經在全球近200個國家蔓延,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受到沖擊的同時,也給中國外貿形成新的考驗。
2.1 考驗中國外貿能否完成新時代貿易強國的新使命
2019年底,中國的GDP已經超14萬億美元,占全球約16%。中國已是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國。中國人民正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轉變,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新時代。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轉變為注重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推動中國社會和經濟前行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外貿肩負著新時代賦予的貿易強國新使命。
貿易強國,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分析研判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后,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貿易強國,不僅指明了中國外貿發展的方向,而且確定了中國外貿承擔著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新使命,這次疫情將考驗中國外貿能否完成新時代貿易強國的新使命。
2.2 考驗中國外貿能否繼續當好全球貿易的“穩定器”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盡管國與國之間語言不同、國情不同,但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正不斷增加,世界經濟正朝著全球多極化、區域一體化、貿易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當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來自國際和國內的各種風險和困難,中國也是如此。中國外貿的穩步增長不能離開全球,全球貿易的復蘇也不能離開中國。中國主動向全球開放市場,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能量。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是全球經濟復蘇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這次疫情不僅來的突然,而且來勢兇猛,給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很大沖擊。盡管中國的疫情已經緩解,但全球的疫情正在蔓延。另外,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龍頭企業還不夠多,走出去的企業仍以“單兵作戰”為主,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的疊加效應,將考驗中國外貿能否繼續當好全球貿易的“穩定器”。
2.3 考驗中國外貿能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中國外貿經歷過非典疫情、2008金融危機以及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摩擦等考驗,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勁的堅韌性。隨著國內企業復工產能逐步恢復,市場預期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將轉向外貿,中國將繼續履行大國責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這次疫情在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蔓延,引起了世界各國領導人的重視,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分重要,勢在必行。中國有著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愿,并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給予全球其他國家以幫助,維護全球經濟社會的穩定。在2020年3月的G20特別峰會上,中國再次發出聲音,愿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大國的擔當,獲得世界各國的廣泛點贊。
3 疫情或將加快中國外貿進入新的周期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外貿既造成了傷害,又帶來新的風險和新的考驗,但同時也給中國外貿向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從國際角度看,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從國內角度看,中國外貿正趕上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的換檔期。
短期內,疫情會對外貿帶來明顯的沖擊,但疫情過后,中國外貿憑借體制的優勢、市場的韌性和產業升級的潛力,加上政策面、市場面和資金面等利好刺激,會很快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周期。
3.1 中國外貿正趕上世界百年不遇的大變局
當前,由于WTO的多邊談判低效甚至無作為,不僅嚴重制約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而且嚴重影響了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參與全球一體化的決策。
為謀求更快的開放速度,更廣的開放領域和更多的合作伙伴,許多國家開始選擇多邊加雙邊的貿易談判,導致WTO的整體框架和作用受到沖擊,世界經濟貿易格局進入百年不遇的大變局。
這次疫情引發的多米諾效應,不僅會促使一些國家實施“本土化”的策略,還會促使大國博弈更加激烈、地區局勢更加復雜、全球經貿復蘇更加艱難。
但和平與發展仍將成為世界主流,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消除,全球經濟會深刻調整,各國經貿會深度融合。世界格局的大調整必將引起中國外貿的大調整,全球經貿的大變局必將促進中國外貿的大發展。
3.2 中國外貿已進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換檔期
在貨物貿易方面,一是進口規模、出口規模雙雙邁上新臺階。2019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31萬億元,出口近17萬億元,進口近14萬億元。進口、出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二是貿易質量、結構雙雙取得新進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中國外貿的增長添加動力。2019年新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4個,海外倉1000多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增長接近11%。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占近六成,汽車、集成電路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分別增長8%、25%,民營企業進出口占近四成,成為中國外貿發展的新主力。
在服務貿易方面,隨著中國外貿產業的發展,服務貿易也在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型。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尤其是以軟件開發、信息系統維護等為主的知識產權貿易已占服務貿易整體的60%以上。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近460億元,同比增長25%,增速位居新興服務第一位。另外,中國正在實施的“全球維修”政策試點,促進維修企業吸引大量海外訂單,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的新亮點。
3.3 中國外貿擁有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一是中國外貿擁有向高質量發展的體制優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得到不斷完善,并逐漸發揮出制度優勢。
黨的十八以后,黨中央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這一準確判斷,提出貿易強國的戰略,以創新為動力,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形成對外開放和對外貿易的新體制,為中國外貿戰勝各種風險提供了體制上的優勢。這次疫情雖然來得迅猛,但控制得快,就是得益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體制優勢。
二是中國外貿擁有向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優勢。中國14億人口,人均GDP過萬,擁有全世界最齊全的工業制造體系,是全球最大的產品制造商和供應商。
中國外貿擁有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優勢:第一,中國外貿市場大、韌性強。2020年1~2月,雖受疫情影響,貨物貿易總額下降了一成,但民生領域的進口仍處高位,尤其是以食物為主的農產品、衛生防護用品及其用于生產的原材料等資源的進口仍在穩步增長。第二,國際油價、大宗商品價格紛紛下滑,給中國外貿企業降低成本提供了較大的空間。第三,“一帶一路”的建設與延伸為中國外貿的穩定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第四,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為中國外貿高質量發展增添潛力。第五,為緩解和消除疫情的沖擊,中國采取了一些激勵經濟貿易發展的政策,以達到保貿易、保就業、保民生的目的。
三是中國外貿擁有向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升級潛力。在這次防控疫情阻擊戰中,誕生了疫情智慧預測系統,搭建了人工智能分析平臺,刺激了防護設備與物資的生產,并催生了網上辦公、線上交易、網絡貿易、遠程視頻、無接觸支付、無人零售等新模式。
這些新模式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增強了中國外貿向高質量發展的潛力。為消除和彌補疫情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中國31個省份已公布的投資總額高達40萬億元,這些巨額資金的投入,不僅會迅速刺激中國產業的生產和供應,更會促進中國外貿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當前,中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已呈現出高端的高新技術制造業比重上升,中低端制造業比重下降的態勢。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的驅動下,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中國外貿強勁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外貿不僅擁有厚實的產業升級潛力,而且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的優勢以及國內外巨大的市場優勢,再加上世界面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和全球抗擊疫情帶來的政策扶持、資金涌入、需求擴張等因素刺激,中國外貿不僅能夠經受住這次疫情的新考驗,也一定能夠完成好新時代賦予貿易強國的新使命,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張占斌.穩中求進的中國經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許正中.全球產業鏈深刻變化的中國戰略[N].學習時報,2019-10-18.
路紅艷,梁威.中國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的實踐、問題及建議[J].全球化,2019(4).
作者簡介:楊霖霖(1978-),男,江蘇高郵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經濟管理、新型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