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加速推廣應用,疫情防控期間,利用線上管理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和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重慶市數字化戰“疫”中的一大亮點。近日,記者走訪部分區縣和市級部門,對我市實施線上管理的做法進行了調查采訪。
足不出戶的辦公方式,讓許多政務服務從線下轉到線上,那么我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運行效果如何?
“疫情防控期間,截至目前“渝快辦”共接受企業群眾查詢服務179萬件,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的比例超過95 %。”市政府電子政務中心主任馮駿表示,當前“渝快辦”注冊用戶超過1 100萬,網上辦件總量超過7 200萬件。
疫情防控下,我市充分發揮“渝快辦”作用,及時發布國家和我市出臺的各項幫扶企業政策措施,并引導辦事企業和群眾通過“渝快辦”網上辦事大廳,以及移動端、支付寶和微信小程序等線上服務渠道進行網上咨詢、預約、辦理,特別是推出的“郵寄辦”“預約辦”等服務方式,實現了不接觸辦理,有效避免人員聚集。
馮駿介紹,目前“渝快辦”已連接全市60多個市級部門、3 600多項政務數據資源,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并統一了平臺辦理標準化服務。接下來,“渝快辦”還將推動一網通辦功能在電腦端、大廳端、移動端和自助終端4個路徑的融合服務,持續提高網上辦理事項的覆蓋度和精準度。
疫情防控下,社區及企業管理人員對進出人員進行摸排測溫,是一項繁瑣而重要的工作。為此,啟迪數據云集團為九龍坡區開發的公共場所智能體溫快速篩查系統派上了用場。這套系統可檢測傳染病發熱特征,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采集,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對進出人員體溫快速篩查。
“以智能體溫快速篩查系統為基礎,目前全區正在升級研發九龍智匯防疫平臺。”九龍坡區大數據發展局人士表示,該平臺是一個數據歸集平臺,通過打通轄區內多部門實時數據,輸出3張轄區內空間地圖,將相關數據與位置信息結合,以此生成5項指數,反映全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
九龍坡區政府相關人士表示,“九龍智匯防疫”平臺作為該區跨行業、跨部門、跨領域的大數據平臺,全區疫情防控、渝康碼、行業管理等數據都將統一納入平臺內,并通過大數據建模生成各類圖表,實現疫情預警及分析功能。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應急管理“一網調度”,構成這些政務數據融合的前提,是實現數據匯聚、互通和應用。
“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實施‘三清單推動政務數據‘聚通用,實現全市政務數據集中和融合,促進了線上業態、線上服務和線上管理快速發展。”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負責人稱,“三清單”是通過匯聚市級各部門的目錄清單、需求清單,形成全市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目錄,并以此分解形成市級各部門的責任清單,從而實現政務數據資源匯聚共享。特別是在疫情防控中,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會同市級相關部門,通過建設疫情防控主題數據庫,在疫情管控監測、排查預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隨著2019年重慶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出臺,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市、區縣”三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體系全覆蓋,全市69個市級部門和所有區縣均全部接入市級共享系統。2019年,全市市級政務數據資源增加到3 309類,政務數據資源數量增長31.5 %,累計數據調用量超過78億條,初步滿足部門之間的數據調用需求。
2020年,我市將建成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一方面建設基礎數據庫、部門資源池和主題數據庫,在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實施分類集中部署;另一方面通過推動數據融合,促進政務數據、公共數據以及社會數據在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的應用。(來源:重慶日報)